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助推宁县现代农业发展

2020-12-22 14:20:43陈亚妮
甘肃农业 2020年4期
关键词:宁县联合社规范

陈亚妮

中共宁县委党校,甘肃 宁县 745200

一、宁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现状

近年来,宁县县委、县政府始终把培育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发展现代农业、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农村“三变”改革的重要抓手,不仅直接带动了农业的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和产业化发展,而且对构建新型农业生产关系、促进农业发展、农村繁荣、农民增收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截至目前,全县运营规范合作社达到435个(贫困村144个),运营较规范达到439个(贫困村171个),运营一般102个(贫困村0个),未运营214个(贫困村0个),公示注销853个(贫困村99个),全县合作社规范率达到89.55%,贫困村合作社规范率达到76.09%。全县建成示范社162个,其中国家级示范社3个、省级示范社21个、市级示范社34个、县级示范社104个。宁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主要呈现以下特征。

(一)财务管理日趋规范

各乡(镇)以乡(镇)为单位,统一对接聘请专业会计公司,按照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会计制度,设置“四账两薄三表”(总账、分类账、银行存款账、现金日记账,固定资产登记薄、社员账户登记簿,资产负债表、盈余及盈余分配表、成员权益变动表)对辖区内合作社账务,实行代理记账,严格核算。会计公司为每个合作社配备了会计人员、制定了规范的核算流程、会计账簿和财务报表,特别对村集体经济发展资金入股的合作社进行重点监控,定期公开财务、接受审计,按期核算分红、报送会计报表。

(二)经营实力显著增强

全县一些发展好的合作社都能按照合作社建设标准,紧密结合实际,探索建立适合自身发展的经营模式,形成了企业驱动型、支部引领型、集体发展型、能人带动型等特色鲜明、各有比重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使千家万户的小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实现有效对接。如,宁县良平祥泰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探索建立“合作社+村集体经济+基地+农户”模式,由村集体控股、群众参股,建成果品种植基地,发展社员197户,栽植户太8号、早丰、阳光玫瑰等优质葡萄200亩,翠林6号优质核桃20亩,羊肚菌大棚10座。今年200亩葡萄全面进入丰果期,预计产量70万斤,年产值可达140万元,实现净利润30多万元。

(三)带动能力逐步增强

县政府坚持把合作社作为产业扶贫的重中之重,以深化农村“三变”改革为牵引,突出“扶贫抓产业、产业抓合作社、合作社抓‘331+’”的工作思路,制定出台了《宁县村级集体经济入股资金管理办法》《宁县贫困户入股分红资金管理办法》等一系列支持合作社规范发展的政策,培育壮大龙头企业21个(苹果产业6个、草畜9个、苗林3个、瓜菜1个、中药材1个、旅游1个),建成 “331+”合作社239个,全县贫困户入社股金1.62亿元,2018年贫困户依托“331+”合作社分红1 451万元,1.91万贫困人口实现脱贫退出。2018年以来,先后有聚农、陇牛、民兴等162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共为贫困户分红1 486万元。

二、宁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合作社持续发展能力不强

多数合作社处在起步发展阶段,发展水平较低,竞争能力不强。全县合作社呈现出“大群体、小规模”的特征,一些合作社领办人在选择经营项目上跟风、随大流,建办的合作社产业雷同,基地规模小,实力较弱;多数合作社在组织带动农户进入市场时,还面临着种养技术水平不高、产销衔接不够紧密、加工流通能力不强、缺乏品牌宣传平台等困难和问题;多数合作社缺乏运用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管理合作社的意识,经营视野不够宽,综合素质不够高,应对市场经济风险的能力不足,合作社发展缓慢,经济效益欠佳。

(二)合作社之间的关联度相对松散

部分合作社与成员之间的关系松散,在合作社整个生产营销产业链条中除收购环节之外,几乎没有其他方面的合作关系;合作社之间联系不紧密,多数合作社是从事初级雷同的农产品生产的小型合作社,真正能够进行生产、服务、加工、储藏、运输、营销等一体化全产业链经营、专业技术服务的合作社数量较少,没有形成上下游产业链和分工明确、紧密协作、相互支持盈利的集聚效应,市场竞争力较弱。

(三)合作社规范化建设任务仍然艰巨

一是“千社一章”的问题仍然很突出,各合作社没有根据自己的发展特点制定适合的章程。二是缺乏用底线思维衡量合作社的发展,只愿提及发展、壮大、盈利等问题,对风险防控、亏损应对等合作社运行可能出现的问题不愿提及,思考不够,缺乏相应机制和应对措施。三是对合作社的性质、发展规律的认识还有待进一步加强,不会监管,任意干涉合作社的生产经营。

(四)入股资金有潜在风险

部分合作社从事初级的种养殖产业,周期长、见效慢、收益低,甚至有的合作社经营不善,存在用本金分红问题,入股资金有流失风险。县上成立的聚农合作社在风险防控上,虽然落实了第三方审计、评估制度,但资金监管质量还有待进一步提升;其他“331+”合作社发展中,多数风险防控还处于真空状态,监事会组成人员文化程度较低,没有能力监管,监管措施不完善,合作社资金风险较大。

三、推动宁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意见建议

(一)齐抓共管,推动合作社规范管理常态化

一是要健全分析研判机制。定期召开合作社规范建设领导小组、合作社联席会议,互通情况、研究问题,解决困难、推动落实。二是要健全审核监管机制。凡是注册登记合作社,县市场监管局要把好关口,与农业农村局建立会商机制,切实防止出现新的“空壳社”;对已登记注册的合作社,农业农村局要做好日常监管,相关部门要发挥职能作用,保证注册一个、规范一个、运行一个。三是要健全合作社发展长效机制。把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发展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明确工作职责,强化指导服务,加强协调配合,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合力,发挥合作社在产业发展、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美丽乡村建设、乡村旅游中的积极作用。

(二)加强合作社联合社建设,全面壮大合作社整体发展实力

一是要切实加强合作社联合社建设,坚持以市场为导向,鼓励县域内同一领域的合作社实行横向联合,组建行业联合社和跨区域的专业合作社,整合规模小、同质化、知名度差的合作社,确保实现合作社资源共享、信息互通、优劣互补、节本增效、壮大发展。二是要加强对联合社的培训指导,从县农业农村局和国家、省级示范社选聘一批专业人员,担任联合社经营管理的业务辅导员,明确责任,包联到社,全方位指导合作社联合社组建。三是要开展“社企对接”,鼓励引导农业企业与合作社联合经营,不断引进新技术、开展培训,实行标准化生产。四是要加大项目扶持力度,对联合社优先安排种植业、养殖业等农业发展项目,发展壮大一批上规模、有档次、创品牌的联合社。

(三)注重品牌建设,切实提高合作社经营效益

一是要继续把产业发展作为合作社建办的重中之重,鼓励合作社充分利用自身优势,逐步建成一批规模大、独具特色、品质优良、区域性强的农产品生产基地,促进农产品深度开发,延长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二是要组织标准化生产和经营,健全可追溯制度,确保每个环节都有据可查,提高产品品质和质量安全水平。三是要大力开展“三品一标”认证工作,通过认证不断提高内部管理水平和农产品质量,增强产品在市场中的竞争力。四是要帮助和引导合作社领办人提高商标注册意识,立足合作社发展实际,以产品定位为基础,以顾客需求为核心,以差异化为标准,注册商品商标。五是要引导相同产业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在产权清晰、自愿互利的基础上进行协作与重组,注册和使用同一产品品牌,做大做强品牌影响力。六是要在巩固现有销售渠道和营销窗口的基础上,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与龙头企业、大型超市、批发市场等建立产销关系,通过参加兰洽会、农高会等各类节会,开展宣传推介,提高产品知名度。同时,广泛拓展电子商务,大力推进网络销售,提高生产经营效益。

(四)补齐人才短板,全力促进合作社持续健康发展

建立分层次培训机制,实行常态化培训,开展对合作社领办人、管理人员的经营管理知识培训和对广大社员的专业技术知识培训,通过举办培训班、外出考察学习、开展观摩交流等形式,不断提高合作社的经营管理水平。要探索建立人才发展机制,鼓励科研人员、农技推广人员、大学生村官到合作社任职、兼职或担任技术顾问,以技术、资金入股或技术承包、租赁经营等形式参与合作社发展。要推动高等院校、职业中专与具有一定规模和实力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多种形式的技术合作,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合作社创业就业,为合作社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可以尝试建立农村群众团体组织,如合作社论坛、合作社协会,开展定期会议发言交流、观摩学习、外出考察、举行年会、互通信息,促进联合等一些民间性质的工作。

(五)落实监管举措,确保入股资金安全高效

明确监管职责,建立工作机制,切实加强对合作的指导、管理和监督。加大对合作社入股资金的监管力度,开展定期不定期督查检查,监管龙头企业、合作社等市场主体扶贫资金运营和落实情况,及时掌握利益联结中存在问题,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对落实不到位的、带贫效果不明显的市场主体,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实施追责问效。各乡(镇)要加强对本区域内合作社的监管,乡(镇)政府、村集体要成立监管小组,建立公开公示制度,对入股经济组织的资金使用情况、生产经营情况、保底分红情况进行日常监管,确保合作社入股资金规范运行。要严格执行县上出台的《宁县村集体扶贫资金入股经济组织管理办法》《宁县贫困户入股资金管理办法》等,在完成脱贫攻坚任务的前提下,进一步研究和规范“331+”合作社分红比例,确保符合市场经济规律,使分红与企业效益相匹配,既要防止因企业负担过重出现经营亏损,又要防止企业盈利过高、分红不足,影响贫困户收益,推动合作社持续健康发展。要推动农村经济主管部门与司法机关的合作,培养熟悉农村合作经营、股份经营、经济合同纠纷方面的人才,在此基础上可探索在入股较多的合作社或农业企业设立农业经济法律顾问,履行法律顾问或监督的双重职责。

综上所述,大力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无疑是宁县农村经济发展的一条有效途径,而且从全国农业发展大趋势来看,我国发展现代农业也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是经济可持续发展、实现赶超战略的根本途径。但是,目前县级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因此必须结合各地实际,找准问题,靶向治疗,最终实现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持续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宁县联合社规范
来稿规范
来稿规范
甘肃宁县:果园防冻出新招 农民增收有利器
今日农业(2021年5期)2021-11-27 17:22:19
PDCA法在除颤仪规范操作中的应用
一件奇怪的事
河北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
河北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
来稿规范
河北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
绿满家园花满城——宁县创建省级园林城市纪实
甘肃林业(2016年6期)2016-02-27 11:2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