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粳稻常香粳1813 的选育

2020-12-22 06:57兰国防陶菊红潘斌清唐乐尧王雪刚王小虎季向东孙菊英端木银熙
中国种业 2020年12期
关键词:叶枯病区域试验稻瘟病

兰国防 陆 燕 柯 瑷 陶菊红 马 刚 潘斌清 唐乐尧 俞 良 王雪刚 王小虎 季向东 孙菊英 端木银熙

(江苏省常熟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常熟 215500)

苏州及太湖地区周边大中城市云集,对优质适口性稻米的需求量大,受土地资源短缺限制,稻米产能有限。为破解水稻供给侧结构难题,推动水稻产业提质增效,苏州市在保证现有耕地种植面积的基础上,着力加强选育、引进和推广优质、高产且对主要病害抗性好的品种[1-2]。江苏省常熟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依托自身科研优势,与市场需求相接轨,适时调整研究目标,着重加强优质稻的选育,经多年配组杂交选育,育成了优质、高产易栽培、综合抗性较好、商品性强的早熟晚粳新品种常香粳1813,并于2020 年通过审定。该品种米质软香、口感好,在苏南及沿江地区的应用前景广阔。

1 选育经过

2013 年在海南以育种中间材料93-63/武运粳20 为母本,武运粳31 为父本杂交配组,在海南、常熟连续多代选择于2017 年育成,2018 年参加江苏省省院联合体早熟晚粳组区域试验,综合性状表现突出,2019 年续试并同步进行生产试验。其具体选育过程见图1。

图1 常香粳1813 选育过程

2 品种特征特性

2.1 主要农艺性状常香粳1813 株型紧凑,苗期分蘖力旺盛,茎秆粗壮、不易倒伏,叶色淡绿,叶姿挺,群体整齐度好,成熟后期转色好。株高102cm,谷粒圆型,全生育期159.3d,与武运粳23 相近。

2.2 品质和抗性2018 年经农业部稻米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测:糙米率82.7%,整精米率70.4%,长宽比1.8,垩白粒率25.0%,垩白度8.2%,透明度1 级,胶稠度70mm,直链淀粉含量10.5%,属于软米类型,且有香味,适合作为优质稻米加工应用。

常香粳1813 对稻瘟病抗性较好,经江苏省植物保护研究所接种鉴定,穗颈瘟损失率3 级,稻瘟病综合抗性指数4.0,中抗稻瘟病,对白叶枯病、条纹叶枯病和纹枯病表现为中感。该品种在不同区域试验及示范点试验均表现出良好的抗病性和抗倒性。

3 产量表现

2018-2019 年连续2 年参加江苏省农业科学研究院联合体早熟晚粳组区域试验,每hm2平均产量分别为10602kg 和11463kg,均位列参试品种第2 位,比对照品种武运粳23 分别增产3.68%和5.45%,达极显著水平。2019 年参加江苏省生产试验,每hm2平均产量为10854kg,比对照武运粳23增产3.21%。常香粳1813 生产上种植产量一般在10500kg/hm2以上,其穗粒结构为每穗总粒数158.6粒,穗长18.9cm,结实率90.1%,千粒重24.8g,表现为穗大粒多,穗粒结构协调较好。

4 机插高效栽培技术

4.1 适时定量播种,培育适龄壮秧机插秧播种不晚于5 月下旬,秧龄应控制在18~20d,播前进行晒种和药剂处理,以提升种子活力,防治恶苗及干尖线虫病。采用流水线标准化育秧,大田用种量为45~60kg/hm2,每盘匀播干种110~130g,播种后立即叠盘暗化72h,待齐苗后移入秧田或场地,摆盘盖无纺布保护芽苗。秧田水浆管理要密切注意天气变化,晴天确保秧沟水位与秧板面齐平,遇连续阴雨天气适当降低水位。场地育秧宜采用微喷灌湿润控水,根据苗情和天气情况及时补水,防止高温伤苗。移栽前10d 揭无纺布炼苗,移栽前1~2d 打好防治螟虫和灰飞虱的起身药,做到秧苗带药下田。

4.2 合理密植,提高群体质量常香粳1813 分蘖力较强,机插栽培适宜密度24万~27万穴/hm2,行株距30cm×15cm,每穴栽3~4 株,基本苗控制在90万~105万株/hm2,移栽后及时进行查漏补苗,确保基本苗充足。移栽30d 左右达到有效分蘖临界叶龄后通过搁田控制分蘖过多,高峰苗控制在450 万~480 万株/hm2。

4.3 科学肥水管理,提升肥效利用率常香粳1813属优质软香米,对氮肥较敏感。每hm2目标产量为10050kg 时总氮量应控制在255kg 左右,氮磷钾配施比例为1∶0.3∶0.5,基蘖肥与穗肥比例以7∶3 或8∶2 为宜,施肥原则应把握前重、中控、后稳,为保证该品种的优良食味品质,氮肥的施用要在7 月底前结束,确保籽粒饱满。具体施肥方法:每hm2基施复合肥(16-16-16)525kg,分蘖肥施尿素(46%)225kg,分别在移栽后7~10d 和15~20d 分2 次等量施用,穗肥施二元复合肥(34-0-16)225kg 或尿素150kg。

移栽后保持浅水活棵,分蘖期浅水勤灌,以促进分蘖发生[2]。当群体达到够苗期,排水搁田,控制无效分蘖发生,使高峰苗控制在450 万穗/hm2左右,有条件的可开丰产沟,采取多次搁田,直至搁透,后期干湿交潜,防止过早断水,以利养根保叶,确保活熟到老,达到高产、稳产目的[3]。

4.4 综合防治病虫害,确保防治到位针对病虫害在栽培上要采取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措施。用好药剂防治病虫,秧苗期重点防治灰飞虱,降低条纹叶枯病、黑条矮缩病的发生,生育中后期重点防治稻瘟病、纹枯病、稻曲病、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等,及时用药,提高防治质量[4]。

猜你喜欢
叶枯病区域试验稻瘟病
水稻已克隆抗稻瘟病基因的研究与应用
云南省稻品种审定标准(2022年修订)*
基于Meta-QTL和RNA-seq的整合分析挖掘水稻抗稻瘟病候选基因
多年生稻白叶枯病抗性评价
水稻白叶枯病的发生及防治
水稻稻瘟病的发病原因及综合防治策略阐述
浅析水稻稻瘟病流行因素及绿色防控措施
红掌帚梗柱孢叶枯病菌的鉴定
鹰嘴豆新品种区域适应性试验评价
2008年襄樊市中稻品种区域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