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杨平
【摘要】氐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它是中华民族大家庭重要的来源之一。弄清氐族与包括羌族在内的各民族的关系,是西北民族关系史研究中重要的课题。主要从氐族的族源、初期的分布状况、活动范围、氐族文化概况、社会经济与风俗,以及氐族的后裔等方面,探讨一下氐族的汉化问题。
【关键词】氐族 族源 迁徙 汉化
氐族是我国古代主要少数民族之一,也是中华民族的重要来源之一。目前,学术界对氐族的研究还不够深入,特别是对其汉化的研究很少有全面的论述。相比较而言,氐族汉化的过程具有自己的独特性,没有民族歧视,没有严重的冲突,代价较小。
一、氐族的族源
氐族来源问题一向为学术界所关注。史学界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一说氐、羌同源而异流;另一说氐、羌虽自古关系密切,然而从来就是两个不同民族;还有学者认为氐族是东夷、西羌、三苗融合的结果。目前比较有说服力的还是氐羌同源异流说,通过对前人研究的分析以及自己对文献的考证,笔者比较赞同氐、羌同源而异流说。氐族应该是羌族一支发展的结果,但又不同于羌族,是汉化程度较高的羌族的一支。
二、氐族的活动范围及迁徙
1.初期主要分布
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氐族人主要活动在西起陇西,东至略阳,南达岷山以北的地区。正如史籍《史記·西南夷传》中记载:“自嶲以东北,君长以什数……白马最大,皆氐类也”。唐李泰《括地志》卷四《成州·上禄县》对白马氐的分布地区作了具体说明,“陇右成州,武州皆白马氐,其豪族杨氏居成州仇池山上”。这说明西汉武帝以前,氐人活动地区当在今天甘肃南部与四川北部相邻的武都一带。
2.迁徙活动
据现有史料看,氐族形成后,由于历史原因而多次迁徙。
第一次迁徙,在汉武帝元封三年。汉元鼎六年,汉武帝开拓西南境,遣中郎将郭昌等攻灭氐王,置武都郡。创郡立县后,氐族人受排挤,便向境外的山谷间移动,一部分移至河西禄福,一部分迁至关中汧水、陇山之间。
第二次迁徙,发生于东汉建安二十四年。东汉末期,氐族活动区域介于曹操、刘备两集团之间,往往成为两者争夺人力物力的对象。曹操对被征服的氐族人区别对待,“前后两端者”徒置于扶风、美阳;“守善者”分留天水、南安界。
至魏、晋时期,氐族人除原在武都、阴平二郡外,又在关中、陇右一些郡县形成与汉人及其它各族交错杂处的聚居区。
三、氐族的汉化
1.氐族文化概况
自汉武帝设立武都郡后,许多氐人被迫离开了家乡。氐人从此“与中国杂居”“各自有姓,姓如中国之姓矣”,又“多知中国语”。他们在汉文化道路上走得很快。其统治者推广儒学教育,“禁老、庄、图谶之学”。在所创立的学校里,教习内容主要是儒学的五经。在教育制度上也仍然与魏晋相同,设立博士与祭酒专司教育。
东晋时期,苻氐已名人辈出,文化水准直追汉族士大夫。他们以五胡中最进步的少数民族出现于政治舞台上。通过学校教育,前秦培养了大批有较高汉文化修养的官吏。这对前秦政治清明无疑起了关键作用。
2.氐族的社会经济及风俗习惯
氐族是一个以定居农业为主的民族,其定居农耕生活可追溯到东周时期。在居室方面氐人的显著特点就是板屋土墙。板屋,是古代西部汉族和氐族人住宅建筑的普遍形式。在史籍《南齐书·氐传》记载:“氐于(仇池)上平地立宫室、果园、仓库,无贵贱皆为板屋土墙,所治处名洛谷”,这与羌族“俗皆土著,居有屋宇。其屋,织犛牛尾及羖羊毛覆之”截然不同。
汉朝时期,氐族人已拥有较为发达的农业经济。史籍《后汉书·西南夷传》中记载:“土地险阻,有麻田,出名马、牛、羊、漆、蜜”。鱼豢在《魏略》中记载:氐“俗能织布,善田种,畜养豕、牛、马、驴、骡”。《华阳国志》中谈到武都郡的情况时说:“土地险阻,有麻田,氐傁,多羌戎之民。其人半秦,多勇戆”。
氐族人有自己的语言,由于与汉族等杂居共处,又兼通汉语。史籍《魏略·西戎传》中记载:“其自还种落间,则自氐语。”史籍《通典》中作:“其俗、语不与中国及羌、胡同”,说明氐语虽属汉藏语系,但与汉语及羌语等还有不同。
氐族人早期婚嫁之俗与羌族相似。在史籍《后汉书·西羌传》中记载:“其俗氏族无定……兄亡则弟纳嫂”。史籍《魏略·西戎传》中记载:“其嫁娶有似于羌”,与史籍《西羌传》中所记的相似。不过,至公元五至六世纪,由于与汉族等杂居,氐族人的婚俗和文化有所变化,“婚姻备六礼,知书疏”,已经与羌族的习俗相去甚远了。
3.氐族的后裔及其生活状况
以陇南作为摇篮的氐族,向北、向东扩散到了许多地区。其统治阶级为了巩固自己的政权,在民族内部大力提倡汉族文化,因此,到南北朝后期,氐族群众与汉族在生产、生活等方面的区别越来越小。随着氐族政权的灭亡,民族的融合进程肯定要加快。散居于关中、河西、成都平原等州镇的氐人当然也顺应了这种“历史的永恒规律”。
隋唐以后,关中、中原一带的氐族逐渐消失,河西、蜀地等地的氐族也很少见于史载。《中国古代民族志》言:“及至唐代初期,住今青藏高原的吐蕃政权兴起,曾一度统治过武都一带。没有被汉族融合的氐人,又因长期受吐蕃之影响,逐渐融合于吐蕃。所以,隋唐以后,氐的称号便在史籍中销声匿迹了。”但作为氐族摇篮的陇南,由于其地为氐族发源地,且从地理状况看此地比较封闭。所以,至今在陇南一些地方还保留着氐人风俗和氐人后裔。
在今天四川平武、九寨沟、甘肃文县、武都的白马藏人,还保留了古代氐族的基本特征。其生活习俗、宗教仪式和方言、葬礼、饮食在不少方面都很特殊,既不同于藏族,更不同于汉族。他们住板屋土墙,大都两档一底。因此,不少学者认为,这些“白马人”应该就是古代白马氐的后裔。
四、结语
综上所述,氐族是我国古代重要的少数民族。它是古代羌族的一支迁徙到甘肃陇南一带,经过一定的汉化而形成的民族共同体。由于迁徙以及氐族统治者推行汉化政策的原因,他们的汉化程度很高。作为氐族摇篮的陇南,由于其地为氐族发源地且较为封闭。所以,至今在陇南一些地方还保留着氐人的后裔和氐人的风俗。
参考文献:
[1][汉]司马迁.史记·西南夷列传[M].北京:中华书局,1959.2991.
[2][唐]李泰 .括地志辑校[M].北京:中华书局,1980.
[3][晋]陈寿 .三国志·魏书[M].注引《魏略·西戎传》.北京:中华书局,1975.258.
[4][唐]房玄龄.褚遂良.晋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4.2883.
[5][南朝梁]萧子显.南齐书·氐传[M].北京:中华书局,1972.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