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广浩
(赤峰农牧学校,内蒙古 赤峰 024000)
为了打造高水平可持续化发展的现代农业,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生产装备是同等重要的。在1978年12 月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开始实施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政策,也就是常说的改革开放,这一政策无疑使我国科学技术取得更好的发展,促进了农业机械化的进展,但我国各个区域之间的经济发展水平并不均衡,在有些发展水平落后的地区,依旧维持着效率较低的手工操作,农业机械化并没用得到最大程度的利用。通过对国际粮农组织各项数据的分析得知,我国相比其他国家农业机械化的水平比较低,这显示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还有一些阻碍须要克服。
“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透露出了农业经济发展的基石就是土地资源。中国以约为960 万平方千米的陆地面积位居世界国土面积国家的第三位,截止2020 年5 月24 日,中国以十四亿多的人口位居世界前列,与陆地面积相比,人口过于密集。对土地资源的利用方式、生产潜力进行评估,结合剖析土地资源的品质和数量、分布可以查明暂时不能利用土地的原因就是随着人类活动范围的不断扩大带给自然界的污染越加明显,土地沙化、退化以及质量下降就使得可耕种土地面积持续减少。
从古至今劳动力一直都是农业经济发展的能源,以从事企业、外出务工以及经商等不同经营工作方式的劳动力数量作为分析样本,可以得知除去这几种工作方式外,农村依然存在许多剩余的劳动力。科学高效的使用机械力代替人力是农业机械化发展的目的,提高农作物产出率,使得劳动力流向第二、三产业,前提是第二、三产业的容载量可以吸纳这些劳动力,为他们提供相当的工作岗位。但这只是理论假设,城市的容纳能力不可能一时间突然的提高,过剩的劳动力不能转移,农业机械化取代更是遥遥无期。
自从来自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的18 户农民签下一份不到百字的包干保证书,将他们的耕地进行分开耕种,从此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逐渐变为了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生产责任制的主要模式,这种责任制在当时鼓励农户进行各式各样的经营方式,极大地调动了农户的积极性。但对现在整体而言,对家庭的耕地集中起来管理,推行现代农业机械化是有着明显的阻碍。如何集中管理,如何保证农户的经济利益成为了新的问题,这对于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十分不利。
结合这几年的全国的GDP 总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以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数据统计分析,可以得知,我国城镇与农村居民之间收入差距明显,区域内部经济发展不平衡。农作物的收入、国家对务农人员的补助和非耕地工资收入组成了大多数农民的总收入,但其实现在农作物收入微弱。我国现在的可耕地面积并不是非常的集中,而且农作物的生长过程与人为因素相比更加依赖季节气候,这就造成了务农人员的分散性,分散性管理相对于集中管理来说,并不能很好地提高农业生产的规模效益,无法提升农业生产力水平。当分散性管理造成务农人员的收入水平过低时,就会导致许多人放弃耕种,大片大片的土地弃耕,从而粮食产量的减少就会造成农业经济发展的衰退,阻碍农业机械化的发展。
先进技术和优秀人才一直都是区域经济发展的能源,生产力的发展增加了技能型人才的就业机会,随着就业机会的增加,技能人才的素养和能力也在被不断地提高上限,生产发展程度越高,技能型人才的技能水平就越高。与此同时,区域技能人才的聚集会使一部分人才流向劳动力密集型的产业区域,提高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为区域经济发展最大程度的利用人才和节约成本。但对于农业来说,我国优秀人才缺口较大,劳动力过剩,而对农业机械设备理论知识和实践相结合的拥有现代农业科学技术的技能型人才过少。
一般来说,生产力水平限制了职业教育发展水平,通过职业教育规模与经济发展规模的比值相较,从而可以对技能型人才培养和区域经济发展之间进行合理评估。而且对于不同技能的人才,企业的初步标准就是技能证书的获取能力,当前企业在获取劳动部证书和人事部证书的人才需求方面上有比较大的缺口。人才队伍中未来最受欢迎的是经验丰富的专业技能人才,但现在的职业教育培养方案并没有得到及时的更新,不能培养更多拥有农业机械化专业知识和管理技能的人才。
在多数发达国家,基本每个农业生产环节都实现了机械化自动化生产,比如美国的农场主经营,虽然人均耕地面积高达144 公顷,但机械化的推广使得解放了人力,因此寻找和推行新的经营模式制度是十分必要的。前几年,我国在大规模集成化耕地的基础上,推出了以分包责任制为主的多项政策,结合实际,分包责任制是我国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转变的方向,可以使得农业机械率得到提高。
要想使得对于农业机械化的管理有一个良好的保障,就要进一步加强相关农业劳动者的素养。相关村镇政府可以提供充足的财政、人力以及物力,进一步的对劳动者们进行专业农业知识培训,提高农户们的专业素质。还可以开展一系列农业机械化专业的讲座,对其进行推广和宣传,提高农户们对耕地农业机械化的积极性。使农户们认识到更多的农业机械工具的使用方法,从而农业机械化概念深入农户的内心。
每种农业机械器具的消耗能源各不相同,有的消耗电,有的消耗柴油,依靠近几年国家出台的政策可以明确我国努力加强绿色节能型机械器具的研究,将大量资金用于水田农业机械化以及干燥机械的研制和技术提高是十分必要, 降低能源损耗是未来发展大方向。农业机械生产企业应该抓紧机遇,与时代发展的要求相结合满足农业生产的需要,不断的减少农业机械的耗能性,利用最小的成本达成最好的效果。
在21 世纪最火爆的行业当属计算机技术行业,人们的生活各方各面都被计算机技术所涵盖。在农业方面,将农业机械化和计算机技术结合起来改变我国农业机械化的现状十分必要,因为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可以帮农业设备与周围的恶劣条件相融合适应,在灰土、潮湿和噪音的环境下更好的使用机械器具。从发展的眼光来看,人工智能技术和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也是我国农业设备现代机械化发展的大趋势。
通过了解大量的调查研究原始资料,结合运用实地考察的方法,调查显示因为院校技能型人才培养方案的改变,大多数地方希望院校的毕业生人才流入市场。让拥有更多多技能、多证书的专业农业技能型人才走向基层是目前最紧急的事情,由于农业专业的性质和普通专业的性质大不相同,农业专业需要具有教育教学知识储备和专业技能能力相结合的人才。因此院校应该不断地提高办学层次、扩大办学规模,结合目前的人 才培养现状,动态的调整国家需要专业的开放,保证职业教育更好的为农业机械化服务。
总而言之,在农业机械化过程中的现状进行深度分析,对于土地资源的合理分配、劳动力素养、经营模式改变、农业人才的需求等因素给农业机械化发展带来的影响进行剖析解决。在进行问题的处理时要以实际情况为准,对农业人才培养、绿色节能型器具研究、计算机技术的运用等方面都进行严格把关。不仅如此,还要清楚的认知在不久的将来,随着我国经济产业的结构不断调整、农业经济基础的发展以及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所谓后浪推前浪,不断前进,我国的农业机械化水平一定会赶上并超过世界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