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领域课程实施的实践探索

2020-12-21 03:43裴朝霞
中国校外教育(上旬) 2020年10期
关键词:探索创新主题活动环境创设

裴朝霞

【摘要】随着幼儿园教育课程的改革,进行了主题领域课题的探索与研究。在实施园本课程研究的过程中,依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教育理念,注重把握课程理念和课程架构,围绕主题,进行了室内外环境的创设,转变了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的角色。

【关键词】探索创新 环境创设 主题活动 课程架构

幼儿园最终教育的目的是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健康发展,幼儿园课程是幼儿发展的基本途径。在对“主题领域”园本课程深入研究的过程中,进行了一系列的实践探索。

一、把握课程理念和课程架构

“以人为本的儿童观”“注重教育的教育观”“科学的评价观”,是《纲要》所倡导的新的教育理念,如何将理念贯穿到教育活动中呢?通过园本教研展开讨论和总结,最后将这些理念融为一个核心即以“幼儿发展为本”作为园本课程的首要目标。

首先从“主题活动”入手,每个班根据自己的情况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选择了自己喜欢的主题进行探索。案例一:如“桥、船、水、河流、污染”,等等,由于没有经验,也不受框架限制,各班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将活动进行的轰轰烈烈,各具特色。有的从手工制作入手,有的从科学探究入手,从传统的教学模式转到丰富多彩的主题游戏探究学习,学习的兴趣增加了,动手操作的能力提高了,更大的变化则是孩子们的想象创造能力得到了充分的锻炼,而教师最大的变化是教师角色的转变,他们深刻体会到由“传授者、指挥者、决策者”到“合作者、引导者、支持者”的转变所带来的感受,那就是走进了幼儿的童心世界,发现了他们的世界是如此的神奇而美妙。“主题活动探索”给教师提供了充分发挥智慧和才能的空间,让他们成为课程建构的主人,孩子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围绕主题创设室内外环境

“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如今,在幼儿园课程改革中,主题探究活动成为幼儿园主要的课程模式之一,而在这种课程模式的实施过程中,主题环境的创设尤为重要。

(一)善于捕捉幼儿的兴趣,在环境创设中发展创造力

兴趣与好奇常常紧密联系着,好奇心是引起兴趣的先导,幼儿对精彩的世界充满了好奇,对新鲜有意思的事由于好奇而引发对其产生兴趣,好奇心驱使他们喜欢寻找奇异的有刺激的事物,从而引起探索的兴趣,激发创作性活动的热情,我们应善于捕捉幼儿的兴趣,激发创造性活动的热情,以幼儿发展为本,因地制宜,充分利用有效材料,養成动手动脑的好习惯。充分利用家庭、社区、幼儿园等教育资源,培养孩子的观察和实践能力。在进行“船”的主题活动中,孩子们说出了很多像船的实物,如“香蕉、月亮、西瓜,等等。他们还根据船的特征,寻找不同的材料,如纸盒、旧报纸、橘子皮等制作了各种各样的船。举一反三,从不同角度看问题,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通过环境的创设培养了孩子们的兴趣,从而激发他们无限的创造力。案例二:在进行“有趣的标志”主题活动时,幼儿收集了大量的食品标志,他们建议在班内设一个标志栏,幼儿兴趣浓厚。我们决定在孩子的兴趣点上把良好习惯培养渗透进去,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于是,我们又提出了一个新的问题:幼儿园需不需要标志?哪里需要标志?老师带领孩子走遍幼儿园的每个角落,孩子们各抒己见,经过讨论,开始自由分组分工制作,简单明了各种各样的标志就诞生了。在这个过程中生成了一系列主题活动,并与幼儿的一日生活紧密结合,这样孩子们无限的想象及创造力得到了更好的发展,同时增强了孩子的安全意识。

(二)主题活动与区域游戏活动有机结合,在环境创设中发展幼儿的创造性

“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游戏是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形式,它给幼儿带来快乐,幼儿对游戏有着浓厚的兴趣,幼儿在自然的游戏中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案例三:如老师因地制宜地为幼儿创设游戏条件。在“河流”的主题中,孩子们创编了故事“热闹的水中动物聚会”,教师与幼儿把故事改编成童话剧,在表演区表演,幼儿自导自演,两只螃蟹,三条鲨鱼兄弟,一条鲤鱼小姐,小青蛙一家……在表演过程中发现有的小朋友没有参与,妞妞说“没有角色的小朋友干什么?”有的孩子说:“没分配到角色的小朋友可以当背景中的大树、小花、太阳、月亮等。”这时,又有小朋友产生了疑问:“他们长的不象月亮、太阳啊,我们怎么知道你们演的是谁呀?”这时幼儿全都想到了:“做道具!”幼儿开始忙碌起来,小青蛙的头用挂历纸剪成三角形,然后粘上鼻子、眼睛和嘴巴,小螃蟹、月亮、太阳……所有幼儿参与其中。在实践过程中我们意识到,环境创设的主动权应属于幼儿,因为幼儿是在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学习和发展的,幼儿直接参与促进了幼儿能力和个性的全面发展,在幼儿游戏学习过程中,教师只是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

三、教师角色的转变

教师是幼儿学习的观察者、课程方案的设计者和调整者。

教师不仅要根据幼儿的兴趣与需要确定活动方案,而且在活动过程中,还应依据幼儿探究的发展方向不断调整。案例四:在主题活动“河里的动物”中,为了使幼儿认识更多的水生动物的特征,除了采用观察这一手段外,还运用了歌曲创编的方法。在创编歌曲《鱼儿多多》时,幼儿根据已有经验,讨论创编了内容丰富的歌词“我是一条小鱼,身上有亮晶晶的鳞,喜欢游泳”“我是一只螃蟹,身上有夹子,敌人来了也不怕”……整个活动始终洋溢着欢快、自主和自由的气氛,孩子们享受着成功的乐趣。

(一)教师是幼儿学习的参与者和合作者

在制作水中动物标本的活动中,孩子们用月饼盒当标本盒,用泡沫和彩色吹塑纸作底版,先把不同的动物图片归类,然后用大头针把动物图片固定在底版上。这时,赵珂晗发现了问题:“老师,这只盒子里有好多螃蟹啊!”吴思圆想了想说:“它们真像一家人。”范志恒接着说:“一只是螃蟹爸爸,一只是螃蟹妈妈,还有螃蟹宝宝。”于是孩子们剪了几张纸片,上面分别写着爸爸、妈妈、宝宝,贴在每只螃蟹的旁边。幼儿一起讨论和争议,分工合作,共同布置了一个漂亮的“水中动物之家”。活动结束后,看到孩子们还沉浸在奇妙无穷的水中动物王国里,看到他们不断被激发出来的探究水中动物的兴趣,我真切地体会到,孩子被唤醒的是求知的欲望和探究的兴趣,这些良好的学习素养并不会因主题活动的结束而消失,相反将激发孩子更大的学习与探究热情。我庆幸,作为教师我并没有去刻意地灌输这一切,而是作为一个参与者和合作者见证了幼儿的进步与智慧。

(二)教师是幼儿学习的支持者和引导者

活动开始,向孩子提出问题:你认为哪些是河里的动物?孩子们用绘画和讲述的形式解决问题,许多幼儿认为海豚、海狮等都是河里的动物。我们没有直接给出答案,而是和家长一起带孩子去参观河中动物展览会。在众多图片、实物模型、标本面前,孩子们问个不停,也记个不停。结果,找遍整个展览馆,孩子们并没有发现海豚和海狮,于是,孩子们恍然大悟——原来它们不是河里的动物呀!

总之,许多科学常识会让孩子们开动脑筋,努力去求得答案。因此,教师指导幼儿学习并不简单的表现为“传道、授业、解惑”,当孩子出现问题时,为他们的学习提供必要的环境与条件的支持,帮助他们自己去发现答案比直接呈现知识或提供答案要有效得多。

参考文献:

[1]朱家雄.幼儿园课程的理论与实践[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2]王微丽.幼儿园区域活动——环境创设与活动设计方法[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4.

[3]宗珣.幼儿园主题活动设计与指导[M].安徽大学出版社,2017.

[4]丁海东.学前游戏论[M].山东人民出版社,2001.

猜你喜欢
探索创新主题活动环境创设
大悦城实施体验营销案例研究
一次“有序”的数学课堂引入的反思
基于学生综合发展的主题实践活动设计探微
浅议班级课程与主题环境区域的整合
在互联网+时代下小学英语练习的创新研究与实践
创新民办高校党建工作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