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空心化问题研究进展与成果综述

2020-12-21 03:56陈哲陈绍鹰
农业与技术 2020年22期
关键词:研究综述

陈哲 陈绍鹰

摘 要:农村空心化问题长期以来是国内学界研究热点。文章通过梳理2014—2018年有关文献,从理论研究、实证研究、对策研究3方面进行归纳总结,发现现有研究对农村人力资源回流因素探讨有所不足,以期为后续空心化的研究提供新的切入点与思路。

关键词:新三农;空心化治理;研究综述

中图分类号:[S-9]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754/j.nyyjs.20201130052

随着城市化与工业化的推进,大量人口从农村流向城市,农村空心化问题由此产生。有学者将农村空心化视作“新三农问题”之一[1]。

1 农村空心化的理论研究

有关农村空心化问题的理论研究总体可归纳为概念界定、表现特征、形成机制以及影响等方面。

1.1 农村空心化的概念

学界对农村空心化概念未有共识,从地理属性上看,农村空心化是指农村住房建设中建新不拆旧,村庄内部出现大量旧房废弃,宅基地闲置等“外扩内空”空间布局的不良演化[2,3]。而从社会视角分析,空心化问题则出现领域发散。

农村人口空心化即从人口角度来探讨农村空心化,是指农村区域劳动人口过分外流,人口结构逐渐呈现“沙漏式”的变化过程[4,5]。

部分学者指出,农村空心化是一种社会现象[6,7]。是在城乡二元格局中,各种因素相互交织[8]的背景下大量农村青壮年进城务工[9-11],造成一系列经济社会问题的统称[12-14]。有学者则认为,农村空心化是以人力资源为主的城乡人口流动与经济增长要素重组,引发乡村地域功能弱化的不良演化过程[15,16]。

1.2 农村空心化的表现特征

关于农村空心化的表现特征,主要体现在2方面:人口空心化[5,8],土地空心化[15,16]。除此以外,农村软环境的空心化[18]也是特征之一。

农村经济空心化[10,15]。由于青年人口外出务工,留守人员以弱势群体为主[5],劳动力不足问题凸显,导致大片耕地撂荒,利用率低[18],制约农业生产发展。

农村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空心化[5,16]。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缓慢,缺乏维护;农村医疗卫生、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因人力短缺难以开展[13,20]。

农村文化空心化[15,18]。农村留守人员以幼儿与老年人为主,农村文化建设缺乏传承。

农村治理空心化[10]。外出务工的村民对村庄事务缺乏关心与参与,严重影响基层民主协商。

此外,有学者把金融组织空心化[8]、产业空心化[13]、资源空心化[22]等也作为农村空心化的表现特征。以上3个特征都是在城市化、工业化背景下,农村资源过度流向城市,最终导致农村整体衰弱。

1.3 农村空心化的形成

农村空心化的形成机理至今未有定论,学者阐述角度各有不同。这些研究主要集中在3个方面:空心化形成机制,或称动力来源;空心化形成的影响因素;空心化阶段划分及特征分析。

关于农村空心化的形成机制,有学者将其归因于“富润屋”思想[2]。其实质是新旧体制转换中,由于制度不健全所引发矛盾的集中体现[22]。也有学者归结为农村空心化的外援动力以及内核驱动力[23]。另外,有学者指出城乡社会经济发展差异引发农村人力资本短缺与流失,加剧了农村贫困,最终演化为农村空心化[4,14,24,25]。

关于影响农村空心化的形成因素分析,大体分为经济因素与制度因素。由于城镇化与工业化加速进行,农业收益比重下降[26],农村产业化发展缓慢[13],城鄉产业收入的比较利益差距扩大[3,18,23],驱使农民从农村转移到城市。城乡二元结构体制[9,10,15]长期影响我国,随着农业产量增加,剩余劳动力开始出现,城乡二元户籍制度限制开始松动,也为人口转移创造条件[7,12]。另外,有学者指出务工收入增加后农民群体观念转变,也是促使空心化形成的关键因素[19,20]。

在空心化演变过程的分析方面。有学者基于城乡推力与拉力的转化作出4个阶段划分[27]。认为在最初的2个阶段,城乡二元结构导致农村地区离心力大于向心力,空心村开始成长;而后2个阶段,城市人口饱和,逆城市化趋势出现,城乡一体化逐步发展使农村区域复兴。有学者则提出不同看法[17]。改革开放初期,村镇区域的集体产业多因土地承包而解体,私营经济在农村地区缺乏发展空间。农业剩余劳动力出现后,村镇企业吸纳能力却有限,大部分劳动力外流。在这其中,部分村镇企业经营不善破产倒闭,乡村地区招商引资、产业发展出现困难,空心化问题进一步恶化。

1.4 农村空心化的影响

关于空心化的负面效应,有学者指出,建设主体弱化[24,28],农业生产规模萎缩,种植结构发生变化[25],留守群体生存压力增大[17];农村人力资本存量不足,质量下降[25];同时,人口空心化导致家庭结构离散,年轻一代的家庭教育被迫中断[28],农村组织弱化,阻碍基层自治[9,25,26]。有学者则认为,空心化造成农业产业结构趋向单一,既拖慢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粮食安全出现隐患[8,15],致使农村社会保障供给能力降低[6]。

农村空心化也有正面作用。有学者认为,空心化拓宽了农民增收的渠道,加速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目标[7],人口流动使农村人口资源占有量相对增加,有利于农业规模化经营[10]。

2 农村空心化的实证研究

效果评价是空心化实证研究的重点。在对空心村整治意愿的研究发现,空心村整治后收入增加量成了影响村民对整治行为期望的主要因素[30]。而不同的职业的村民对给整治关注重点存在差异,随着年龄的增加,农村居民对于空心村综合整治的要求逐步降低[31]。

3 农村空心化的对策研究

农村空心化治理的对策主要有4个方面。加快城乡统筹发展。加快政府财政投入,引入多元主体与技术手段参与空心化治理[2,9];提升城市综合经济实力,创新城乡土地制度与管理方式[5,16];同时,统筹城乡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构筑城乡平等的公共服务体系[6,7,10]。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步伐[13,17]。注重培育特色主导产业,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实现资源要素最优配置[31],扶持农村二三产业发展,创造就业岗位,实现农村劳动力空间、产业与人的配套就地转移[14]。加强农村人力资源建设。构建职业教育联合体,培育技术人才与生产人才[19,25];转变扶贫思路,挖掘地方特色人才,培育脱贫领头羊[29]。强化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加强村“两委”建设[12,24],同时通过传统关系网络联结与社会资本培育[26],推进协同治理。

4 研究评述

从研究内容看,农村空心化问题的理论研究主要集中在空心化概念界定、表现特征、形成过程以及影响等方面,农村空心化的理论研究已经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体系。而在实证研究方面,学者的关注重点则在于空心化测度以及治理效果评价。其中,空心化治理对策是学界关注的核心。但现有研究仍存在不足之处。

目前研究多数聚焦于人口流出原因,而对人口回流的讨论较少。有学者指出,随着城市人口膨胀,城市化问题开始凸显,农村地区的向心力逐渐强于离心力。农村人口回流动力不足。而人力资源恰好是解决空心化问题,维系农村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参考文献

[1]刘奉越.乡村振兴下职业教育与农村“空心化”治理的耦合[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8(07):40-46.

[2]林善浪,纪晓鹏,姜冲.农村人口空心化对农地规模经营的影响[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39(04):75-84.

[3]陈坤秋,王良健,李宁慧.中国县域农村人口空心化——内涵、格局与机理[J].人口与经济,2018(01):28-37.

[4]张明斗,曲峻熙.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农村空心化治理[J].农村经济,2017(12):87-93.

[5]项继权,周长友.“新三农”问题的演变与政策选择[J].中国农村经济,2017(10):13-25.

[6]冯健,叶竹.空心村整治中的多元有机规划思路——河南邓州的实践探索[J].城市发展研究,2017,24(09):88-97.

[7]谢皖东,田双清,陈宇阳,陈文宽.基于农户满意度的城镇近郊区空心村综合整治绩效评价——以成都市17个典型村庄419户农户问卷调查为例[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7,38(06):211-218.

[8]陈涛,陈池波.人口外流背景下县域城镇化与农村人口空心化耦合评价研究[J].农业经济问题,2017,38(04):58-66,111.

[9]谭雪兰,于思远,欧阳巧玲,毛克彪,贺艳华,周国華.快速城市化区域农村空心化测度与影响因素研究——以长株潭地区为例[J].地理研究,2017,36(04):684-694.

[10]周应恒,刘余.中国农业发展大趋势与新三农发展路径[J].现代经济探讨,2017(04):32-37.

[11]万秀丽.精准扶贫视野下“空心化”农村治理探析[J].甘肃社会科学,2017(02):118-122.

[12]薛维然,徐积鹏,张春玲.城镇化进程中我国农村空心化问题研究[J].农业经济,2017(03):52-53.

[13]杨云善.河南就近城镇化中的小城镇“空心化”风险及其化解[J].中州学刊,2017(01):76-80.

[14]陈涛,陈池波.中国农村人口空心化测量指标改进研究[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7(01):149-155.

[15]胡智超,彭建,杜悦悦,宋治清,刘彦随,王仰麟.基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空心村综合整治研究[J].地理学报,2016,71(12):2119-2128.

[16]冯健,赵楠.空心村背景下乡村公共空间发展特征与重构策略——以邓州市桑庄镇为例[J].人文地理,2016,31(06):19-28.

[17]向倩雯.农村空心化背景下的农业雇工现状与特征简析[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6,37(11):158-162.

[18]王文彬.农村人口空心化背景下三农新困境与对策研究[J].农业经济,2016(11):64-66.

[19]杨春娟.村庄空心化背景下乡村治理困境及破解对策——以河北为分析个案[J].河北学刊,2016,36(06):204-208.

[20]赵明月,王仰麟,胡智超,宋治清.面向空心村综合整治的农村土地资源配置探析[J].地理科学进展,2016,35(10):1237-1248.

[21]孙晓鹏,刘皆谊.生态文明视域下农村空心化现状与发展对策[J].农业经济,2016(10):34-36.

[22]刘锐.空心村治理的困境与出路[J].中州学刊,2016(10):78-84.

[23]刘远风.农村空心化背景下的社会保障制度建设[J].江西社会科学,2016,36(08):211-215.

[24]刘彦随,严镔,王艳飞.新时期中国城乡发展的主要问题与转型对策[J].经济地理,2016,36(07):1-8.

[25]李定国.关于城镇化进程中湖北省农村“空心村”治理研究[J].湖北社会科学,2016(07):67-72.

[26]郑万军.农村人口空心化下民族地区精准扶贫:项目扶贫VS主体培育[J].青海社会科学,2016(03):128-131,137.

[27]刘永飞,徐孝昶.产城互融视阈下的农村“空心化”治理[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6(05):108-112.

[28]苏芳,尚海洋.农村空心化引发的新问题与调控策略[J].甘肃社会科学,2016(03):158-162.

[29]张甜,王仰麟,刘焱序,赵明月.多重演化动力机制下的空心村整治经济保障体系探究[J].资源科学,2016,38(05):799-813.

[30]夏正智.空心村现象的成因及治理对策[J].农业经济,2016(05):9-11.

[31]刘蕾.人口空心化、居民参与意愿与农村公共品供给——来自山东省758位农村居民的调查[J].农业经济问题,2016,37(02):67-72,111-112.

(责任编辑 李媛媛)

收稿日期:2020-10-31

作者简介:陈哲(1988-),男,硕士,助教。研究方向:区域经济;通讯作者陈绍鹰(1982-),男,本科,助教。研究方向:数据库与数据分析。

猜你喜欢
研究综述
我国教师教育实践研究综述
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文献综述
近五年农村征地纠纷问题研究综述
“中国精神”研究综述
微学习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