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娟娣
甘肃省农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甘肃 兰州 730010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我国是个农业大国,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是实现现代农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迫切需要、是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必然选择。[1]如何在新形势下更好的推动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提高农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本文结合“三农”工作和乡村振兴战略,谈几点认识。
加快建立完善与农业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农机作业标准、生产管理技术规程,开展绿色有机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示范园(区)和生产基地创建活动。积极推动发展绿色、有机、健康的优质特色农产品,基本构建形成覆盖农业全产业链标准体系,全面推行标准化生产。进一步促进农业全产业链融合,积极整合农机资源,更新购置现代大型农机具,加快农业机械化技术攻关力度,努力建设集中连片、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生态友好、适宜机械化作业的高标准农田。
构建完善中国特色现代国有企业制度,建立健全农业企业法人治理结构,提升农业企业治理能力。进一步完善“三会一层”运行机制,厘清权责边界,规范履职行为,优化决策流程,提高运营效率。持续规范董事会建设,落实和维护董事会重大决策、选人用人、薪酬分配等权利。加快推进土地、农资、农产品“三统一经营”步伐,强力推行退休退地、反租倒包、托管经营等土地规模化经营模式,坚持不懈推进以“三大一化”为抓手的农业基础设施改造提升工程,积极推进农业绿色发展。
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一直将“三农”问题摆在突出的位置,相继出台了一系列中央“1号文件”保障农业持续健康发展。从深化农垦改革指导意见到乡村振兴战略,从高质量发展战略到国家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农业领域工作者要认准机遇、抓住机遇、转化机遇,真正将政策机遇落实到农业生产活动中,突出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特征,力争实现农业产品质量高、产业效益高、生产效率高、经营者素质高、竞争能力强、辐射带动力强的发展目标。
按照增产增效并重、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结合、生产生态协调的原则,加快构建适应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技术体系。引入物联网、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提升农业精准化水平,全方位提高土地产出率、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农业效益。大力发展节水、节地、节肥、节药等资源节约型和农牧配套、种养结合的生态循环农业,努力提升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病虫害绿色防控覆盖率、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废旧农膜回收率等,将现代农业建设成为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
进一步抢抓乡村振兴战略和国家强农惠农政策机遇,积极围绕农业经济板块和主导特色产业,主动谋划和实施一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投资方向的农业类大项目、好项目,积极引进一批带动效应强、经济效益好的农业产业经营类项目,抓好农业项目规划和储备工作。探索建立覆盖农产品质量等级评价标准体系和农产品全面质量管理平台,通过项目带动,提高农业类发展的后劲和动力,提高农业生产领域新的经济增长点。
加快推进农业领域低效无效资产处置和农业亏损企业脱困,通过破产重组、债权转股权、混合所有制改革、不良资产核销等方式,积极开展资产和投资清理。进一步加快培育农业板块优势,推动各类农业资产资源向重点行业、关键领域和优势企业集聚。通过引入外部优质资本实现农业企业快速扩张,进一步强化资产资源整合重组,积极运用资本运作方式实现农业优势产业集群,实现农业资源优化配置,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实施全面预算管理,强化预算执行分析及效益滚动预测。强化农业领域风险管控,健全完善提升安全生产管理体系。积极发挥农业政策性保险和风险分担机制,多渠道落实农业保险资金、食品安全、安全生产、出口信用保险、环境保护责任保险等,发挥保险补偿损失的作用,保障农业生产经营稳定。积极采取增量引入、存量盘活、增量与存量互补等方式,优化农业企业产权结构,形成股权结构多元、股东行为规范、内部约束有效、运行机制灵活的经营体系。
进一步建立健全现代农业领域创新研发投入刚性约束机制,加大农业科技投入考核指标权重,积极探索推进股权激励、技术股分红等模式,加大对关键骨干农业科技人才的中长期激励,大力实施人才强农行动。对标质量兴农主要指标、重点工作任务及目标,确定清晰的制定“时间表”和“路线图”。按照增产增效并重、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结合、生产生态协调的原则,加快构建适应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发展要求的技术体系,加快农业领域产学研转化成果,积极发挥农业科技的推动作用。
进一步提高国有资本证券化水平,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并重原则,积极推动农业企业实现全方位开放发展。通过实施招商引资战略,积极吸引和落户一批重大投资项目,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和战略重组,努力营造有利于各类外部投资的良好环境,助力更多的资金、技术、设备、管理和人才到农业生产领域中来,实现各类农业资本有效聚集,力争共赢发展。
农业稳则天下安。综上所述,要推动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人力、资金、科技、土地、创新、体制、资本运作等要素缺一不可。只有通过不断的提升现代农业装备条件、建立现代农业高标准体系、加强农业标准化基地建设、提升农产品精深加工能力、延长现代农业产业链条、进一步完善现代农业冷链物流体系等措施,才能构建起以“产地环境清洁化、农业投入绿色化、生产过程标准化、产业模式循环化、农业废物资源化、产品供给优质化”为主要特征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加快推动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