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风袭百草衰,几番寒起一阳来。白天最是时光短,却见金梅竞艳开。”又是一年冬至时,阳气起,年关近。凛冽的西北风刮过大街小巷,刮走人们一整年的疲困,带来新春的喜悦。
浅识冬至
冬至,又称日短至、冬节、亚岁、拜冬等,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二十四节气中一个重要的节气,也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
古人对冬至的说法是:阴极之至,阳气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长之至,故曰“冬至”。冬至是太阳南行的转折点,这天过后,太阳将走“回头路”。古人认为自冬至起,天地阳气开始兴作渐强,代表下一个循环开始。
冬至日是北半球各地全年中白天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冬至过后,太阳直射点逐渐向北移动,北半球白天开始逐渐变长,俗话说:“吃了冬至面,一天长一线”。冬至这天并不是一年中最冷的日子,冬至过后,气候会由暖转寒,各地都进入一个最寒冷的阶段,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进九”,我国民间有“冷在三九,热在三伏”的说法。三九过后,天气由寒转暖。
冬至有多重要
冬至过节源于汉代,盛于唐宋,相沿至今。在我国古代对冬至很重视,据现有文献记载,自汉代以来,每到冬至都要举行庆贺仪式,高峰时期,朝廷休假三天,君不听政,民间歇市三天,其热闹程度在我国部分地区不亚于过年。人们认为:过了冬至,白昼一天比一天长,阳气回升,是一个节气循环的开始,也是阴阳二气的自然转化,是上天赐予的福气,应该庆贺。
早在两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时代,中国就已经测定出了冬至日,它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订出的一个,也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殷周时期,冬至节相当于春节。后来实施夏历,但冬至一直排在二十四节气的首位,称之为“亚岁” 古代民间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而且有庆贺冬至的习俗。
冬至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自然节气点,也是传统的祈福、祭祖节日。
“天地者,生之本也;先祖者,类之本也。”天地是生命的根本,祖先是人类的根本,祭祖是一种传承孝道的习俗。古时候,漂在外地的人到了这时节都要回家过冬节,所谓“年终有所归宿”。冬至又被称为“亚岁”“小年”,一是说明年关将近,二是表示冬至的重要性。
节日饮食
北方普遍吃饺子
在北方,饺子是冬至饭桌上必不可少的角色。谚语说:“十一月,冬至到,家家户户吃水饺”。这种习俗是为了纪念“醫圣”张仲景冬至舍药的善行。
山东滕州羊肉汤
相传汉高祖刘邦在冬至这一天吃了樊哙煮的羊肉汤,觉得味道特别鲜美、赞不绝口。从此在民间形成了冬至吃羊肉的习俗。
江南米饭
在江南水乡,有冬至之夜全家欢聚一堂共吃赤豆糯米饭的习俗。相传共工氏有不才子作恶多端,死于冬至这天,死后化为厉鬼,继续残害百姓。但是这个厉鬼最怕赤豆。于是人们就在冬至这天煮赤豆饭吃,用以趋避厉鬼,防灾祛病。
潮汕、闽南的汤圆
潮汕民谚说:“冬至没返没祖宗。”意思是外出的人冬至这一天无论如何也要赶回家敬拜祖宗,否则就是没有祖家观念。所以潮汕、闽南地区的同胞都很看重冬至,在这一天要吃汤圆,把冬至当做团圆节。
冬至文化
九九歌
一九二九不出手,
三九四九冰上走,
五九六九沿河看柳,
七九河开、八九雁来,
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这首歌确切而科学地表达了冬至后的81天气候由暖转寒、又由寒转暖的变化情况。
《小至》
杜 甫
天时人事日相催,
冬至阳生春又来。
刺绣五纹添弱线,
吹葭六管动浮灰。
岸容待腊将舒柳,
山意冲寒欲放梅。
云物不殊乡国异,
教儿且覆掌中杯。
谚 语
清爽冬至邋遢年,
邋遢冬至清爽年。(赣)
冬至晴,新年雨,
中秋有雨冬至晴。(黑)
冬至不冷,夏至不热。(湘)
冬至暖,冷到三月中;
冬至冷,明春暖得早。(桂)
冬至暖,烤火到小满。(桂)
冬至西北风,来年干一春。(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