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周发 杨志
【摘要】數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联系生活讲数学,把生活问题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鼓励学生善于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学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形成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数学教学只有走生活化的道路,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综合实践能力和个性品格的发展,才能为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化;实践;课堂
一、在教学中创设生活情境,将课堂引向生活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所以,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教学活动,如运用讲故事、做游戏、直观演示、模拟表演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
例如《统计》一课中,教师利用课件创设了生活情景:六一儿童节到了,一年级准备开联欢会,老师要给每个小朋友准备一样水果,这时班中小朋友的脸蛋一个个出现在画面上,同时播放画外音:“我要苹果”“我喜欢吃香蕉”“我最爱梨”……看完课件孩子们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这时,老师提问:“老师要想给每个小朋友都准备一样喜欢的水果,老师现在该怎么办呢?你能帮他出出主意吗?创设这样一个情境达到了两个目的:首先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通过让学生自己说方法,了解了学生在统计方面的情况,为进一步学习新课做好铺垫。
二、把现实生活创设为教学情境,将生活融入课堂
经过教学实践发现,从生活中创造的问题,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也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解决问题,特别是在一些重点和难点的问题上,如果能结合生活实例进行教学会取得非常好的教学效果,使一个较难的问题迎刃而解。
例如,《时、分的认识》一课中,教师创设了五个生活情境:小明7:00起床、7:15吃早餐、7:30到学校门口、8:00上课,并配上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写出钟面上的时刻,进行了几时几分的教学,怎样教学1时=60分呢?这既是这节课的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为了突破这个关口,教师根据创设的5个生活情景设计了这样的问题:从起床到上课,一共经过了多少时间?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很快就回答是1小时。教师继续追问是怎样看出1小时的?学生回答时针从7走到8,就是1小时。然后教师又问:除了可以说从起床到上课经过了1小时,还可以说经过了多少时间?学生根据观察分针的走动情况,可以回答出:经过了60分。教师就组织讨论,到底是经过1小时对呢?还是经过60分对?学生开始争论,有的说1小时对,有的说60分对,也有的说都对。教师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对学生的看法教师并不急于表态,而是让学生观察时针和分针从7时到8时走动的过程,通过观察,让学生自己去发现时针走一大格的同时,分针正好走了一圈,也就是60小格,从而,让学生理解1时就是60分。通过创设这样的生活情景,利用情景进行教学设计,使学生很快的掌握了1时的概念和理解了1时=60分,摆脱了原来那种枯燥的说教形式,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数学知识,感受到数学知识和生活的紧密联系,使学生对数学的亲切感也自然产生。
三、让数学走到生活中去实践,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
1.改造问题,增加应用情趣。要让数学走到生活中去,必须让学生对各类问题产生兴趣,愿意用数学眼光去思考,而传统的数学应用题,名词多,解法有套路,难以让学生产生兴趣。改造问题,增加情境题、开放题,创造条件,让数学走向生活。
例如:教学认识人民币时,练习:1元2角-4角,多数教师把它作计算题对待。但若改变问题:商店里一把尺子的价格是1元2角,后因节日搞活动降价了,降了4角,现在买一把尺子需要多少钱?计算要求与原题相同,而且增加了列式的难度,但学生的兴趣明显比原先浓厚,因为这是他们常能看到的生活实例。
2.培养搜集信息的能力,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在题目的设计上留下空白,让学生自己补充、搜集信息的余地,使学生能够自己搜集有关信息并进行选择,是培养学生应用数学能力的有效手段。
例如:《时分的认识》练习中,提供给学生一张小明一天的作息时间表,表中详细的标明了小明从早上起床到晚上睡觉的各个时刻,教师让学生从多个信息中找出小明晚上睡觉的时刻并在钟面上拔出来。通过这样的练习,可以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
3.多角度设计问题,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创造性。教师设计问题时要考虑到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出发进行发散思维,鼓励学生去寻求不同的答案,当然不是要求所有的学生都去找所有答案,重要的是,学生都有兴趣去寻求多个答案,从而逐步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创造性。
“生活化”数学教学是现在数学教学的主题,是新课标的重要内容,是符合现代生产力发展的教学方法。总之,要使数学课堂生动有趣,教师就要联系生活实际,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对教材进行再加工,有创造地设计教学过程,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体会到数学的乐趣,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参考文献】
[1]吕春生.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分析[J].名师在线,2020(2).
[2]莫笛.基于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