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背景下农村基层干部能力有效提升研究
——以山东广播电视大学“素质提升工程”为例

2020-12-22 15:44王光丽
山东开放大学学报 2020年3期
关键词:基层干部攻坚政策

王光丽

(山东广播电视大学,山东 济南 250101)

自2015年8月以来,山东广播电视大学承担了由山东省委组织部和教育厅等五部门组织实施的“开展农村和城市社区基层干部专科学历教育实施素质提升工程”(下文简称“素质提升工程”)的办学培养任务。“素质提升工程”旨在全面提高农村“两委”的综合素养和基层事务管理水平,是山东省打赢脱贫攻坚战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

一、农村基层干部在扶贫脱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对脱贫攻坚的重要意义认识不到位

在思想上,部分基层干部没有深刻认识到帮助困难群众走出贫困、走向共同富裕、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最本质特征。没有认识到脱贫攻坚工作的严峻性和紧迫性。没有认识到脱贫攻坚对本地经济发展、民生改善和促进社会建设的积极影响。

(二)扶贫脱贫知识和政策水平较低

部分基层干部对精准扶贫、脱贫攻坚的相关政策学习不够系统扎实,对国家和地方的扶贫、脱贫政策领会不深不透,宣传引导群众流于形式。比如个别地区的村庄随意对困难家庭建档立卡,简单地认为建档立卡家庭可以领取国家的救济金,对如何脱贫却没有切实可行的帮扶措施。

(三)法制意识淡薄

部分基层干部利用农村群众文化水平低、普遍缺乏维权意识,以及村务信息不公开等便利条件,挤占挪用、侵吞扶贫资金等。据最高人民检察院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查办惠农扶贫领域职务犯罪1.1万余人,其中扶贫开发领域1892人,比2015年上升102.8%。涉农扶贫领域职务犯罪多发生在乡镇站所和农村基层组织,其中村“两委”负责人的犯罪占比最高。山东省人民检察院数据显示,“两委”负责人案件占当地惠农扶贫领域职务犯罪半数以上,有些市县更高达70%-80%。

(四)扶贫工作浮于表面

部分基层干部没有切实将贫困户放在心上,在扶贫工作上存在随大流、看风头、搞突击、打游击的被动消极心态。在精准识别方面存在“浑水摸鱼”的情况,在精准帮扶方面,帮扶政策落实不到位、不匹配,导致脱贫成效不够显著。特别是针对金融扶贫、产业扶贫等激发贫困家庭自我发展内生动力的帮扶政策措施认识不足,不能较好地深入困难群众进行宣讲。

(五)科学文化知识欠缺

目前经济发展水平较落后地区的农村基层干部学历普遍偏低,导致部分基层干部工作方法简单粗暴,凭经验、凭资历干事的现象非常普遍。部分基层干部思想观念保守,对新鲜事物接受慢,对新政策的理解贯彻不到位,具体工作思路缺乏创新意识和紧密联系实际的意识。

山东省选派高学历干部赴贫困村驻村任第一书记为农村基层带去了新鲜的动力。但是,农村本土基层干部与下派干部较大的学历差距引发了两者之间业务能力的失衡,工作中存在较多认知的错位。在具体事务中,决策权在村(社区)“两委”干部手中,当地干部“有办法没想法”,下派干部“有想法没办法”,使得诸多工作开展推进缓慢,在组织引领群众脱贫致富方面出现能力不足和能力恐慌的现象。[1]此外,当前村“两委”干部的选任对学历和专业要求不高,很多村“两委”基层干部本身对农业科技技术和农村经济管理不精通、不熟悉,他们亟需通过多种形式的充电,加强相关领域的学习来提高认识,提升能力。

二、农村基层干部扶贫能力的基本要求

(一)提升主动学习能力

学习能力是指获取知识、提升自身才干的一种内在素质,是所有能力的基础,也是农村基层干部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目前很多农村基层干部学历水平较低,导致他们在贯彻国家的扶贫政策时一知半解。这要求农村基层干部不断培养自我学习、主动学习的能力,既要学好理论知识,又要树立爱学习、勤思考的主动学习意识,不断提高扶贫工作水平。

(二)提高沟通协调、解决问题的能力

沟通协调、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指农村基层干部在脱贫工作中妥善处理好与市县、乡镇等有关部门及工作人员和村民之间的各种关系,减少隔阂与摩擦,进而解决扶贫脱贫工作中的各种问题,提高脱贫工作成效的能力。具体来说,包括善于倾听;有全局意识和协调意识;在工作中,讲究对话的艺术和方法,能够灵活地处理好与不同性格、不同阶层的人的关系;高效地运用各种沟通技能和方法,减少“上传下达”中的误解,提高沟通效率。

农村基层干部在确定扶贫对象、建档立卡、扶贫帮扶和脱贫退出等系列工作中,只有加强与村民的直接沟通,获得真实的一手资料,才能确保贫困户的精准识别、精准扶贫和精准脱贫。在与乡镇干部的工作对接方面,也需要强化有效沟通,才能保证脱贫攻坚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增强调查研究、识别判断能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没有调查就没有决策权。”[2]调查研究要求农村基层干部要脚踏实地地掌握村情村貌的全面情况,并深入到贫困户家中,全面了解致贫原因,跟踪扶贫工作进展,获得一系列有价值的一手资料。

识别判断能力是指通过细致的观察、缜密的思考,通过掌握的信息,进而能对具体问题作出客观公正的决定的能力。[3]增强农村基层干部的调查研究与识别判断能力,对精准识别扶贫对象、选择恰当的脱贫项目、加强扶贫资金的有效使用、脱贫成效高低及脱贫退出等脱贫工作中基本问题的解决意义重大。

(四)提升创新发展经济的能力

带领群众脱贫致富,是农村基层干部的第一职责。创新发展经济的能力要求农村基层干部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愿意接受新事物、新科技、新思路,具备改革创新的精神和魄力,能够从本村实际情况出发,以本村的优势为依托,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寻找经济发展的突破口,通过专业化发展特色产业带领村民走上致富之路。

(五)提高政策执行能力

不断提高政策执行能力,是对农村基层干部提出的一项基本要求。国家的扶贫政策能否在农村真正落实,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关键,这又取决于农村基层干部的政策执行力。农村基层干部政策执行能力的要求,一是能深刻理解脱贫扶贫政策出台的背景、意义、内容和目标,对政策内容进行全面把握,提高政策意识,增强政策执行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二是要切实贯彻落实相关扶贫政策,从实际出发,将各级政府制定的具体政策和措施落实到贫困户、贫困村民,保证扶贫脱贫成效达到预期的政策效果。

(六)强化法治意识与自我约束能力

农村基层干部应树立法治意识,一是要求他们知法学法。主动学习法律法规,特别是与村级事务联系紧密的法律、法规和制度。二是要严格依法办事,用法律来约束自己的行为,不知法犯法。在法律框架内处理解决有关问题,不以情乱法、以权压法或以言代法。三是要引导村民遵法守法,不断提高村民的法律意识和自我管理的水平,切实有效减少村民间的各类纠纷。

在扶贫脱贫工作中,农村基层干部还要不断提高自我约束力,加强自身修养,以身作则,不谋私利,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直面工作中遇到的困难,不打退堂鼓,千方百计维护群众利益,提高群众的获得感,耐心细致地做好各项扶贫工作,带领群众打赢脱贫攻坚战。

三、“素质提升工程”赋能农村基层干部素质能力提升

2018年8月19日,中央印发《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指导意见》,指出要加强对基层干部培训,提高实战能力,增强精准扶贫工作本领。近年来,紧紧围绕提升农村基层干部的素质和能力这一主线,山东电大在实践中不断探索、调整,“素质提升工程”在专业课程的设置、教学资源的建设、教学过程设计及教学质量管控等方面不断优化提升,为广大乡村培养了一批有担当,有学识,有创新意识的农村基层干部,为脱贫攻坚、脱贫不返贫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一)提升基层干部的思想政治觉悟

“要致富,关键靠支部”“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充分表达了农村基层党支部及干部在脱贫致富工作中的组织、引领、示范的“头雁”作用。基层干部思想作风是否正派、组织能力是否强、基层党组织是否坚强有力成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关键。“素质提升工程”的两个专业均设置了政治理论课程模块,开设“理想信念教育”“农村政策法规”和“农村基层党务管理实务”三门课程。通过三门课程的系统学习,强化基层干部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和政治立场,强化理想信念,明确脱贫攻坚责任目标的思想认识。充分发挥基层党支部在扶贫攻坚第一线的战斗堡垒作用,充分认识到基层党支部是带领贫困村民脱贫致富的领导核心,是实施中央扶贫战略,落实扶贫惠民政策的首要责任主体。

(二)提高基层干部政策水平与法律意识

随着法制理念的不断深入,农村基层干部首先要学法懂法,特别是学通弄懂与农村工作联系密切的法律知识,在处理工作中遇到问题时要学会用法。通过“农村政策法规”和“农村常见法律纠纷与危机处理”的学习,有利于全面提高基层干部对党和国家相关扶贫政策的正确认识,从而实现良好的政策效果;有利于加强基层干部对与三农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的系统认识,增强法律意识,形成依法办事、依法治村的高度自觉。

(三)增强基层干部乡村文化建设意识

“扶贫先扶志,致富先治心”,脱贫攻坚需要文化支撑。通过学习“基层干部礼仪与公关”和“乡村文化建设”等课程,在提高基层干部自身文化修养的同时,增强他们进行乡村精神文化建设的意识。以文化建设引领村民转变“等、靠、要”的惰性思想,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精神文化活动,开阔群众视野,消除精神贫困,激发村民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

(四)培养基层干部的市场经济观念

为贫困村、贫困户找到致富之路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根本保障。通过开设“农业经济管理”“农村财务管理与集体资产经营”“农村市场调查与商情预测”“农村创业项目与开发”等课程,补齐农村基层干部在农业经济、农村市场和农村财务等领域的知识短板,为他们分析致贫原因与寻找脱贫之路提供理论支持。

(五)增强基层干部基本工作技能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基层干部在脱贫工作中,需要统计上报贫困户的家庭资料,制定精准扶贫对策;需要为本村探索规划脱贫方案。基层干部通过“计算机应用基础”“农村应用写作”等课程的学习,可以熟练使用计算机查阅资料、填制表格、统计数据、撰写学习心得与报告。

(六)培育基层干部的“互联网”思维

通过“农村电子商务课程”的学习,基层干部能够全面熟悉了解电子商务的运作流程和模式。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培育种植和养殖适合互联网销售、适应长距离运输的农副产品,树立品牌意识,实现供给与需求的高效对接,从而解决贫困地区农副产品价低、滞销的难题。

(七)为基层干部的沟通与交流提供良好的平台

“素质提升工程”为每一届学员精心组织了形式多样的现场教学活动,包括专家讲座、惠民项目推介、典型经验交流、学员论坛、实践基地现场教学等。通过现场教学,能够让基层干部身临其境,更直观地感受与发达地区存在的差距,学习借鉴它们先进的经验、脱贫思路和脱贫方法,找到自身发展的不足,对标先进,为顺利脱贫提供现实的参考范本。

猜你喜欢
基层干部攻坚政策
政策
政策
有坑没萝卜,有人留不住 不能让基层干部“心不安”
助企政策
基层干部为何“左右为难”
政策
既要继续攻坚 也要防止返贫
脱贫攻坚应及时清理“淤堵点”
基层干部“累”在哪里?——应当累在服务为民,而不是形式主义
一些基层干部“血不再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