党广豪
(临洮县教育局,甘肃临洮 730500)
中小学的信息技术课教学是针对当今世界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在全球快速发展而开设的一门新兴课程,经过近20多年来的快速发展,在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育教学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教育教学效果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但是由于我国各地区教育发展不均衡,农村经济发展相对比较落后等原因,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还存在着很多方面的问题需要我们解决。
在农村人们通常把信息技术课称为微机课、电脑课,以为信息技术课只要教学生打打字、玩玩游戏、上上网就行了,反正既不是主课,更不是考试科目。许多家长认为孩子学了信息技术后,孩子整天沉迷于网络,我管都管不住,学好语数外,物化生等升学考试科目就行了,至于把它当课学,还是免了吧,迟些时候学也行。这种观点的存在也是有依据的,在贫困县的农村很多父母长年在外打工,将孩子留给爷爷奶奶照顾,孩子缺了父母的积极协助,多了祖辈的宠惯溺爱,仅凭学校老师的管理,是很难到位的。甚至部分家长为了避免孩子外出生事,索性买台计算机,接通宽带,由着孩子在屋里折腾,进而三五成群、形成气候,对学校的教育,无疑是雪上加霜,等觉察到了孩子沉溺于网络、无法自拔时,便把怨愤、恐惧归罪于信息技术,进而对这门课程产生误解。这样的观念直接影响了教师的教学热情和态度,致使出现信息技术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不高,最终导致目标不明确、教学方法单一、教学随意性大、效率不高。
我们必须承认每个学生之间是有差异的,尤其对于国家贫困县农村中小学里学生由于受家庭条件、个人成长环境、社会环境等方面的影响,学生对计算机的掌握程度差距非常大,两极分化十分严重,对学校信息技术教学提出了极大的挑战。在每一个班里由于每个学生的基础、态度、兴趣等的不同,从而造成在同一个班的学生信息技术素养参差不齐,学困生认为老师讲的太难、太快学不会、跟不上,对学习没有兴趣,学习越来越不爱学、越来越差。优等生吃不饱,不利于更进一步的发展。这个问题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十分突出,给信息技术教师备课、上课提出了极大的挑战。
教师是一个学校正常和高效运转的关键因素之一,贫困县农村中小学普遍存在信息技术教师短缺或根本没有配备专业的信息技术教师的情况,教师无论从数量还是质量上都无法满足当前开展的信息技术教育的需要。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步伐加快,城区为解决学生上学难的问题,不断修建新学校,然后每年从农村学校把优秀的、年轻的教师选调到城区条件较好的学校,留下来的信息技术教师大多是非专业的或“老弱病残”的老师,他们常自称为“留守教师”,他们对“信息技术”了解较少,这些老师在计算机的应用上大多只会打个字、玩个小纸牌游戏之类的,制作课件、网络教学等根本不会,上课还是用传统的黑板加粉笔的教学模式。也不懂得怎样正确地引导学生正确面对五花八门的网络信息。让大多数农村家长不放心,害怕孩子的学习成绩受到很大的影响,希望孩子念书的学校能留下一些优秀的老师,从而使自己的孩子全面发展。另外,优秀的师范毕业生也不愿到农村中小学去任教,最终造成农村中小学师资力量薄弱、专业教师很少、课程开不全,不能按国家课程标准开足开齐课程。
义务教育阶段的中小学办公经费是按照学生人数来全额拨款,由于农村中小学学生人数少,拨付的公用经费也少,学校只能优先安排保证学校正常教育教学运转的经费,其它的经费开支只能等着排队,有剩余了支点,没有剩余就继续排队等着。更本没有多余资金投入在信息技术设备更新和维护上。计算机本身是一种“高消耗品”,更新换代快、维护成本高、再加上农村中小学缺乏专业的管理和维护人员,学校只能把它当成上级检查、考核评估的摆设。因而,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并未真正惠及到全体学生。
在贫困县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课不能完全正常开课,甚至想上就上,不想上就不上,不仅不能开足课时,而且还不能保证师资的按时到位。“若有若无,半隐半现”,常常被冲击。主要原因是考试体制的原因,信息技术不是升学学科;信息技术教师在在学校成了“大忙人、电脑高手”,哪里需要你,你就上,在领导眼里就是个打杂的,听人使唤的服务员,得不到与其他教师同等的重视。久而久之,服务员即成主业,而信息技术学科教学却成为副业。大多数学校的考评制度也不合理,信息技术教师职称不好评,年终考核分数低,各种荣誉也轮不到信息技术教师,从而导致信息技术教师平时踏踏实实地研究教学的积极性不高,在工作中只求及格就行,不求良好、优秀;只要完成任务就万事大吉,抱着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甚至只当和尚不撞钟的心态。
教材是影响教学成绩的基本要素,教材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的高底,在我国的中学信息技术教材中普遍存在着内容相对比较简单,重复性知识比较多,内容设置比较乱。也有一些教材过分的强调理论知识,而忽视了学生信息技术操作能力的培养,这些诸多因素都导致信息技术教学达不到预期的目标和效果。
2.1提高信息技术教师在学校的地位,制定合理的评价和激励机制,从而激发和提高信息技术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促进教师摆脱传统教学思想和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法、不断转变育人观念,在上课前要吃透教材,吃透学生,精心安排教学内容,设计教学程序,在上课时引导和鼓励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思维,培养和发展创新能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从而使信息技术课成为学生喜欢、家长放心,社会认可的学科。
2.2学校高度重视信息技术课教学,教育部门加大在信息技术设备采购、维修、升级等方面的资金投入,计算机对全体师生开放,让师生在平时的教和学中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不要让学校的计算室被闲置或成为摆设,并且把信息技术教师与其他学科的教师同等重视。
2.3帮助农村中小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由于信息技术课程本身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课程,刚开始接触计算机的时候中小学生的好奇性都很强,都想自己动手操作几下,每周学生都盼望着上信息技术课,每次上课前学生都非常高兴。所以老师一开始绝对就不能给学生讲哪些学生不感兴趣的windows操作系统、编写程序等理论知识,这样很容易使大多数学生把对信息技术课的“爱”变成“恨”,从而对它不感兴趣、反感。因此,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本着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出发点,在平时的上机操作实践中渗透一些理论性强的知识,可以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使学习在积极主动的状态下,快快乐乐的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
总之,国家贫困县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面临着诸多挑战,我们只有在了解其现状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地加以解决,才能推动农村信息技术教育工作的进程。邓小平指出:“信息技术要从娃娃抓起”,作为掌握信息技术打基础的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工作,尤其应该搞好,但由于实际条件的限制,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教育教学工作艰难曲折。只要我们从当前的实际出发,迎难而上,就一定能占领信息技术教育教学这个制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