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中医的用药之妙4

2020-12-22 13:26韩翠娥
癌症康复 2020年4期
关键词:炮制中药材中医药

□韩翠娥

中医药在我国历史悠久,博大精深,深入人心。得益于各类媒介的广泛传播,近年来更多民众对中医基本知识如中医的阴阳平衡、辨证论治、奇方异法、护佑健康、中医的用药方法之妙等有了更深入的认知,本期我们和大家一起分享中药的炮制之妙。

中医药在我国十分盛行,中药材几乎处处皆有,人人可见。日常可见的众多动物植物、信手拈来的各种食材都可以入药,如普通百姓家中养殖的月季、玫瑰、栀子花、金桔、佛手等以及我们常常食用的各类水果如香蕉、橘子、柚子、柠檬、苹果、梨和蔬菜中的大葱、生姜、芹菜、荠菜、黄花菜、山药、白萝卜等。

中药材来源于自然界的植物、动物和矿物,种类繁多,仅传统中药材资源就有12,000余种。除了小部分药食同源的药材可直接入药,绝大多数中草药必须经过炮制方可入药。

中药材炮制后制成中药饮片再入药,是中医临床用药的特点,也是中医药的显著特色。中药炮制目的是降低或消除药物的毒性和副反应,缓和或改变药性,从而提高疗效,而且还使之便于调剂、贮藏和服用,其核心是减毒增效。中药炮制是根据中医药理论,按照中医医疗、中药调配以及中药制剂的不同需要,结合药材自身性质,将中药材制成中药饮片的一整套制药技术。其中“炮”代表各种与火有关的加工处理技术,“制”则代表各种更广泛的加工处理方法。

中药炮制伴随着中药的使用而产生并不断发展完善,历史十分悠久。据相关文献记载,中药炮制大致可分为四个时期:1.中药炮制技术的起始和形成时期:起始于春秋战国时期,至宋代。2.中药炮制理论的形成时期:金元、明代。3.中药炮制品种和技术的扩大应用时期:清代。4.中药炮制振兴、发展时期:现代。

关于中药炮制,最早记载于《五十二病方》一书,内容包括净、切、水、火、水火共制等炮制内容,并记载了具体操作方法。

《黄帝内经》是中国古代最早的百科全书,在《灵枢经·邪客》篇中就有“治半夏”的记载。“治”即指“修治”,是指对药材进行减毒加工处理。在《素问·谬刺论》中所说的“角发”“燔治”即是最早的炭药血余炭。到了汉代对中药炮制的目的、原则已初步确立,已有大量炮制方法和中药炮制品。

中国第一部药学专著《神农本草经》序录中就记载:“凡此七情,合和视之……若有毒宜制,可用相畏相杀者,不尔勿合用也。”这是较早对有毒药物炮制方法与机理的解释。书中还指出“药有毒无毒,阴干暴干,采造时月,生熟,土地所出,真伪新陈,并各有法。”阴干暴干是指产地加工,而生熟则是指药物炮制。在对矿物药的炮制,指出“丹砂能化汞,矾石炼饵服之,石胆能化铁为铜”,这是对通过炮制改变其药性的记载。

张仲景在《金匮玉函经》“证治总例”中记载药物“有须烧炼炮炙,生熟有定”,开创了药物生熟不同用学说的先导。还指出“凡父咀咀药,欲如豆大,粗则药力不尽”,阐明了药物形状大小与药效的关系。

东晋葛洪在《肘后备急方》中载“诸药毒救解方”,提出生姜汁可解半夏毒,大豆汁可解附子毒,常山、牛膝酒渍服,并记有干馏法制竹沥,对中药材之后依方炮制提供了基础依据。

陶弘景所撰写的中国第二部中药专著《本草经集注》,第一次将零星的炮制技术作了系统归纳,说明了部分中药材炮制的作用。如“凡汤中用完物皆擘破”“诸虫先微炙”“诸石皆细捣”“阿胶,炙令通体沸起”等。

南北朝刘宋时代,雷敦总结了前人炮制方面的技术和经验,撰成《雷公炮炙论》三卷,形成了中国第一部关于中药材炮制的系统专著。书中对药物的各种炮制方法、流程均有系统详尽的记载:如拣、去甲土、去粗皮、去节并沫、揩、拭、刷、刮、削、剥等净制操作,切、锉、擘、捶、舂、捣、研、杵、磨、水飞等切制操作,拭干、阴干、风干、晒干、焙干、炙干、蒸干等干燥方法,浸、煮、煎、炼、炒、熬、炙、焙、炮、煅等水火制法,苦酒浸、蜜涂炙、同糯米炒、酥炒、麻油煮、糯泔浸、药汁制等法。古时很多中药炮制方法至今对中药材的炮制仍有指导意义。

到了唐代在中药材炮制原则系统化和炮制新方法方面有了更为详细的记载,在中药炮制方面有了长足进步。

孙思邈所著中国最早的临床实用百科全书《备急千金要方》,在“合和”章中有“凡用甘草、厚朴、枳实、石楠、茵芋、藜芦、皂荚之类皆炙之”“凡用麦蘖、曲米、大豆黄卷、泽兰、芜荑皆微炒,干漆炒令烟断”的记载。在炮制新方法方面,它提出诸石要“漂”,麦冬、生姜“捣绞取汁”;《千金翼方》有反复蒸曝制熟地黄的方法;《外台秘要》始载麸炒法;《仙授理伤续断方》中记载有天南星姜汁浸、草乌姜汁煮或醋煮、自然铜火煅醋淬、何首乌黑豆蒸等更新、更复杂的中药材炮制方法。

唐代苏敬等修订的世界最早的药典《新修本草》,首次规定惟米酒、米醋可入药,将中药材炮制内容列为法定内容,并记载有作蘖、作曲、作豉、作大豆黄卷、芒硝提净等法。对矿物药的炮制方法也有较为详尽的记载,关于中药材的炮制内容比之前更加丰富。

到宋代,中药材炮制方法有了很大改进,主要体现在中药材炮制目的多样化上,中药材炮制从以往减少副作用为主到增加和改变中药材的疗效,从汤剂饮片的炮制到同时重视制备成药饮片炮制的新阶段。

在王怀隐所著大型方书《太平圣惠方》中,不仅具体记载大量炮制内容,还收录了185种中药的炮制方法和要求,如水飞、醋淬、镑、纸煨、面煨、巴豆制霜、苍术米泔水浸等,还始载乳制法。在“论合和篇”中,指出“凡合和汤药,务必精专,甄别新陈,辨明州土,修治合度,分量无差,用得其宜,病无不愈……炮炙失其体性,筛罗粗恶,分剂差殊,虽有疗疾之名,永无必愈之效。”说明了药物炮制的重要性,并逐渐注意到药物经炮制后性味功效的改变,如蒲黄“破血消肿即生使,补血、止血即炒用”,成为国家法定制药技术标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保证药品质量起了很大的作用。由于该书筛选了当时通用的方剂及炮制方法,有很强的实践性,直至现代许多中药材炮制方法,特别是配制中成药的方法,不少都沿用了该书所列的方法。

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是中国古代最大型的药学著作,载药1800余种,其中有300多味药记有“修治”专目。在“修治”专目中,综述了前代炮制经验,还有很多药物如木香、高良姜、茺蔚子、枫香脂、樟脑等炮制方法则是李时珍个人的经验记载,在炮制方法上有所发展,对先前有问题的部分方法加以指正。例如砒石条,“医家皆言生砒经见火则毒甚,而雷氏(雷敦)治法用火煅,今所用多是飞炼者,盖皆欲求速效,不惜其毒也。”全书记载炮制方法近20种,有水制、火制、水火共制、加辅料制、制霜、制曲等法。其中多数制法,时至今日仍为炮制生产所沿用。

缪希雍撰《炮炙大法》是继《雷公炮炙论》之后又一部炮制专著。收载了439种药物的炮制方法,用简明的笔法叙述各药出处、采集时间、优劣鉴别、炮制辅料、操作程序及药物贮藏,大部分内容反映了当时社会生产实际,在前人的基础上有所发展,正如作者所说的“自为阐发,以益前人所未逮。”并将前人的炮制方法归纳为:炮、烯、博、炙、煨、炒、煅、炼、制、度、飞、伏、镑、搬、晒、曝、露十七种方法,被称为雷公炮炙十七法。

新中国成立以后,在中医药传承方面做了很多有益工作,各地对散在本地具有悠久历史的炮制经验进行了整理,并在此基础上制定出版了各省市中药炮制规范,同时,国家药典也收载了炮制内容,将散在民间和历代医籍中的炮制方法及地方炮制方法进行系统整理,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文献资料。全国各中医药院校的中药专业都设有中药炮制课,1979年首次编写出全国高等医药院校《中药炮制学》统一试用教材,随后持续更新升级,为继承和发扬中药炮制学奠定了良好基础。

中药炮制的深入研究还被列入国家攻关项目,采用现代科学技术就其炮制沿革、炮制工艺筛选优化、饮片质量标准制定、炮制基本原理等方面作了系统的多学科的综合性研究,取得了很多新进展,使中药炮制的科学内涵得以升华。

中药炮制是伴随着中医药应用而生的十分重要的方法,其作用大体可概括如下:1.降低或消除药物的毒性或副作用。2.改变或缓和药物的性能。3.增强药物间的联系。4.改变或增强药物作用的部位和趋向。5.便于调剂和制剂。6.有利于贮藏及保存药效。7.矫味矫臭,有利于服用。8.提高药物净度,确保用药质量。

炮制对四气五味的影响,通过“反制”纠正药物过偏之性,以缓和药性。如栀子姜汁制后,能降低苦寒之性,以免伤中。通过“从制”,使药物的性味增强,增强疗效。如胆汁制黄连,增强黄连苦寒之性,所谓寒者益寒;酒制仙茅,增强仙茅温肾壮阳作用,所谓热者益热;通过炮制,改变药性,扩大药物的用途。如天南星辛温,善于燥湿化痰,祛风止痉;加胆汁制成胆南星,则性味转为苦凉,具有清热化痰,熄风定惊的功效。

炮制对升降浮沉的影响,药物经炮制后,可改变其体内作用的趋向,如酒制引药上行、盐炙引药下行入肾经。

炮制后对归经的影响,中药炮制很多都是以归经理论作指导的,特别是用某些辅料炮制药物,如醋制入肝经、蜜制入脾经、盐制入肾经等。

炮制对毒性的影响,去毒常用的炮制方法有净制、水漂、水飞、加热、加辅料处理、去油制霜等。具有毒性的中药经炮制均可使其毒性降低。

有些药物有毒,只有经过炮制之后才能保证临床用药安全有效。例如,马钱子、乌头和半夏分别需要砂烫或油炸、蒸或煮、浸漂或复制后才能使用;麻黄辛散性太强,易致发汗太过,捣绒后可降低;黄连过于苦寒易伤脾胃,酒炙后可缓和等等。还有些药物只有经过炮制之后才能具有药效,如麦芽(发芽法)、血余炭(扣煅法),而不经过炮制则不可入药。

中药相当大一部分是以汤剂使用的,这就需要调剂。大块的或整个的草根、树皮、介壳、矿石等药物不能直接使用,要进行必要的净选、切制或粉碎,才能分剂量和利于药物的煎煮。中药制剂需要粉碎,有些药物质地坚韧,如矿物药、骨化石、贝壳类等,需要经过煅或其他方法炮制之后才能粉碎。

近年来,我国中药材的炮制在继承前人基础上有了很多创新方法,不仅中药材的炮制更加完备,方法更加丰富多样,特别是在中成药的制备方面更是有了长足的进步。中成药的剂型除了传统的丸、散、膏、丹、酒、露、汤、锭,又有了更多更新的剂型,如浓缩丸、滴丸、片剂、泡腾片剂、糖浆剂、冲剂、胶囊剂、海绵剂、油剂、栓剂、针剂、气雾剂等,中药材还被广泛应用于食品饮料、保洁用品及化妆品中。

国外近年来也开始研究应用天然药物,虽这些药物本身也取自大自然,貌似中草药,但其理论体系完全不同,有些地区和国家也对一些天然药物进行某些加工,但他们没有一套完整的炮制理论体系,因此与中医药有着根本区别。

中医药的理论体系是独特的,使炮制这门中药的传统学科具有独特性,中国能安全有效地使用中药数千年,包括大量有毒的中药,关键在于中药炮制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中医药博大精深,不仅用药配伍讲究君臣佐使,处方中所用药材必须经过各种方法炮制方能凸显药材的功效,随着现代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以及新加工技术的进步,将会有更多更新的中药材炮制方法出现,更丰富、更方便高效的中药应用方法问世。中医药这样的国宝不仅会永续护佑国人健康,也会像健康和平的使者一样走遍全世界,为人类健康助力、造福!

猜你喜欢
炮制中药材中医药
欢迎订阅《基层中医药》杂志
《家庭中医药》老读者请注意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实施五周年
夏季中药材田间管理做好这五点
中药材促农增收
河滩地建起中药材示范区
中医药在恶性肿瘤防治中的应用
我的梦想
宋四清:种植中药材 托起致富梦
藏药的采集加持、炮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