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蠡,李 俊,王琪鑫,周秋鹏,柯 霖
(1.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湖北 武汉 430000;2.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湖北 武汉 430000;3.武汉中超电网建设监理有限公司,湖北 十堰 430000)
电网基建项目与传统的工程项目不同,技术含量高、物质设备多、工艺装备新、投资规模大、施工难度高。因此,如何提高电网基建项目的安全水平显得尤为重要。为了满足安全管理的要求,需要构建一个集设计、选择、评估、施工和验收于一体的信息化管理体系,推行信息化管理模式,构建综合性的管理平台,以提升电网企业的全过程管理能力。
电网基建项目信息化管理具有3个特征。
信息化管理要立足于电力企业整体布局,兼顾企业的短期效益和长期效益,完善项目目标管理工作,实现项目管理的规范化与标准化,从而提升管理质量。
电网基建项目的信息化管理上,要层层细化工作任务,统筹资源配置,并将具体工作责任到人,做到专人负责,遵循“细”“严”“精”“准”的要求,提高项目建设水平,有步骤、有计划地完成。对于项目开展情况,要实时互动监督,有的放矢地管理,并将督查考核工作细化处理。
对于具体工作,要开展量化处理。具体任务要设置相应的度量标准,以此为依据来分析工作规划和工程目标,做到“双落实”。当然,信息化管理模式并非万能,该种管理模式既有优势也有不足。
从优势来看,信息化管理能够实现精准定位、精益管理,从细节上着手改变以往的粗放式管理模式,让管理者能够规范、精准处理问题,将质量的标准化、规范化管理上升至精品化管理,提高管理能效。
在劣势上,对于庞大的施工项目,很难在每道工序、每个部位都应用信息化管理模式。如果过度追求,表面上能够提高施工质量,但是无疑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大大增加了成本,也会干扰正常的施工进度,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1]。因此,在信息化管理模式的应用上,需要掌握好“度”,把握其中的关键点,充分发挥信息化管理模式的正向效应。同时,信息化管理模式是一种全新的思想和理念,在其应用过程中要将其与其他管理模式结合,构建信息化管理平台,最大限度地提高管理质量。
在电网基建项目中,应用信息化的管理模式能够拉近管理、施工的联系,弥补传统电网基建项目质量管理工作空白,它的目标包括以下几个层面。
针对项目施工的各环节进行分析,将其细化为目标和职责标准,明确各级人员的管理职责,避免出现岗位重叠和管理缺陷问题,使施工项目管理工作变得更加精细、科学和系统,从而提高目标控制水平和安全质量。
信息化管理模式可以将项目落实到人,对此要求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施工人员要明确分工,这对他们的专业能力、责任素养提出了更高要求。推行信息化管理模式,能够确保电力企业的各类规章制度能够顺利执行,从而提高施工安全。
信息化管理模式指导下的管理流程,要求从实际项目出发,从项目管理规律着手,根据施工要素和客观需求制定标准化流程,促使管理模式从传统的管理模式朝着科学化方向发展。
复杂的电网基建项目往往涉及多个分包项目,还有诸多参加单位,包括供货商、咨询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以及设计单位等,需要根据目标要求合理安排参加单位,协调好各方权利和责任,避免出现权责不清的问题。由此可见,信息化管理理念为电网基建项目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坚实的理论与实践依据,一方面能够提高施工效率和安全性,另一方面对于相关的单位和人员,也能产生重要的指导作用。通过融入信息化管理模式,有助于提高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了满足群众对电能的需求,电力企业需要按质按量完成任务,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降低成本,优化管理措施,提高施工质量水平[2]。
电网基建项目的建设周期长,一般在1~3年,整体时间长。它的管理环节涉及诸多要素,为了借助信息化管理提升电网基建项目的安全水平,可以从如下几个方向着手。
在信息化管理模式的推广下,需要构建出与之相符的管理制度,明确具体的管理职责、评估指标、评估方法,强化考核,提高各方参与信息化管理的积极性,针对设计、施工、监理和合同等环节,增设信息化条款,明确激励条款和奖励条例。严格要求项目部制定信息化管理制度,定期按照基建信息化情况制定考核联系单,将考核与资信评价、综合评价与激励评价挂钩,保证基建信息化工作可以顺利开展。
在信息管理系统中,主要的功能包括查询和检查两个方面。通过信息化管理,构建双向把关口,推动信息化管理方法,构建出“一办法”“一平台”“三考核”在内的长效管理机制,实现对各项内容的流程化管理。平台首页包括“公示公告”“文件汇编”“检查通报”“指标考核”“用户登录”等板块。其中,“公示公告”显示企业的最新通知和要求;“文件汇编”显示信息化管理的相关制度、文件等;“检查通报”显示企业的检查通报,定期针对信息化管理中的薄弱环节提出改进意见;“指标考核”中滚动播放企业信息化应用的完整率、准确率和排名指标等。
标准化模板库的建设分为项目、质量、安全、技术和造价管理几个功能节点。构建包括业主、施工项目部、监理在内的标准化目录与台账,构建出标准化模板库,对各类报审文件、资料进行统一、规范管理,严格设置报审流程,提高信息化管理的应用准确率。同时,为了使信息化管理深入人心,致力于提高全体人员的信息化管理意识与安全意识,定期开展与信息化管理相关的培训宣传活动,使企业上上下下的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施工人员能够对信息化管理模式有深入、细致的了解,并形成正确的安全理念和思想[3]。一方面要提高人员的规则意识,即要求施工人员严格按照要求施工;要求管理人员转变传统的责任意识和监督意识,及时沟通上下,提高自身的管理能力和学习水平;要求技术人员转变陈旧的管理理念,主动涉猎全新的管理知识和技术,严格按照规范指导施工。每一层员工,在工作上必须重视细节,认真对待各个工作项目,只有通过大家的齐心合力,才可提高信息化管理工作的开展成效,将安全隐患扼杀在萌芽中。此外,要对分包单位开展宣传,使其支持、理解、配合信息化管理运作模式,并与材料供应商、劳务派遣公司、监理单位之间建立合作关系,消除合作单位由于信息化管理出现的矛盾和误会,为信息化管理模式的开展营造环境。
在电网基建项目的信息化管理过程中,需要应用动态化的调整方式,从各个环节把握好安全管理,并推行多种用工模式,注重对当前施工人员的培育,培育出技术娴熟、能力过硬的人才,并对人才进行全程信息化管理。所有人员到岗前都要予以相应的培训和教育,并充分发挥信息化平台在培训、教育上的作用,从质量、安全、进度等方面着手。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在电网基建项目施工前,需要计算施工各个环节的用工量变化,估算出施工成本,根据图纸和施工计划协调工种,运用规范化的劳动管理模式,多管齐下,将安全问题扼杀在萌芽外。
动态化的考评是信息化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整个电网基建项目过程的动态化监督、管理与把控。从上到下,动态考评需要由“自主考评”“项目考评”“专业考评”组成。其中,自主考评是对班组、施工段、岗位的自主考评,以此作为奖惩依据;项目考评是主管部门对项目建设过程的信息化考评,看项目的承建是否顺利达成目标;专业考评即对工作质量、管理过程、监督管理质量以及绩效考核质量的评价,以此作为奖惩依据。应用三种考评制度,构建出科学分配、多级考评的机制。此外,为了提升员工的参与积极性,还制定出科学的岗位绩效考核方式[4]。总之,信息化管理模式的推行目的是提高项目的施工质量,并以此带动经济效益的提升。应用上述几种举措,能够显著提高员工的主观能动性。
要确保信息化管理工作顺利开展,需要构建一支综合素质过硬的信息化队伍。在“选人”方面,要选择善于利用知识、创造知识的人才。如果不具备人才发展的组织战略结构,及时调整,既要吸引外部人才,也要注意发挥内部人才的工作积极性。招聘人才时,不仅要关注其个人能力,还要关注人才知识分享能力和积极性,选择愿意学习、主动分享的人。同时,构建完善的约束与激励机制,将季度阶段考核、普通月度绩效考核、负责人年薪制以及年度综合考核等内容相结合,制定完善的考核标准,突出管理责任、经营业绩与社会效益的考核,明确量化标准,提高考核工作的科学性,杜绝按资历考核的漏洞,紧跟知识经济时代的发展步伐,为电网基建项目安全水平的提升奠定基础。
在加强电网基建信息化管理的进程中,管理安全保障和信息化建设仍有待完善,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也有待提升。信息化管理能够显著提升电网企业的安全管理能力,值得广泛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