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原产地的人、产地、农产品的电子商务模式研究

2020-12-21 03:52陈联刚
科学与财富 2020年29期
关键词:原产地农产品

摘 要:我国农村地域面积广大,农产品特色鲜明,商品的特色也决定了产品的独特性,本文讨论了原产地的人、产地、产品的电子商务发展模式,提出了原产地的人、产品、产地的电子商务网络销售模式的构成、存在问题等,最后针对原产地的人、产品、产地的电子商务模式发展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关键词:原产地;电子商务模式;农产品

21世纪,“要么电子商务,要么无商可务”。

目前,农产品电子商务要满足城市刚性需求,同时必须解决农产品物流成本过高的痛点,农产品成为网货,前提是降低成本、满足差异化、保障安全性。在经济全球化、网络化的当今社会,对于带有特定地域标签的食品和相关农产品,社会期望值和消费者需求不断增长,这些和原产地、人文传统以及特定地理资源相关的农产品,由于其特殊的地方特色和地方风味受到当今消费者的追捧,保护和推广这些和原产地相关的风味农产品,可以极大的促進农村、农民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可以提供更多的消费者选择和食品的多样性,特别在网络时代,地方特色的农产品,对身在外地的游子可以作为思乡的味道,对一般游客可以提供一种新的差异化食品体验。

因此,电子商务模式作为一种新的网络营销渠道,可以起到保护和推广原产地、地理、自然、文化和社会资源的目的,值得大力提倡和发展。

一、人、产地、农产品和网络销售

2020年,我国农产品电商将从“成长期”进入“发展期”。电商企业积极开拓农村市常京东开出了通往三、四线城市和农村的“大篷车”,阿里启动了“千县万村”计划。“下乡”,成为电商们的共同目标,也成了新的重要增长点,电商们的“乡下”业务正日益繁忙起来。

农产品自然资源的独特性、生产的专门技能和消费体验,在经过一定时间结合到产品的名称之中,因而形成的产品质量声誉变成一种珍贵的无形资产。当这种资产与特定地理原产地相联系,通常使用地理标志产品来代指这种产品而使之得到识别。通过当地众多生产者的积极参与,一些地理标志农产品长期以来赢得了与产地密不可分的声誉,地理标志能够使得特定产品与特定地理区域联系起来,从而使一个地区的所有生产者都受益。

人类社会发展了5000千年,伴随人类发展的食品选择也呈现多样性,在世界不同地区,不论欧洲、非洲、美洲,人们世代积累形成了一些有地方特色典型食品,反应了原产地自然资源和食品系统之间的互动关系,例如中国的烤鸭、法国的红酒、意大利的通心粉、德国的红肠、日本的寿司等,今天,这些产品凸显了特定产品、原产地和人之间的联系,农产品的加工方式和独特风味已经代表了一种市场价值取向,是一种必须需要加以保护的文化遗产。

在网络时代,消费者对与地理原产地、传统和独特品质表现出的兴趣越来越大,在加强人、产地、农产品和食品之间的联系,是实现农村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原产地农产品表现出特定的质量属性,这种属性与其产地密切相联系,经过长时间稳定的质量带来的名气,使得有别于其它产品,因为这种与众不同的产品能够满足特定的需求而获得额外的回报,消费者日益关注与文化、地理相关联的农产品及食品的特殊属性。

二、地理标志农产品促进了可持续发展

原产地农产品有着独特的食品属性,可以保证农民有一定的稳定收入来源,因此,推广地理标志农产品电子商务网络销售,可以扩大影响力和收入,帮助当地利益相关方获得经济、社会文化和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

原产地农产品的品质,取决于三个方面的前提条件:产品,体现地理原产地相关联的独特性,自然赋予产品特殊的品质和市场声誉,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产地,与众不同的农产品特色来源于原产地的自然和人文环境。人,当地生产者继承了传统的技艺,推动生产者、销售者、当地政府管理部门三方整合资源,齐心协力参与价值创造和保护。

农产品持续发展包含了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性,在经济层面,再生主要与分配联系在一起,通过地理标志产品推广产生的回报,理当在整个价值链上进行公平的分配,包括在生产体系和销售渠道之间,根据每个参与者对价值创造活动的贡献给予回报。在环境层面,意味着在保持生物多样性的同时,保证开发与发展之间的长期平衡,从而确保对自然资源进行保护甚至改善。在社会文化层面,再生意味着弘扬当地传统和宣传文化遗产,加强原产地农民对传统生活方式的认同感和自豪感,解决农村人口外流、贫困、信息匮乏、市场渠道缺乏等问题,吸引城市人口到农村进行农产品开发。

三、原产地农产品电子商务模式存在的问题

1、体系队伍尚不够健全

全国地理标志农产品认证工作已经开展多年了,农村人才能力有待进一步增强,在工作机构方面,有将近一半的省级工作机构分散在不同行业,地区发展协调成本高、难度大。

2、农产品产地认定与产品认证结合不够紧密

工作效率有待全面提升。目前的认证程序还比较繁琐,特别是产地认定与产品认证的结合不够紧密,存在着明显的重复和脱节现象。非常可惜的是投入了大量的人力、财力做了产地认定,却未后续进行产品认证,结果是半途而废,无法实现工作推动的真正目的。

3、农产品品牌宣传推广不够

消费认知度有待迅速扩大,总体上看,无公害农产品现在的知名度与其市场定位以及总量规模是不相适应的,标志加贴率不到15%,市场贴标产品少,消费者对无公害农产品的选择空间非常小,出现这种情况虽然与无公害农产品工作起步时间不长有关,但主要是因为宣传以及品牌打造工作滞后。

4、参与主体素质待提高

目前我国农产品的生产者大部分是单个农户,他们之中接受过系统农业职业技术教育的不足5%,而应用电子商务必须掌握网络信息技术和电子技术,如电子数据交换、电子邮件、电子公告系统、条码、图像处理、智能卡等。

5、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不健全

我国农业生产仍然是一家一户的生产经营模式,农民的组织程度分散、生产加工能力低、效率不高、产业的集约化程度低,难以形成严格的质量标准体系,产品之间有明显的差异,许多农产品的安全性不高,农药残留、激素残留等不安全因素还大量存在,“三品一标”产品数量及其比例较低。

四、原产地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的路径

1、强化政府部门在农产品电商的参与力度

在“创新农产品流通方式”中,支持电商、物流、商贸、金融等企业参与涉农电子商务平台建设。这就需要政府部门在国家政策的指导下,从政策、法律高度上扶持农业和农产品电商的发展,在具体操作上,政府可以运用宏观调控、税收等手段鼓励企业更多地运用电子商务;加强电子商务政策法规的制定与执行、网上交易用户的身份认证等方面工作。

2、大力发展农产品物流

建立农产品绿色通道,发展农产品电商配送是关键。应积极在农民中培育物流主体,这一主体的主要形态包括:供销合作社、农业公司、农产品配送中心、农产品物流经纪人队伍,发挥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和农村经纪人在农产品电商中的作用,降低农产品物流成本。

3、促进从事传统农产品贸易的企业向电子商务转型

对于直接或间接从事农产品生产和贸易的传统企业,要加强企业内部信息化建设,使用互联网技术建立企业内部网,在此基础上,建立通向国际互联网的外部网络。企业可以在互联网上先建立自己的网页,利用互联网直播媒介,在企业自身的网站上开展产品宣传,推销自己的产品。

总之,我们必须促进人、产地和产品的网络联结,发挥电子商务的优势,培养农村电子商务人才,使得原产地的人、产地、农产品的电子商务发展起来。

作者简介:

陈联刚,教授,湖北安陆人,武汉晴川学院商学院电子商务系。

猜你喜欢
原产地农产品
农产品网店遭“打假”敲诈 价值19.9元农产品竟被敲诈千元
上半年我国农产品出口3031亿元,同比增长21.7%
这些模式解决农产品滞销
打通农产品出村“最先一公里”
各地农产品滞销卖难信息(二)
青海启动牦牛藏羊原产地可追溯工程
按主要原产地和目的地划分的商品进出口
天津企业享受原产地证书关税减免1.1亿美元
亚太价值链构建中的原产地规则分析
美国众议院对废止肉类原产地标识法进行表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