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明玮 张漫婷
摘 要:跨流域调水工程在优化配置不同地区水资源的同时,人为改变了相关地区原本的水文要素,必然会对这些地区的生态环境产生有利和不利的影响。本文以南水北调东线工程为例,从水源地、四平湖两个方面分析东线工程对这两地区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
关键词:南水北调;四平湖;生态环境
1 绪论
近年来,我国北方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尖锐,尤其是华北平原地区水资源短缺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已经发展到仅靠深挖地下水无法解决的境地。跨流域调水是水资源开发的方式之一,是人类为改善自己的生存环境、发展经济而采取的优化水资源配置的大规模工程措施,其目的就是打破水资源在时空分布上的不均衡,实现水资源重新分配。因此为了缓解我国北方地区水资源供需矛盾,促进北方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实施南水北调工程是十分重要且有效的举措。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从江苏扬州江都水利枢纽提水,向华北地区输送生产生活用水,有效缓解了山东、天津等北部城市水资源短缺的问题。但是南水北调工程在实现水资源优化配置的同时,人为改变了区域水文情势,将会不可避免地对生态环境产生影响。本文主要从东线工程水源地和南四湖两个角度分析东线工程对生态环境造成的有利与不利的影响。
2 东线工程对水源地生态环境的影响
2.1 有利影响
(1)有利于促进水源地生态环境保护。东线工程实施以来,江苏省对调水工程水源地区域严格执行生态保护区规划,加大了对水利基础设施、环境保护、生态湿地建设的投入,大力实施生态修复与重建工程。这些工程措施极大促进了东线水源区水质的改善和生态环境的优化提升,切实保证了“清水北流”。
(2)有利于促进水源地建立健全生态功能保护机制。水质安全关系着整个东线工程的使用效益,更直接影响着受水区用户的饮水安全,因此必须要实施最严格的水源地生态功能保护制度,比如可以在水源地区域制定生态保护红线,积极制止工业污染,加强治理农业面源污染,不断建立健全水源地生态功能保护机制。
(3)有利于促进水源地生态补偿机制的建立与完善。东线工程水源地的重点水利、环保设施等工程建设投资巨大,如果只让江苏省政府出资,那么一方面政府财政压力较大,另一方面不利于相关工程的建造速度与建后运营。所以我们有必要建立东线工程水源地的生态补偿机制,基于“受益者付费和破坏者付费”的原则,将该区域纳入中央财政以及受水区省份财政的生态补偿范围,促进东线工程水源地进一步加快生态功能区的建设。
2.2 不利影响
(1)东线工程会造成长江口海水入侵。东线工程从长江下游扬州抽引长江水,在2010—2030年内分为三期完成,第一期、第二期和第三期调水工程规模分别为500、600和800m3/s。一期东线工程的建成造成了长江入海径流量的减少,加剧了长江下游河口地区海水入侵的现象,不利于当地居民的取水且易引发其他次生灾害。
(2)东线工程及其配套设施的建设施工会对水源区土地及其周围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工程施工期将产生一定量的灰尘、废渣污染沿线,会对水源地河流水体和地下水质产生一定的影响。同时工程输水线路需占用大量的土地[1]。但是从另一方面考虑,水源地相关工程利用的是原有的江都水利枢纽,所以工程建设对水源地周围环境造成的影响程度相比于其他水利工程较低。
3 东线工程对南四湖生态环境的影响
3.1 南四湖简介
南四湖,是微山湖、昭阳湖、独山湖、南阳湖等四个相连湖的总称,位于山东省南部微山县,全湖面积1266平方公里,是华北第一大湖。该湖自然资源丰富,盛产鱼、虾、苇、莲等多种水生动植物,是山东省最重要的淡水渔业基地。
东线工程利用南四湖输、蓄水,利用下级湖作为调蓄水库,而上级湖只输水,其主要用途为供水和治污。作为东线上重要的蓄水湖泊,南四湖对维持周边地区生态平衡具有重大意义,而东线工程对保护、恢复南四湖的生态环境同样意义深远。
3.2 有利影响
(1)有利于缓解该地区用水矛盾。东线工程最重要的一个作用就是将长江丰富的水资源输送到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尖锐的华北平原地区,打破北方城市工业、农业等用水部门因水资源短缺而造成的发展瓶颈。同时,东线工程的建成通水也提高了南四湖地区水资源的利用效率,有效缓解了湖区及周边地区资源型缺水的问题。
(2)有利于補充地下水资源。华北平原因过度开采地下水,已成为世界最大的地下水降落漏斗区。身处华北平原的南四湖地区同样也存在因过度开采地下水引发的地面沉降。但是东线工程建成通水后,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南四湖及周边地区的地下水位,减少地下水降落漏斗区进而缓解湖区及周边地区因过度开采地下水引发的水文地质灾害。
(3)有利于改善南四湖的水质。一方面,东线工程建成通水后,南四湖的蓄水量得到了相应的增加,从而提高了南四湖水体的自净能力,改善了南四湖湖区内的水质状况。另一方面,南四湖的天然水体流向为自北向南,而东线工程的调水流向为自南向北。这两种具有相反流向的水流在南四湖相遇,使南四湖湖区的水利条件及水文要素变得更为复杂,有助于进一步改善南四湖湖区的水质情况。同时,长江丰富的水资源使南四湖湖区在枯水期水量明显增大,通过稀释降解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南四湖湖区的水质。东线工程的建设、运行不断促进着南四湖水质的改善。但是在南四湖调水期间,底泥扰动等因素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湖区水体的水质状况,但从总体来看东线工程对南四湖水质的改善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促进作用。
(4)有利于促进南四湖湖区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东线工程为南四湖输送了丰富的水资源,改变了南四湖湖区的部分特性,使其生态环境朝有利、可良性循环的方向发展,如周边地区可以利用丰富的水资源建设生态湿地,在净化该地区污水和空气的同时,还可汇集、储存丰水季节多余的水量,进而调节该地区的气候,促进湖区及周边地区的生态环境良性循环。
3.3 不利影响
(1)在一定程度上容易造成疾病跨区域传播。东线工程在缓解北方城市用水困难的同时,也有可能会将南方特有的一些寄生虫病带到北方地区,造成疾病的跨区域传播。这些可能的疾病中最受关注的就是流行于长江中下游地区的血吸虫病。虽然南四湖所在区域已经超出血吸虫病区最北界[2],但东线工程的建成通水可能会打通血吸虫病通过水流传入北方地区进而影响其周边环境的通道。对此,在调水前我们必须做好相关疾病传染源的预防工作,最大程度避免跨流域调水引起疾病的跨区域传播。
(2)在一定程度上会造成南四湖原有生态环境的破坏。一个地方的生态平衡是通过不同生物与非生物要素历经很长时间建立起来的,如果在短时间内急剧改变某一个或几个组成要素可能会造成原有生态环境的破坏。南水北调东线工程降低了南四湖地区城市生活及工业用水对当地水的依赖,同时也增加周边地区农业灌溉的水量,使得南四湖湖区及周边地区地下水位上升,局部地段的土壤发生了次生盐碱化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一定的措施来避免更大面积的次生盐碱化危害:一方面我们可以改进农田灌溉方式,改变大水漫灌等粗犷灌溉方式,增加水资源利用率,防止农田地下水位大幅度升高;另一方面,我们可以在农田修建排水工程,减少农田下渗水量,以减缓湖区及周围部分地段的土壤次生盐碱化灾害。
(3)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南四湖湖区部分水生生物的正常生长。东线工程改变了南四湖湖区水位、流速以及水温等水文要素,从而打破了部分水生生物适宜的生长环境。水位升高后,很多水生植物在春季无法长出水面,从而影响了水生植物的正常生长甚至是导致其绝产。南水北调后,水位加深,水温回升慢,会使某些鱼类产卵季节推迟,使虾类和底栖动物减产[3]。
4 结语
无论是从水源地还是南四湖的角度分析,东线工程的实施在社会、经济、环境等各方面对相关地区造成了不同的影响,既有利也有弊。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实施,一方面,它缓解了华北平原严重缺水地区“用水难”的问题,又减小了长江中下游富水地区发生洪涝灾害的风险,推动了输水和受水两地及输水管线沿途地区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和生态环境的良性改善。另一方面,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对输水和受水两地区及输水管线沿途生态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也不容小觑。目前,东线工程已显现出部分水体污染、土壤盐碱化、水中生态环境急剧改变等一些生态问题,尤其以长江中下游河口地区的海水入侵现象最为严重。
我们在研究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取得的巨大作用和巨大效益的同时,更要研究调水工程对水源地地区及输水沿线地区造成的生态破坏。我们需要采取一些针对性的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緩解调水工程对相关地区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同时,我们也应进一步建立健全生态补偿机制,以促进调水水源地生态环境的修复与保护,切实保证“清水北流”,从源头减轻一些生态环境问题。力争做到东线工程可持续发展,促进社会、经济、生态三者和谐统一,实现人水和谐。
参考文献:
[1]王滨.跨流域调水对生态环境影响及环境保护规划[J].吉林水利,2004(06):1-4.
[2]周晓农,王立英,郑江,郭家钢,赵勇进,廖洪义,黄安生,朱荫昌,徐兴建,蔡刚,高扬,梁幼生,张晓波,黄轶昕.南水北调工程对血吸虫病传播扩散影响的调查[J].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2003(04):294-297.
[3]张新民,杨萍,张文波,张保彦.浅谈南水北调工程对南四湖区渔业的影响[J].水利渔业,2006(05):66-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