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2020年,在现行贫困标准下,我国绝对贫困问题将历史性解决。随着绝对贫困的解决,相对贫困逐渐凸显,论文试着分析2020年后我国相对贫困人口的主要特征,重点讨论从绝对贫困过渡到相对贫困的基本思路,继续巩固脱贫成果的基础上,把不同阶段的扶贫政策工作以及乡村发展的政策工作与相对贫困治理相衔接,建立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
【Abstract】In 2020, under the current poverty standard, the absolute poverty problem in China will be solved historically. With the solution of absolute poverty, relative poverty becomes more and more prominent. This paper tries to analyze the mai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relative poverty population in China after 2020, focusing on the basic thinking of the transition from absolute poverty to relative poverty, on the basis of consolidating the results of poverty eradication, we should link the policy work of poverty alleviation and rural development at different stages with the governance of relative poverty, and establish a long-term mechanism to solve relative poverty.
【關键词】相对贫困;绝对贫困;政策衔接
【Keywords】relative poverty; absolute poverty; policy cohesion
【中图分类号】F323.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1069(2020)12-0100-02
1 引言
从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就一直都关注着贫困问题,党的领导人将马克思主义反贫困思想和列宁的贫困思想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形成了毛泽东贫困治理思想、邓小平领导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贫困治理思想、江泽民扶贫开发思想、胡锦涛以人为本的贫困治理思想以及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这些思想理论为中国的贫困治理制定了长远的目标,也为中国的贫困治理提供了新的方向。随着2020年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战略任务的如期实现,我国的贫困人口大幅减少,扶贫工作取得巨大成就。在中国共产党和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绝对贫困问题已成为历史,这标志着我国在贫困治理上迈出了一大步,具有里程碑的意义。虽然中国的绝对贫困问题已经基本解决,但并不意味着中国的贫困问题就此终结,而是从解决绝对贫困问题向缓解相对贫困问题转变。
2019年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建立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这为我国下一步的贫困治理指明了方向,也进一步指出我国的贫困治理进入了解决相对贫困的新阶段。基于我国社会的发展现状,贫困治理仍然任重而道远,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本文试分析2020年后中国相对贫困人口的总体特征以及缓解相对贫困的基本思路后,提出了治理相对贫困的对策建议。
2 2020年后我国相对贫困人口的总体特征
按照既定的政策目标,2020年是决胜小康的关键之年,也是决胜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随着精准扶贫战略的实施,2020年后我国贫困治理转向相对贫困治理,重点解决相对贫困人口的贫困问题,相对贫困人口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2.1 脱贫户中低收入的贫困人口
这些低收入的脱贫户是相对贫困群体的潜在人口,他们抵御风险的能力较弱,有较强的经济脆弱性,遭遇风险后有面临返贫的风险,其中兜底保障的贫困人口是脱贫户中最需要高度关注的贫困群体。这部分农户因病、因残丧失了劳动能力,只能通过社会救助制度,通过社会兜底保障解决,但在未来他们几乎无法通过自身的努力改变其贫困面貌,只能通过社会兜底来保障其最低生活,维持其基本的、简单的生活。
2.2 遭遇风险冲击返贫的贫困人口
由于部分经济基础比较脆弱的群众,他们一旦受自然风险的冲击如干旱、暴雨、洪涝、冰雹、低温冻害等自然灾害,或受社会风险的冲击,如家庭中主要劳动力的突然受伤或去世、投资失败等的社会灾害后,往往会再一次陷入贫困。虽然这些贫困人口“两不愁,三保障”基本得到了保障,但遭受风险冲击后,他们无法实现稳定的、可持续的发展而转为相对贫困人口。
2.3 地区发展不平衡导致的贫困人口
绝对贫困问题解决后,因地理位置导致一部分偏远地区农村居民成为相对贫困人口。在靠近城区的地方与偏远的地区相比,差别十分明显。距离城区近的农村,受城区经济辐射、社会意识的形态渗透,快速发展,收入稳定增长。距离城区远的农村,交通相对欠缺,受城市经济的影响小,以农业、畜牧业为主,生活简单、简朴。
2.4 进城打工的农民工群体
他们或许是农村中先富起来的,但他们的受教育水平低,往往只能从事体力劳动,在进入城市后,他们的就业随着机器的出现会不稳定,同时其在住房、教育、医疗、消费等方面都要花费一大笔钱,他们的收入可能刚好满足基本需求或者再次陷入贫困。
基于以上几种类型的相对贫困人口,2020年后我国相对贫困治理的战略目标、工作重点和政策措施都应该向这几种贫困人口倾斜,从而可以更加有效地缓解相对贫困问题。
3 2020年后我国缓解相对贫困问题的基本思路
2020年我国在贫困治理过渡到了相对贫困治理,要想顺利过渡到相对贫困,这就要求我们继续巩固脱贫成果,防止返贫,把相对贫困治理同不同阶段的扶贫政策、工作以及乡村发展的政策、工作相衔接。
3.1 巩固脱贫成果,防止返贫
2020年后我国的扶贫工作将转为构建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但我国的贫困人口还有返贫的风险,所以要继续巩固脱贫成果,切实提高脱贫质量。要持续抓好脱贫户产业发展、村集体经济发展及各类益贫带贫机制,建立脱贫成效巩固提升监测机制,实施跟踪和动态监测,统筹落实各类保障性措施和开发性措施,确保持续增收不返贫。
3.2 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与相对贫困治理衔接
解决相对贫困问题的前提是绝对贫困问题的解决,在2020年后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相关政策工作机制不能中断,这是从绝对贫困向相对贫困过渡的基本保障,且相对贫困治理还处于实践阶段,没有完备的相关政策,因此,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相关政策、工作在相对贫困治理的初期仍然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3.3 推动相对贫困治理与乡村振兴无缝衔接
脱贫攻坚的实施为乡村振兴提供了良好的基础,而乡村振兴则为解决相对贫困提供了有力支撑。一方面只有乡村振兴了,相对贫困问题才能根本解决;另一方面,只有相对贫困治理与乡村振兴无缝衔接,让产业、政策、观念等有效衔接,发挥乡村振兴战略在相对贫困治理中的功能作用,才能推动乡村的可持续发展。
4 2020年后相对贫困治理的路径选择
2020年后,基于我国贫困人口的总体特征以及缓解相对贫困问题的基本思路,我国相对贫困治理的方向应该向以下几个方面发展。
4.1 构建科学完善的识别机制
相对贫困不同于绝对贫困,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科学地界定相对贫困对象。相对贫困的对象不局限于农村地区,而是拓展到农村以外城市群体。在构建相对贫困机制时,可以吸收借鉴国外相对贫困人口界定的经验,如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把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中位收入或平均收入的50%作为贫困线;欧盟成员国把收入中位数的50%或60%作为贫困线。结合当地的具体情况,运用科学的方法,构建符合各省、市、区的多维的动态调整的识别机制。
4.2 构建完备的政策机制
贫困治理由“运动式”的绝对贫困治理向常规化相对贫困治理转变,必须要制定连贯的政策体系,为相对贫困治理提供制度保障。一是将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相关政策工作融合运用到缓解相对贫困的过程中,着力探索相对贫困治理的相关政策工作。二是要制定完善风险防控政策,加强贫困人口对风险的抵御能力,提高相对贫困人口的收入。三是要制定有利于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加强对相对贫困地区的财政转移,扶持当地教育、医疗、卫生等的发展,把相对贫困治理同乡村振兴无缝衔接。
4.3 构建城乡一体化的治理体制
2020年后相对贫困治理意味着贫困问题已经不仅仅是农村问题了,而是涵盖城乡的整体性问题。随着农民工群体的进城,加强了城乡之间流动性,因此建立城乡一体化的扶贫机制十分有必要。要跳出农村地区,打破城乡分割,统一城乡相对贫困识别标准,解决城乡之间流动的那部分贫困群体,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缩小贫富差距,创新构建城乡融合发展的相对贫困治理机制。
4.4 构建内生动力机制
相对贫困治理要将“内生动力”和“外生拉力”有机结合起来,更多地发挥内生动力。一是要激发相对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内在动力,注重教育扶贫,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将教育资源重点向相对薄弱的地区和学校倾斜。同时,二是要提高相对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整合科技、信息、资金、管理等生产要素,开展科技创业政策和农技推广服务,向相对贫困群众传授农业新技术,提高贫困户的整體素质和就业、创业能力。
【参考文献】
【1】秦慧.2020年后相对贫困治理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0(17):89-93.
【2】潘文轩.中国消除绝对贫困的经验及对2020年后解决相对贫困的启示[J].兰州学刊,2020(08):175-185.
【作者简介】吴苗苗(1995-),女,陕西榆林人,研究生在读,从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