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文本特征的科普童话教学探究

2020-12-21 03:22唐澄芳
语文天地·小学版 2020年12期
关键词:蜗牛科普童话

唐澄芳

小学语文新课标中特别提出了让低年级段学生通过阅读一些浅显易懂的童话来掌握简单的自然科学知识等常识,并进一步增加学生通过扩大知识面对所遇到的事物进行理解和思考的能力。本文以《小蜗牛》这篇科普童话类课文为例,对如何引导学生学好该类型课文进行了分析,希望能够对小学语文教师的日常教学起到一定的启发作用。

一、在“初读”中感知科普童话内容

童话类的课文更容易被小学低年级段的学生所接受,因为童话式的表达方式更加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并且对于学生而言,其更加活泼、更加具有趣味性。众所周知,在小学低年级段的学生思维模式中,因此将一些在现实世界本不会发生的情况以童话的方式进行具象描写,就能够有效提升学生对于相关场景的想象。

例如,在《小蜗牛》这篇童话课文中,将小蜗牛和身边的动植物都进行了拟人化处理,描写出了小蜗牛在爬上大树的过程中发生的一些有趣的对话和情节,并且从中介绍了一些科学知识和道理,因此教师在对这篇课文开展教学时,可以先让学生进行大概的阅读,使学生在“初读”的过程中体会童话类科普文章的特点。

之后,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先范读,再引导学生对童话全文进行精读,并对课文中所涉及到的生字和生詞进行学习。当学生打通所有阅读障碍后,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己进行朗读,问题主要包括让学生弄清课文故事中的主要出场角色有哪些,小蜗牛跟妈妈进行了几次对话,分别是什么内容,小蜗牛在爬树过程中都看到了哪些季节的景色,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异等。

学生们通过教师所提出问题作为指导,很快就读通了这篇童话科普文,并且对其中所蕴含的科学知识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利用较短的时间就将课文中的非语文科目知识全部掌握和了解,为下一步讲解语文科目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在“品读”中学习科普童话语言

1.在品读中把握童话的形象性表达

童话类的课文具有情节和词语比较低龄化的特点,这一特点对于小学低年级段的学生而言会让其感觉文字有亲和力,进而可以让学生更好的利用品读探索文章的描写手段。

例如,教师在对《小蜗牛》这篇童话课文进行教学时,特别对学生强调了其中描写小蜗牛爬的慢的语句“爬呀,爬呀……”两次重复的爬呀更加凸显了小蜗牛的“慢”。教师带领学生进行品鉴能够帮助学生快速理解这一描写手法,并且能让学生更加充分地想象和理解小蜗牛的慢,即连续读了两遍“爬呀,爬呀……”后,小蜗牛几乎还在原地没有动。之后教师可以提出问题让学生对这一句式进行仿写,学生们也能够举出“小树的叶子长呀,长呀……”表现树叶长得很慢等成功运用这一写作手法的例子,最终切实理解并且对这一表达方式进行了有效实践。

同样,在《小蜗牛》中还有一些通过叠词来加重词义表达的手法,教师可以提取出其中的一些词汇带领学生进行学习和深入理解。

师:大家都知道“碧绿”是形容一个事物非常绿,那么“碧绿碧绿”的用法又是为什么呢?

生:说明有很多的东西都是碧绿色的。

师:那如果说“一片树叶碧绿碧绿的”又是为什么呢?

生:那就是说这片树叶比别的树叶都要更绿,颜色更深。

师:是的,叠词的用法就是把原本词汇所表达的意思加倍,原本“碧绿”的树叶在用了“碧绿碧绿”的形容词后,它的颜色就是原来的两倍绿,也就更深了。那么同学们能够举出这样的例子吗?

生:雨后的天空湛蓝湛蓝的;雪后的大地雪白雪白的……

在上述教学片段中,教师带领学生进行具象化的品读,能够有效提升学生对于童话语言表达特征的理解程度,还能够让学生很快地融会贯通进行使用,从而转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2.在品读中把握童话的相似性表达

考虑到小学低年级段学生的学习特点,在部编版的教材中编入了许多具有高度重复性和相似度的课文,这一写作方式能够着重强调文字间所包含的信息量,并且让学生更快的记忆和理解课文中的情节和内容,因此教师需要着重向学生推荐和介绍这一种写作方式,并且引导学生在自己的作文中进行模仿,体会这一写作手法的精髓。

课文中的角色小蜗牛同它的妈妈有三次谈话,谈话中所包含的信息推动了文章剧情的前进,虽然三次谈话内容单独拿出来看会觉得比较类似,然而正是这样的重复性才能够更加加深学生对相关内容的认知。因此,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单独把三次谈话内容进行组合朗读,让学生从中体验每一次对话中细微变化所造成的信息改变,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分小组进行角色扮演朗读等方式,加深其对这种重复表达手法的认知。

3.在品读中把握童话的留白性表达

此外,课文中的童话具有一个开放式的文本留白结局,能够给予学生充分的思考和想象空间,因此教师也要注重运用这一特点,有意组织和引导学生对课文的开放式结局进行推测和续写,进而激发其对于语言文字的探索精神。

在课文《小蜗牛》中,通过简单的情节和重复的描写对小蜗牛一共三次爬行的经历进行了交代,尤其是第三次爬行给了一个开放式结局,这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在班级中畅所欲言,“续写”小蜗牛第三次爬行的经历,而学生们在掌握了前两次描写的核心内容和技巧后,也能够非常顺利地按照原作者的思路和表达方式进行“续写”。

教师不光要让学生阅读、理解课文,还要为学生创造机会去思考和表达从课文中所读懂的道理,或是通过写读后感的形式来提升学生对于语言运用的熟练度。

三、在“拓读”中理解科普童话内涵

虽然童话故事的写作方法很简单,所表现的情节也比较利于学生理解,然而其中所蕴含的思想大多都是积极向上,并且能够对学生塑造正确的三观提供较大帮助的。教师在进行授课时要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阅读来思考其中所包含的各种内涵思想,帮助学生们养成透过现象看本质的阅读习惯。

例如,教师在对《小蜗牛》这篇课文进行课后总结时,可以组织学生自由表达通过学习这篇课文所领悟到的人生哲理,因为学生的现实生活经验比较有限,因此在总结其中所蕴藏哲理时或许只能比较浅显地说出类似于“小蜗牛不断努力,永不放弃”的道理。这时候教师就要结合学生们的学习实际,来阐述如何学习小蜗牛一步一个脚印,永远都在前进的精神,也鼓励学生们不怕苦、不怕慢,每天都坚持学习和思考,每天都有新的收获,经过不断地在学习上投入时间成本,成为一名具备较高知识素质的优秀人才。

在上述教学案例中,学生在完成课堂学习后,教师可以进行课外拓展,让学生选择《蜗牛和玫瑰花》《是蜗牛开始的!》《一百只蜗牛去旅行》等绘本进行阅读。

综上所述,对于小学低年级段学生而言,语文课本中的童话类课文可以有效提升他们的想象力和对于语言文字的感受能力,并且学生还可以通过童话故事学习到更多的知识和道理,提升其阅读和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最终达到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目标。

作者单位:江苏省盐城市解放路实验学校(224001)

猜你喜欢
蜗牛科普童话
科普侠:古代历险 (八)
科普侠:古代历险(七)
科普漫画
科普漫画
童话镇
蜗牛说
午夜童话镇
小蜗牛
蜗牛(共3则)
蜗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