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报道/行向辉
秦岭与黄河,是中华文明的象征与图腾,是滋养三秦大地的毓秀山水,是陕西人心中绕不开的情感寄托。如果说,去壶口一观气势如虹的瀑布,才能感知黄河的磅礴气势,那么走进太白山,才能窥得巍巍秦岭真容的一二。
横卧在我省眉县、太白和周至三县交界处的太白山,其最高点拔仙台海拔3771.2米,是秦岭的主峰,也是青藏高原以东中国大陆的第一高峰。向北是漠漠塞北风光,向南则是婉约江南景致,这里是中国南北的地理分界线。《尚书》称太白山为“惇物山”,意思是取之不尽的宝藏。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大自然将美好的一切留给了太白山。因此,这里有着一日历四季的神奇天气,有着风景迥异的微缩垂直景观,有着白驹过隙般的地质奇观,有着源远流长的文化积淀,更有着诗词里动人心弦的时光印记。
拔仙台胜景
△太白山秋景
一日历四季,十里不同天。这是对太白山最准确的描述。袅袅如丝的薄雾浓云漂浮在远山如黛的山峦间。人在山下时,风和日丽,艳阳高照;人在山上时,乌云压顶,大雨倾盆。一会儿细雨霏霏、一会儿碧海蓝天,东边日头西边雨的神奇气象让游人流连忘返。而最负盛名的“太白积雪六月天”,更是让人惊叹不已:夏日炎炎,山巅白雪覆盖,银光四射,百里可见,格外壮丽。
▷夏日的大爷海
竖着看水平的风景。白色的杜鹃花海是太白山最美的娇容。有趣的是,随着海拔的不断升高,杜鹃花的形态也发生着奇妙的变化:从下板寺高大的金背杜鹃到大爷海附近20公分的高山杜鹃。这些独特的生长方式,体现了植被的垂直分布形态。这里自下而上分别生长着阔叶落叶林带、针叶林带和高山灌木丛带,最顶端则是遍布岩石的高山草甸带。在其他地方往往需要相隔上千公里才能清晰看到的植物带分布,被太白山汇聚、浓缩在了只有数十公里长的山坡上。
第四纪冰川的天然博物馆。雄踞于秦岭群峰之上的拔仙台,为太白山绝顶。在此登台远眺,即可“一览众山小”,早观日出,晚看夕阳,流光溢彩,霞光万丈。而通往拔仙台的路上,有数不清的石河、石海、角峰、槽谷、冻融岩柱等等,怪石嶙峋,千姿百态,如禽若兽,似人若仙,令人目不暇接,这是海拔3300米以上才有的第四纪冰川遗迹。由拔仙台向下俯瞰,三面镜子似的高山冰川湖泊——“大爷海”“二爷海”和“三爷海”,散落在层峦叠嶂的山峰周围,每年的十月中下旬,湖面开始结冰封冻,直到第二年的六月中下旬,冰雪才会逐渐消融。奇妙绝伦的冰川地貌风光,是时间精工细作的杰作,是时间鲜活的标本,是人类探寻文明的天然博物馆。
无庙不成山。太白山是一座儒、道、佛三教合一、和谐共存的文化名山,其中又以道教最为著名。拔仙台周围不足百里的范围内,就有庙宇上百座。这些建筑,或雕梁画栋气势恢弘,或根椽片瓦简陋古朴。在这高山之巅,仙人们俯瞰着芸芸众生,接受着仰望者的顶礼膜拜。各个庙宇都供奉着太白山神,而这位仙人究竟是谁,众说纷杂,太白金星、谷春、崔浩、灵应公,甚至连唐代文学家李白、韩愈都曾被尊为太白神。
秦岭无闲草。太白山素有“亚洲天然植物基因库”的美誉,高山气候带来的丰富多变的自然环境,使得种类繁多的植物可以在这里找到适宜各自生长的栖息地。植物种类多达1600余种,不仅有太白柳兰、秦岭绿百合等都是几近绝迹的奇花,而且草药多达650余种,其中不乏独一无二的珍惜品种,如知名的太白山“七药”。因此,太白山自古就有“药山”之称。
◁太白红杉
△游客们徜徉在太白山上
△第四纪冰川遗迹太白石海
天晴诸山出,太白峰最高。从古至今,太白山就在文人墨客的笔下独具风骚。李白游太白山,感慨道:太白与我语,为我开天关。白居易遥望太白山,也曾说:石拥百泉合,云破千峰开。岑参更是简练地形容了太白山的地位:天晴诸山出,太白峰最高。自唐宋以来,他们游踪所至,美景在目,心有所感,便辅以纸笔,将太白山的钟灵毓秀和高、寒、险、奇写入诗句中,留下脍炙人口的诗篇,给后人以无限想象,让太白山冬春的肃穆、夏的亮丽、秋的绚烂留在时光里,动人心弦。
六月积雪、拔仙绝顶、高山湖泊、板寺云海,如果你认为欣赏了这些,就对太白山有了定义,就对秦岭有了印象,显然还远远不够。拔仙台上的一小块石头,大爷海里的一滴湖水,上板寺上的一簇杜鹃花,甚至天圆地方的一小捧雪,能让你慢慢感知太白山的静默与深沉,慢慢感知大秦岭独特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