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正飞
甘肃省平凉市泾川县泾明乡人民政府,甘肃 泾川 744300
泾川县泾明乡白家村是建档立卡贫困村,全村共3个村民小组154户645人,耕地面积1 980亩,果园980亩。2014年建档立卡贫困户85户369人,贫困发生率57.2%,到2018年底下剩贫困户1户2人,贫困发生率下降至0.3%以下。1974年,该村牛角沟遗址因出土距今5万年前的“泾川人”化石,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近年来,白家村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按照“科学规划、因地制宜、文旅融合、彰显特色”的建设思路,坚持把美丽乡村建设与乡村旅游开发同步推进,基础设施配套和支柱产业培育同步实施,深度挖掘牛角沟遗址历史文化资源和白家村山水资源,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拓展群众增收致富渠道,初步形成了以“探秘远古文化、回归山水田园、体验民俗风情、记住浓浓乡愁”为一体的乡村旅游发展格局和“山水白家”乡村旅游品牌。
白家村 “三变” 改革试点工作按照省、市、县农村“三变”改革安排部署,积极探索“‘三变’+乡村旅游”,以促进群众增收致富、促进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促进农业产业转型升级为目标,认真研究,紧盯“一个目标”,突出“四个关键”,抓实“四项措施”,严格按照“十步骤30环节”组织实施,全面完成资本确定、量化折股、合同签订、保底分红兑现等改革试点任务。
紧紧围绕实现“三变三促”这一目标,按照“‘三变’+乡村旅游”改革模式,通过“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和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动作用,构建以农民为主体的乡村旅游产业发展平台。通过入股合作盘活自然资源、可经营性资产和人力资本,以股权为纽带整合农村、政府和社会的各种资源要素注入发展平台,形成推动乡村旅游产业发展的合力,实现“促进群众增收致富、促进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促进乡村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目标。
在工作开展中,突出抓好确权、产业、主体、入股四个关键环节,确保“三变”改革顺利进行。
1. 抓确权。把确权作为“三变”改革的前提,结合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摸清存量、分清变量、做实确权,组织乡农财中心和村、组干部组建清产核资工作组,对白家村集体耕地、林地等资源性资产、牛角沟遗址展馆、垂钓中心等经营性资产、道路、文化广场等非经营性资产全面清理核查,并由资产评估小组牵头,依据工程造价对清理出的资产通过召开村民代表会议进行价值评估,查阅资料、咨询专家及相关部门对牛角沟山水资源等资源资产进行价值估算,明晰产权归属,全面公示公开,实行台帐管理,为量化入股奠定坚实基础。
2. 选产业。把选准产业作为“三变”改革的基础,针对白家村现有乡村旅游产业基础,组织党员群众深入学习国家和省市产业政策,赴陕西省礼泉县袁家村、兴平马嵬驿等地考察学习,对照发展现状研究分析,统一群众思想,白家村生态环境好,历史文化和山水资源独特,乡村旅游产业初具规模,发展乡村旅游产业优势明显,符合本村实际、前景广阔,将其作为“三变”改革合作入股产业,通过公司化发展,持续做大做强“山水白家”乡村旅游品牌。
3. 建主体。把培育新型经营主体作为“三变”改革的龙头,学习借鉴陕西省礼泉县袁家村成立公司发展旅游业的成功经验,以白家村独特的历史文化优势、山水资源优势和乡村旅游发展初具规模为依托,扶持引导党员带头人及群众出资480万元,注册成立了泾川县牛角沟文化旅游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作为承接主体。积极为该公司争取文化产业发展项目资金10万元,扶持企业发展,培育搭建了平台。村委会、群众代表与公司讨论协商制定《白家村农村“三变”改革试点工作方案》,确保了工作有序推进。
4. 抓入股。把入股作为“三变”改革的核心,组织乡司法所、农财中心、林业站等人员制定了规范合同样本,协商明确合作方式、合作期限、入股人股本情况、甲乙双方的责任和义务、分红、股权退出方式、违约责任等,规范程序和流程。立足将“死资源”变为“活资产”,激活农村各类资源要素,组织引导村集体将财政资金建成的演艺广场、鱼塘等可经营性资产、牛角沟山水资源及市县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资金入股公司;动员群众将144亩采摘园折股量化入股公司;村集体采取“一事一议”民主决策机制申请财政扶贫资金49.5万元(为83户贫困户、16户低保五保残疾户每户配股5 000元)入股公司,获得保底分红、占股分红,切实增加村集体经济和群众收入。
为确保白家村“三变”改革试点工作顺利进行,乡村严格落实四项工作措施。
1. 加强组织领导。乡党委、政府成立了由乡党委、政府主要负责人任组长,分管班子成员、相关乡直单位负责人、白家村“两委”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三变”改革试点的动员部署、组织实施、衔接协调、自查验收等工作,确保了“三变”改革试点工作顺利进行。
2. 广泛宣传动员。分层次召开乡村干部会、党员群众会,认真学习农村“三变”改革的目的、意义、程序及贵州六盘水“三变”改革典型案例,准确把握“三变”改革内容和精神实质,组织乡村干部上门入户开展宣传动员,累计召开各类会议8场(次),入户宣传160多次,切实提高群众农村“三变”改革工作的知晓率,赢得群众赞同支持。
3. 尊重农民意愿。在工作开展中,按照10步骤30环节流程,抓好摸资产、选产业、培企业、带农户、定资金、商股比等重点环节,在是否入股、入股方式、股份比例等方面,充分征求群众意见,让农民真正成为“三变”改革知情者、参与者、受益者,让农民既获得稳定收益,又增强参与村级发展的主人翁意识。
4. 严格防范风险。在“三变”改革中,坚守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坚守土地、生态等政策底线。建立股份联结机制,引导公司、专业合作社、村委会、农户依法订立合同,并由乡政府鉴证,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风险共同体。在清产核资、折股量化的基础上,采取固定无风险分红和盈利性分红相结合的方式,既确保企业盈利、集体受益、农户增收,又维护农民、村集体和企业合法权益,实现“三变三促”,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通过“三变”改革,激活了白家村的资产资源,实现了乡村旅游产业升级,增加了村集体和群众的收入。
引入市场机制,按照“群众自愿、无股不入”的原则,村集体将财政资金建成的农家乐、商业门店、鱼塘、牛角沟遗址展馆、民俗农耕馆、戏曲舞台及演艺广场、停车场等可经营性资产折股量化50万元入股公司,将牛角沟山水资源折股量化30万元入股公司,将市县配套的10万元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资金入股公司,盘活了集体资产资源资金;2户群众将自建的商业门店折股量化入股公司,81户群众将144亩采摘园折股量化入股公司,全村入股农户131户,占总户数的85.1%,盘活了自然资源、存量资产、人力资本,有效破解了乡村旅游产业发展融资难和资金短缺问题。
通过“三变”改革,为乡村旅游产业发展壮大培育了市场主体,搭建了市场主导的产业发展平台,推动了乡村旅游产业市场化、公司化发展。公司投资50多万元建成水上游乐场1处、农家乐1家、土特产门店3家,引资80万元新建儿童游乐场1处,招商新增农家乐、儿童玩具店、金融网点6家,开发白家黄酒、农村手工艺品等特色旅游纪念品12种。同时切实加强规范管理,制定了景区卫生保洁、安全管理、游客投诉等制度,旅游内容进一步丰富、服务功能进一步健全;多方宣传推介,举办泾川县“山水白家”踏青旅游季暨农民趣味运动会等活动,定期开展皮影、戏曲等民俗表演,通过网络、电视、报刊等形式开展宣传推介,“山水白家”乡村旅游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进一步提升。
通过“三变”改革,把贫困群众与企业、合作社等经营主体有机连接起来,拓展了贫困群众生产空间和发展空间,尤其是为整户无劳动力的贫困户创新了新的扶贫产业模式。全村入股贫困户91户,其中83户每户配股5 000元,年可增加收入2.49万元以上;土地入股贫困户51户,入股土地91.78亩,年可增加收入2.75万元以上;公司聘用贫困人口26人,从事保洁、保安、采摘园管理等工作,每年每人可增加收入3 000元以上。同时,通过建立利益联结关系,群众参与乡村旅游产业发展的积极性进一步提高,实现了村庄变景区、农宅变商铺、农民变员工。
在“三变”改革中,白家村将集体可经营性资产、山水资源及上级配套资金入股公司,占股14.31%,获得入股保底分红1.54万元,进一步增加了村集体经济收入。全村参与“三变”入股农户获得分红12.57万元,同时公司解决群众就业38人,年可增加群众收入19万元以上,进一步拓宽了群众增收致富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