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鹃
摘 要: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新课标对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提出了新要求,即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教学方法的有效创新等。文章在阐述核心素养基本概念的基础上,分析了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意义,重点针对核心素养下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提出了具体的建议。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20-09-24 文章编号:1674-120X(2020)30-0060-02
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关于立德树人的要求落到实处,2014年教育部研制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提出了“教育部將组织研究提出各学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明确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初中阶段是学生道德素质和法律素养形成的关键阶段。在初中阶段,教师通过有序地开展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采用正确的方式合理引导学生,帮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将培养学生的道德与法治层面的核心素养转变为教育的主线,对学生的健康成长与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从核心素养培育的视角出发重点探讨了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的相关问题。
一、核心素养的基本内涵及意义
核心素养是指学生个体应当具备的,能够满足其终生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要品格和关键能力。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伴随着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出的一项重要的举措。近年来,随着核心素养理念在各教育阶段的深入渗透,人们对核心素养的认可程度不断加深。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核心素养的提升有利于促进初中生道德品质、健康心理、法律意识和公民意识的发展。教育活动的目标不应只是让学生掌握科学知识,还应该重视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品德,塑造科学的价值观。为此,教师应转变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方法,突出核心素养的作用,把科学知识、课堂、核心素养、学生有机整合,为学生打造有利于其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核心素养对初中生的重要意义集中体现在:一是可以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相结合,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二是有利于深化学生对事物的认识,深化其对法律、道德的认知,为学生将来的学习与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总之,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不仅是目前阶段课程改革的主要思想,还是学生健康发展的保障与需求。而初中阶段的道德与法治课程是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依托这门课程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有重大实践价值。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对策
在阐述核心素养的基本概念及重要意义的基础上,下文重点针对核心素养下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提出了具体的建议。
(一)转变课程教学思想观念,突出学生核心素养培育
在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过程中,转变教师的思想理念十分重要。因此,教师应深入掌握核心素养的含义,对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作用有深刻的认识,从思想上高度重视核心素养培育工作,进而不断提升自身素质,以便在教学实践中引导学生提升自身素养。学校应定期安排教师参与以核心素养为主题的座谈会,且邀请专家对核心素养进行全面的剖析,深化教师对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认识,进而在教学实践中重视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学校还应当组织以核心素养培育为主题的培训活动,引导教师掌握与应用科学的教学思想与教学方法,以提升核心素养培育活动的实际效果。另外,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师应该一起针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进行深入的交流,互相借鉴经验,针对出现的问题一同商讨应对的方式,以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准,从而取得更理想的教学效果。
(二)合理地确定课程教学内容,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应依据初中生核心素养培养的目标,合理地选择和确定教学内容,并采用合适且有效的教学方法。具体而言:
第一,明确教学目标,合理地选择教学内容。要想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理念、掌握准确的法律知识,教师在编写教学方案时,就需明晰教学目标,之后科学地选择教学内容,确保既定教学目标的实现。首先,教师可安排预习任务,让学生在课前自主学习有关章节内容,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积累有关学习经验。其次,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进行科学、准确的指导,使学生消化在预习过程中未完全理解的知识,同时优化与丰富自己的学习方法。再次,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当科学地确定教学重点与难点,以确保课堂教学取得理想的效果。
第二,根据学生的兴趣,合理选择突出学生主动性的教学方法。浓厚的兴趣是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重要推动力。在教学实践中,如果教师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那么会显著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因此教师应依据实际情况不断变革教学方法、转变教学思想,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得以实现。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尝试使用创建教学情境的方式,让学生直观地“看到”知识、“体验”知识,领悟现象背后隐藏的道德理念。教师还可以在课堂上通过组建学习小组的方式开展教学活动,如在教室中创建法庭情境,使学生可以体验司法人员工作的过程,感受法律的威力。这种教学方式能够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有关知识,且在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性的同时提升了教学成效。
(三)注重课程与实际的紧密结合,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上,对学生进行核心素养的培育,需要结合学生的日常生活,把日常生活中经常发生的事情引入课堂,这样有助于学生借助真实事件掌握有关理论知识。教师可采用这种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系统培育,利用真实事例让学生牢固掌握道德与法律知识。教师应当对学生进行科学的引导,使学生懂得应该如何做。例如,对出现在日常生活中的校园暴力、白色垃圾等,教师可运用辩论会的方式让学生积极探讨,让本来乏味、无趣的课堂转变成学生积极进行自身探索的平台,让学生通过辩论拓展思维、深化认识、形成科学的三观,提升自我的综合素养。
同时,教师应当注重通过教学实践活动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活动中,对学生进行核心素养的培育要和学生的日常生活相结合,因此教师可把教材中的知识点和生活中经常发生的事件联系在一起,以组织实践活动、打造真实情境的方法,对学生的核心素养进行有针对性的、有计划的培养。例如,教师可以响应国家号召,结合相关知识内容,组织学生参与垃圾分类相关活动。在和学校周边住宅区中的物业进行沟通,征得其同意之后让学生在小区的垃圾回收处对人们怎样按类投放垃圾进行引导。教师可把学生分为几个小组,每组三名组员,并给每名学生安排不同的工作内容。其中一名学生将提前准备好的垃圾分类宣传册发给垃圾回收处投放垃圾的小区群众,剩下的两名学生负责讲解垃圾分类的有关知识,引导小区群众按照类别准确投放垃圾,深化其按类投放垃圾的思想认知。这种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了解了垃圾分类的作用,并主动践行。另外,教师还可在节假日组织学生参加多种类型的社会志愿活动,如去福利院看望小朋友,去养老院陪伴老年人,去银行、地铁站、公交站等人流量比较大的场所充当秩序维护员,去学校周边的街道、小区等捡拾烟头、纸片等垃圾。通过参与这些活动,学生丰富了生活阅历,体会到了为社会奉献自身力量的快乐与价值,同时掌握了课本之外的知识,实现了综合素质的提升。
此外,也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结合生活实际场景来开展活动教学。教师可引入真实事例,提醒学生只可以把网络视为了解知识、开阔眼界的工具,不可过于依靠网络,不可将网络作为生活的全部内容,不可在网络上散播不实信息,引导学生科学运用网络以提高信息素养。教师还应当借助网络中的一些优质的资源,发挥网络的优势,在提升学生鉴别信息能力的同时,借助网络技术呈现出一些真实的生活场景,引导学生进一步深入了解和把握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相关知识,更好地在生活中进行深入运用。
(四)注重与时俱进地增加新内容,提升学生获取信息和运用信息的能力
初中阶段的道德与法治是一门包括政治、法律、道德等多领域知识的课程,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选择恰当的时政材料与学生一同剖析,以这种方式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在一同阅读时政材料时,教师应当营造愉快的气氛,让学生勇于发言;之后教师对学生的观点进行梳理,以学生发表的科学的观点反驳其他学生的不正确观点。这和教师采用讲解的教学方法相比,更易被学生认同,进而实现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目标。
例如,当前全球各个国家都处在防控新冠肺炎疫情的重要时期,每天均会出现数量众多的和新冠肺炎疫情有关的各种信息。教师可先让学生收集这方面的信息,之后在教学过程中和学生一同浏览、分析这些信息,一同梳理各个国家的防疫举措,然后以“疫情防控关键阶段中学生如何做”“疫情防控和自由民主的关系”“疫情当前国民是否要听从中央政府的领导”等为话题进行讨论,引导学生发表自身观点,让学生经过探讨提高对我国政府所采取的疫情防控举措的认可度,利用这样的方式培育学生的政治素养。
三、结语
在初中阶段对学生的核心素养进行培育,有利于学生将来更好地学习和生活,而初中阶段的道德与法治课程由于自身的独特性,成为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主要渠道。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在准确地把握核心素养的内涵基础上,对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作用与必要性有科学的认识,并深入摸索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方法与教学策略,让学生核心素养提升的目标得以实现。
参考文献:
[1]核心素养研究课题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J].中国教育学刊,2016(10):1-3.
[2]石 吕.道德与法治学科资源整合路径的探索[J].新课程,2020(40):112.
[3]高雅玲.新时代背景下如何通过道德与法治教学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J].新课程,2020(40):226-227.
[4]張生勇.核心素养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创新实践[J].学周刊,2020(28):141-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