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春阳
(山东广播电视大学,山东 济南 250014)
随着大数据和自媒体的发展,信息传播也已经进入了2.0时代,信息技术在各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而深入,正在迅速重塑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甚至在很多方面,大数据的应用已经不再是新鲜事物,而是已经成了习以为常的事情。其技术水平和应用效果,也已经达到了相当的水准。
高校图书馆作为大学保存、传递人类智慧结晶的载体,已经存在了千百年,随着时代和大学的发展也在不断演化,通过改变、扩充自己适应不同的要求。如今图书馆在大学研究、教育事业中仍然占据不可撼动的地位,持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大数据进步的大潮中,高校图书馆的服务更应该紧紧跟随时代的最前沿,积极将新技术整合进自身的运行体系当中,开拓新的思路、采取新的措施,积极筹划、认真布局,站在未来,审视现在,借技术进步潮流把自己的服务能力带入新的时代。
技术进步最显著的作用是工具的改变,但这只是毫末,更为重要的是,工具的改变会推动社会组织结构和人思维模式的改变。面对技术进步,不仅仅要把新工具拿过来熟练运用,意义更为深远的要求是大刀阔斧地拓展、重组之前的工作体系。
大数据时代,高校图书馆应该及时调整资源建设的思路。传统图书馆资源以图书、期刊、报纸、专利、会议、学位论文、标准等为主,虽然保证了信息的质量,但是其广度已经不能很好地适应大学生学习、研究的新需要。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大学生除了在图书馆参考专业内容外,时常需要通过别的途径自主收集社会热点、政府信息、网络事件,等等。这些信息分布零散、质量参差,大学生自行收集,不仅浪费大量时间和精力,也很难保证所得信息的真实性和全面性。大数据时代,高校图书馆应该开拓思维,除了继续推进传统信息资源数字化和互联共享之外,还应该将一些社会热点、政府信息、网络事件等非传统资源也纳入其中。这并非简单提供网站链接的方式,应该通过大数据技术,对相关信息进行分析处理,分门别类地与相关专业知识对应起来,系统性、专业性地呈递给读者,使其获取方便、用之有效。
高校图书馆不应仅仅作为信息集散中心,在提供信息的同时更应开发利用信息的工具功能,开发信息利用提供决策指导利用信息的行为过程。
现如今,信息的产生空前繁荣,各领域、各层次的信息每天像泉水一样源源不断地涌出来。作为信息使用者来看,这是一种大好的形势,意味着无论想要了解哪一个方面,都可在信息的海洋中随手采撷所需的信息。但是扁平状、碎片化的信息是不方便使用的,效率低下,且未能发挥这些信息组织起来所能发挥的潜能。高校图书馆应该对所收集到的信息资源进行加工处理,使其具有一定的结构。在大数据技术背景下,通过对已有信息的分析加工,使之形成立体化、系统化的结构,这个过程本身也是新的知识产生的过程。比如,已经发展到相当水平的数据挖掘技术和软件分析工具,就在知识的解构和建设方面发挥基础性功能。
大数据时代,大学生想要得到的信息已不仅仅是单纯的文献信息,他们需要更加多样化来源和形式的信息,包括经过加工和再加工的信息,甚至需要利用信息的行为服务。
学术资源所依托的形式越来越多样,高校图书馆也应该随之扩充自己的“菜单”。高校图书馆所需要容纳的新信息类型有很多,比如方法库、战略库等,还有慕课以及各视频网站上常见的讲座视频、公开课、纪录片等。
大数据时代,能直接采集到的信息已经成了某种意义上的信息原材料,大学生真正所需的是经过分析处理的信息加工品。只有这样,才能够拿来解决复杂问题,使读者能够自由遨游在信息海洋而不是被淹没。因此,高校图书馆应该把分析用户的新需求作为开展工作的出发点,了解用户所需要的信息类型和层次,以此作为生产提供信息产品的目标。通过大数据的信息采集和科学分析,挖掘出用户在使用图书馆时真正的需求点。通过自己的分析,掌握该领域的知识框架和发展前沿,对应用户已经了解的信息在该领域中所处的位置,给出特异性专业指导,以扶持大学生勇攀学术高峰。另外,通过对大学生在图书馆资料使用中具体行为和使用情况的记录、分析,更有助于高校图书馆进行自我反思,改进在整个运行过程中的不足,以实现自我进化。
当前高校图书馆的服务模式主要是“守株待兔”模式,即只负责收集好书籍、学刊等文献资料,等着大学生自行登门拜访,而高校图书馆的资源也习惯于像“菜单”一样铺开,让学生自行选择。这样虽然十分自由,但是面对浩如烟海且增长速度越来越快的信息资源,如此放任自由会让大学生在选择时面临着极大的迷惘。在大数据和新媒体的支持下,高校图书馆完全可以采取主动服务的模式,通过自己的分析特长,先将信息内容筛选整理成内容详实、专业性强的学科套餐,推送给学科相关或者感兴趣的同学。这样,学生能够更轻松地得到自己所需,各领域的名家名著、名篇也能够得到很好的普及。如今,高校正在尝试各种形式的新教学模式,比如互动式教学、沉浸式学习等,高校图书馆也应该积极地参与到这个过程中去,根据不同的教学模式,调整自己的姿态,融入到新型课堂中去。
美国图书馆学家谢拉曾说过“图书馆员的任务不仅在于保证图书馆的大门永远敞开,还要让这扇大门具有吸引力。”图书馆内容资源丰富度固然重要,但是要想更好地发挥作用服务学生,需要更加主动地吸引学生。
在商业和娱乐领域,通过大数据来推测用户的需求和喜好,从而定向推送内容的做法已经非常普遍。比如,淘宝的“猜你喜欢”商品推荐和网易云音乐的每日歌曲推荐,都已经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在高校图书馆中,同样可以以用户为中心,根据读者的兴趣、爱好、专业等方面来推送特定的信息。学生平时在网络上活动产生了大量的“痕迹”,比如图书馆网页、知乎、百度、微信、移动图书馆客户端等的浏览记录,图书馆可以从中获取大学生用户的借阅、检索记录等相关信息。充分应用大数据分析技术,从中分析、研判出广大用户的信息资源需求。如果技术足够成熟的话,甚至能分析、研判出用户潜在的信息需求。通过各种新途径向学生推送信息服务,以达到主动性、个性化、系统化的效果。可以像其他音乐、视频平台那样让用户自行选择订阅分类,也可以由图书馆根据用户的使用习惯自行定制各种服务。甚至可以根据读者阅读记录推荐相关书籍,比如提供同一作者的不同作品、同一领域的不同流派研究成果等。这既可以充分利用读者的兴趣促进其增加阅读量,更可以为其“暗中拟定”专业性、成体系的阅读计划,由浅入深、循循善诱,使其在某一领域登堂入室,从而避免全面开花而浅尝辄止或者苦苦寻求而不得其路径的状况,达到事半功倍的阅读效果。
当下,在互联网上检索信息最常用的工具就是搜索引擎,如国外的谷歌、国内的百度等,大学生使用它们已经成为日常习惯,遇到事情搜一搜已经成为自然的行为,并且这些搜索引擎运营多年,技术雄厚、资金充裕。而图书馆则守着海量专业化、高质量的数字资源等待访问。图书馆与网络检索服务商合作,可以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借助对方的长处,互相成就,为大学生提供内容详实的搜索结果和便捷易达的阅读体验。在数字资源界,已经有了类似的应用。在线计算机图书馆中心(OCLC)有一款叫做WorldCat的产品,它建立了庞大的数字资源信息库,内容之丰富可称全球之最。它搭建了跨越全球的合作机制来促进世界各图书馆的资源分享与共享合作。早在2004年,就推出了开放计划,通过谷歌和雅虎这两大搜索引擎向全球开放资源,而且均为免费。这大大提高了图书馆服务在搜索引擎中的可见性,把图书馆搬到了读者随处可见的位置。
除了传统的搜索引擎外,网民尤其是大学生获取信息的途径日趋多元化,微信、知乎、贴吧、论坛甚至B站,都可以把图书馆服务纳入其信息提供的体系当中,而且由于各平台不同的运行方式和网络氛围,图书馆资源或许在其中能够发挥更加令人惊喜的作用。例如B站,以二次元内容起家,用户群体主要以年轻人为主,现在已经把内容扩展到了方方面面,影视作品、纪录片、音乐、配音、直播等一应俱全。值得指出的是,B站的教学视频在众视频平台中独树一帜,其内容门类、数量、质量、和用户活跃度都独领风骚,在娱乐氛围浓厚的众视频平台中开辟了一片安静的学习空间,可谓清流。如果高校图书馆可以以用户乐于接受的方式,把密切相关的专业内容和教学视频联系起来,应该会取得不错的效果。甚至,高校图书馆或可以直接在B站开辟专门的板块,不仅把存储资源与之共享,还可以出品更具有吸引力和专业性的服务项目,创造出不同于以往新的信息获取方法。
高校图书馆建设发生重大变革的时代已经来临,大数据就是这个变革的能量推动。它将极大地扩大高校图书馆的数据资源,增强高校图书馆的综合能力,提升高校图书馆的各种服务功能,丰富高校图书馆的信息产品。一种新型的高校图书馆将摆在我们面前,我们应重新勾勒高校图书馆的愿景,放飞思路,重新搭建资源框架、运行系统、服务模式等各个方面,使在大数据环境中的高校图书馆,能够焕发出新的活力,源源不断地为科教事业提供强大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