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 娜
(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湖南长沙 410000)
信息化2.0时代,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也提出了“开发网络学习课程,创新网络教学模式,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的要求。对职业教育而言,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进程,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推动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深入推进在线开放课程的建设与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是提高人培养质量的关键环节。本文以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大学语文》课程为例,阐述其利用信息技术改革教学模式和方法的具体做法及成效。
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大学语文》课程是一门以人文素质教育为核心、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的人文通识必修课。该课程着眼于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集基础性、知识性、工具性、思想性、人文性和审美性于一体。重在通过对知名作家和经典作品的分析,增长学生的文学知识和文化常识;培养学生的分析、阅读、鉴赏、写作、感悟、审美、口语表达等能力;加强美育意识,提升学生的审美品位和审美情趣;树立正确健康的人生观和职业态度,促进职业生涯的发展;增强文学素养,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吸收人类的进步文化,培养高尚的思想品质和健康的道德情操,形成良好的个性、健全的人格,实现立德树人,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针对我校艺术设计类学生的特点,尤其注重审美性和人文性,为学生的专业学习、就业创业和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传统的公共基础类课程在教学实施的过程中,主要采取教师讲、学生听的课堂授课模式。以《大学语文》课程为例,教师对作者、写作背景、课文中的字词句、人物形象、中心思想、艺术手法等都一一详细讲解,面面俱到,有时甚至到下课都讲不完。课堂上老师是主角,占据整个课堂,学生是听众、是配角,所以课堂往往呈现出这样的场景:老师讲得大汗淋漓,跟得上步伐的学生埋头苦记,跟不上步伐的学生干脆放弃。到了下课时间,老师需要休息,学生需要透气,对课堂上所学的知识来不及消化、吸收,更不会深入思考还有哪些问题没有理解,即使有问题也不知道通过什么途径来提问。老师无法掌握学生学习的真实情况,也不方便对学生进行单独辅导。长此以往,学生养成了老师讲什么就记什么,老师不讲也不问的被动学习的习惯。在这种情况下,教学质量完全取决于任课教师,所以地域不同、学校不同、班级不同,教学效果就有很大的差异。
传统的公共基础类课程在教学实施的过程中,以讲授法为主,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忽视了学生形象思维好、动手能力强、对职业性和应用性强的课程感兴趣、习惯使用移动设备等特点。教学方法和手段单一,学生无法参与教学活动,课堂就会死气沉沉,往往容易导致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失去学习兴趣。学生热情不高,学习效果自然不好。
(1)利用网络课程构建线上线下一体化教学模式
运用信息技术建设在线开放课程,构建信息化教学环境,实施线上线下一体化教学。课前教师将教学内容按知识点进行划分,基础性的、易理解的知识放在课前,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或自主学习完成;重难点知识或学生容易出错的知识,由教师制作成短小精悍、幽默通俗、形象生动的微课视频进行重点讲解,引起学生学习兴趣。还可根据当今大学生喜欢使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的学习习惯,通过学生常用的微信等社交软件或抖音等创意短视频软件,将知识点推送给学生。学生通过自学,掌握基础知识,提前进入学习状态,思考、整理学习中的疑难问题,以便课堂向老师提问。教师将基础知识传授给学生之后,课堂就有更多的时间进行解疑释惑、重难点强化巩固、完成课堂实操演练。
这种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一体化教学模式具有以下好处:一是,把课堂师生当面解决疑难的宝贵时间节约了出来,教师不必再占用课堂时间进行基础知识的讲解;二是,坚持应用驱动,实施多维互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和团队分工合作的能力,学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有选择性的进行微课学习,可以自己安排学习进度,自主构建知识体系;三是,使教师对学生的个别辅导变得更为高效、快捷,有效解决了分层教学的难题;四是,通过信息技术实现了互联互通,各院校强强携手共同开发了共建共享、即建即用的优质资源,以点带面,实施交互,实现课程资源的动态开放,学科融通,课程延展,在线开放课程成为学生可持续发展的第二课堂,更大程度上满足不同学生个体化、差异化、自主化学习的需要。
(2)运用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和实用可行的信息化教学手段
除了传统的讲授法之外,将谈话法、游戏法、任务驱动法、问题引导法、案例分析法、情景演绎法等方法巧妙运用到教学设计中。运用实用、可行、有效的信息化手段辅助教学。通过网络教学平台发布学习资源、知识测验、发布任务;通过蓝墨云班课发起抢答、问卷、讨论;通过PS、Flash软件分解、重组意象;通过为你诵读、配音秀软件指导、评价学生的诵读情况;通过鸿合游戏软件检测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
以《大学语文》课程为例,在朗读作品时,可以诵读软件、名家范读视频等信息化手段,各小组课前录制朗诵视频,课上通过反复对比,自查自纠,找出不足,准确把握作品的韵律和情感。在进行重难点字句分析时,教师可以设置驱动任务,各小组可以分工协作、讨论探究,共性问题通过讨论探究集体解决,个体问题单独解决,教师通过教学软件进行知识检测,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习惯,设计游戏,调动积极性,实现课堂参与最优化。在挖掘主题时,可以通过案例分析、情景演绎、讨论探究等方式,引导学生分享心语,深刻理解作品内涵。
(1)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构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学习的教学模式,初步实现课堂的翻转,使教学时间、空间、对象三维拓展,真正实现了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
(2)通过采用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和实用可行的教学手段,设计丰富有趣的课堂教学活动,符合学生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课堂参与度,帮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课堂氛围活跃,学生成为了课堂的主人,教学氛围轻松活跃,学习者的个性与差异得到充分凸显与尊重,教学效果有明显提高。
(3)通过在线测验、在线讨论、在线测试等实现网络交互,通过全面的大数据分析,实现教学与学习的监控和管理。
(4)《大学语文》课程,在线开放课程已建成资源近4000个,突破一校、一课的局限,实现资源的共建共享,促进了学科横向和纵向的融合。
(5)通过课程改革,有效地促进了同类公共基础类课程传统教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