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非遗口头音乐视域下高校声乐教学方法探讨

2020-12-21 18:46张造时
视界观·下半月 2020年9期
关键词:方法探讨声乐教学高校

摘要:當前,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迅猛发展,我国的精神文明建设也有了长足的进步,对于非遗音乐等也越来越着重关注,各大高校在声乐教学过程中进一步有效传承非遗口头音乐等相关内容,对非遗口头音乐进行不断地传承和创新,以此使高校的声乐教学质量和效果得到显著提升。基于此,本文重点探讨和分析非遗口头音乐的主要内涵以及在传承非遗口头音乐视角下的高校声乐教学的主要方法等内容,希望本文的简要分析能够为有效进行非遗口头音乐的保护工作做出一定的贡献。

关键词:传承非遗口头音乐;高校;声乐教学;方法探讨

在当前的高校声乐教学过程中,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针对非遗口头音乐进行有针对性地继承和创新,使其焕发全新的魅力。在这样的情况下,高校音乐教师要把传承非遗口头音乐作为切入口,探究和实践声乐教学的主要方法,进一步与时俱进,使声乐教学呈现出更加理想的效果,为增强高校学生的声乐素养和综合素质作出应有的贡献。

一、非遗口头音乐概述

不同族群都有着与之相对应的独一无二的口头音乐,这种口头音乐形式和各族人民的具体生产生活方式有着至关重要的紧密联系。同时,口头音乐的独特特征也充分体现出该民族的心理性格和气质等等,是一种多方面因素有效融合的产物。针对非遗口头音乐的核心而言,主要体现在那些“土得掉渣儿”的内核,其中最主要的特征就是“乡土性”或者“味儿”。例如:青海花儿唱词讲究“顺口”“易唱”,因此在传唱的过程中,科学合理的押韵是至关重要的。又如,壮族山歌的“欢”,成为壮欢,在这种飞鱼口头音乐中,最为常见的特点是音程关系以纯四度,调式基本停在徵音上,大多是五声徵调式,以此使歌曲的旋律色彩进一步增加。要充分了解非遗口头音乐传承的相关内容,把握其基本内涵,这样才能在进行传承和发展的过程中保持其独特的基因,维持原汁原味,充分地尊重传统,然后以此为基准进行相对应的创新和实践,这样才能使非遗口头音乐实现更加良好地发展。在高校的声乐教学过程中,也要深刻认识到这一点,并且在实践的过程中践行,以遵循原作或者原谱为基础,在相应的美学指导下进行再创新,这样才能对非遗口头音乐进行有效传承,这是必经之路。

二、传承非遗口头音乐视域下高校声乐教学方法分析

1.确保自然美和艺术美能够有效融合达成统一

例如,针对《梦之谷》这部作品来说,所涉及的创作思路和结构主要体现在:首先,作品的主题是以爱情题材为主线,它是一首比较典型的三声部的合唱作品,其音乐风格体现出多民族音乐与元素融合的特点,其中包括壮族、苗族、侗族等。在这首音乐作品中所描述的是多民族有效融合的广西山谷中的人们生活,特别是针对青年人热爱和创造美好生活的精神面貌。这首作品的曲式结构的引子是+A(a+b)+B(a+b)+C。具体的舞台展示形式是表演唱的形式,一共有15个人进行表演,有男女领唱各一名。为了使其民族特色和声乐效果得到更充分的展现,要在B段和C段中间部分加入鼓声,然后由一名学生用手鼓和伴奏的形式有效配合,进行击打,然后其他的学生通过简单手语节奏,针对鼓声进行映衬,这样能够进一步突出非遗口头音乐作品在没有伴奏下的古朴的美感。整个作品的舞台背景是山村一处特别古朴的民居木楼,在场景伴奏歌唱和表演等相关方面有效融合,以此融合成为这首音乐作品。

2.通过自然纯朴的声线来体现舞台设计

以《梦之谷》的舞台表现设计来看,在声乐的技术方面所呈现出的领唱演唱风格,主要是一种直声唱法,在这个过程中,不用对其进行装饰,要保持自然淳朴的声线,用这种方式进行歌唱,体现出真诚性,有一种动人心魄的力量。通过集体歌唱的方式,和领唱保持同步,这样能够对其进行烘托和丰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把声音作为最主要的乐器,然后搭配相对应的形体表演,这样能够针对山谷人民的劳动和生活场景进行有效的模拟和呈现。同时,独唱这个过程中,不管是二声部,还是三声部演唱,都要着重关注音准的问题,使音乐的表现力和流畅性得到显著增强,使各个声部能够互相融合,呈现出和谐的状态。同时要确保字带声、声带情、情领气、气运神的效果得以呈现,用一种更加纯粹的声音,呈现出最真挚的真情实感,用音乐作品来打动人心,呈现出自然美和艺术美的融合。

2.进行更加多元化的体验和舞台实践

在《梦之谷》这个作品中所呈现出的舞台表现形式是载歌载舞的,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分5个步骤来进行教学排练,第一步,是针对学生的声乐基本功进行切实有效的训练,例如,针对直音唱法教学而言,五个母音“a、o、i、e、u”中的每一个单音都要结合具体的节拍进行有效突出,然后从6拍一直到10拍,再到12拍,要进一步有效控制好学生的横膈膜。第二步,主要是确保学生能够针对口头的非遗传承人歌唱的录像进行有效观看和欣赏品味,深入学习,然后邀请传承人进入到课堂教学过程中来,通过课堂讲课的形式,针对学生的演唱进行指导和纠正,确保学生能够真正意义上体会原汁原味的感觉,并且在歌唱中体现出作品的“味儿”。第三步,邀请专业舞蹈人士进入到课堂教学中来,针对学生进行歌唱和舞蹈等方面的指导和排练。第四步,在舞台实践过程中进行实践教学,让学生能够结合各自的角色进行有效分工,在角色的定位,舞台调度,角色交流等一系列相关方面进行有效体验,通过多种途径确保学生能够有全新的意识和力量融入在演绎的状态中,使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得到充分的激发,这样能够使学生全身心的投入进来,从而超越自我,在舞蹈,歌唱等相关方面实现有效协调,实现“人歌合一”,确保学生和音乐作品能够在角色方面更加贴合有机统一,这样可以让学生充分唱出这种非遗口头音乐的原汁原味,从而进一步传承和发扬非遗口头音乐的无限魅力。同时,也进一步激发人们对于民族音乐纯粹而热烈的爱,使其展现全新的生机。

三、结论

从上面的分析中,我们能够进一步看出,针对非遗口头音乐进行传承的过程中,相关高校声乐教学过程中要切实有效的融入,同时高校音乐教师要勇于担负这样的责任和使命,着重把握非遗口头音乐的主要内涵,关注其特点,并且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创新教学方法,通过多种渠道和路径,使非遗口头音乐能够实现创新式的继承和发展,使民族与时尚有效呼应,完美衔接,确保其自然美和艺术美得到充分的体现,把课堂教学和舞台演绎有机结合,构建出多维度的高校声乐教学方法和教学体系,以此促进学生的声乐素养有更显著的增强。

参考文献:

[1]李昕.青海“花儿”的音乐特性及演唱方法探究[J].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18,27(3):57-62.

[2]贾威.呼麦艺术的音乐心理学研究[D].北京:首都师范大学,2009.5.

[3]谭竺雯.高校艺术教育论[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5.

基金项目:本文系广西民族大学2019年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普通项目),项目编号:gxun-chxps201940。

作者简介:张造时(1987-),女,汉族,广西南宁人,中级职称,硕士,研究方向:艺术学。

猜你喜欢
方法探讨声乐教学高校
试论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企业研发支出会计处理探讨
论流行歌曲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应用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