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亚妮
中共宁县县委党校,甘肃 宁县 745200
宁县是一个总面积达2 653km2,耕地面积为96万亩,人口54万人的传统的农业大县,但是由于受资源因素、制度因素、资本因素、人的因素等因素的影响,“三农”问题已成为宁县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瓶颈”。近年来,宁县县委、县政府坚持把城乡环境综合整治作为“三农”工作的有力抓手,部署实施美丽家园建设大行动,城乡面貌得到极大改善。各乡镇和相关部门围绕群众最关心、最急需解决的环境卫生脏乱差问题,在规划谋划、宣传发动、特色建设、全域治理、基础保障、机制建设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推动乡容村貌越来越干净、整洁、靓丽。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确定了包括“生态宜居”在内的二十字总要求。十九届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2019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又聚焦乡村振兴战略。近两年,全县上下深化思想认识、增强行动自觉,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作为做到“两个维护”的具体体现、“三农”工作的重中之重、增强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的主要途径、提升农村整体形象的现实需要,普遍重视程度高,推进落实有序有效。
该县立足工作实际,通过组织各乡镇和相关部门负责人外出天水市清水县、浙江省桐庐县和安吉县、市内兄弟县(区)参观学习,广泛征求干部群众意见建议,突出重点进行全方位的研究谋划。结合美丽家园建设大行动,研究提出以产业美、人居美、环境美、风尚美、人文美为目标,以“五化工程”(全域规划科学化、环境治理靓丽化、产业培育特色化、基础服务普惠化、民风习俗淳朴化)为主抓手,以乡(镇)“六化”(规划布局特色化、设施功能齐全化、产业开发规模化、环境建设生态化、社会服务便民化、人居聚集社区化)、村庄“六好”(经济发展思路好、集体经济收入好、村容村貌环境好、崇尚文明村风好、班子工作业绩好、民主管理机制好)为标准,打造“一村一景观”“一线一风景”,建设美丽幸福新宁县的工作思路,为推进整治工作提供了方向支撑。坚持规划引领,突出“六条示范线”(长庆桥-焦村西沟、长官高速出口-米桥、县城-北川、县城-南义、县城-瓦斜、县城-九岘)、58个示范村和60个贫困村,邀请专家规划设计、组织群众参与监督,编制或修订了建设规划,完善了《宁县美丽家园建设标准》,提出了管用有效的推进举措,使各项工作有章可循、开展有序。
宁县坚持把抓重点、补短板、强基础作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切入口,突出“三大革命”“六大行动”,普遍工作力度比较大,治理标准比较高,尤其是公路主干线、重点村庄、60个贫困村和东区几个乡镇整体面貌变化较大。“垃圾革命”方面,以全域无垃圾专项治理行动为抓手,盯住重点领域,对陈年垃圾进行了全面清理,对新增垃圾落实了管理措施,基本实现视野之内无垃圾。“厕所革命”方面,自2018年开始先行先试,2019年在8个示范乡镇因地制宜推广了三格化粪池式、双瓮漏斗式两种改厕模式,突出技术标准培训、质量关口把控、引导农户投劳、组织群众监督方面下功夫,使近万户农户用上了干净、卫生的厕所。“风貌革命”方面,各乡(镇)聚焦清脏治乱改差,采取清理、清除、搬迁等综合措施,对公路主干线、乡(镇)街区、村庄和农户庄前屋后四个区域进行了一系列整治,并且种花种草、绿化美化。
近两年,虽然宁县上下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上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较好成效,但与省市要求和群众期待相比,还有一定差距,也存在着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主要是:
少数乡村虽然对农村人居环境集中整治的重要性、必要性和艰巨性认识比较到位,但统筹抓促不够,仍然停留在“搞卫生”“清垃圾”的层面,时紧时松、不推不动。另外部分群众态度没有根本性转变,一些群众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认识不够,处于被动应付的阶段,边集中清理、边无序堆倒的问题没有完全杜绝,整治效果巩固不够好。
“垃圾革命”主要是:一些重点区域保洁频次不够密集,有时地面垃圾较多;一些坳内和塬边咀梢垃圾清理没有常态化,非正规垃圾堆放点未彻底杜绝;一些乡村“户分类、组收集、村存放、县乡处理”的垃圾治理保障体系没有完全建立,尚未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全域无垃圾。“厕所革命”主要是:一些乡村前期发动群众不充分,进展比较缓慢,统筹推进不好;个别乡村培训指导不够到位,个别户厕改造过程中标准规范落实不够严格;一些乡村改厕数据录入相对缓慢。“风貌革命”主要是:普遍存在“重面子、轻里子”的问题,个别乡(镇)公路主干线“五堆”清理力度不够;多数行政村“三堆”清理动静不大,视野之内仍有玉米秸秆,清除残垣断壁有欠账;一些农户庄前屋后乱堆乱放问题突出,少数院落和室内卫生较差。个别乡村种花种草落实不到位,一些线路绿化美化不明显。一些示范村打造过程中,起点标准不够高,缺少文化内涵,特色亮点不鲜明,没有达到预期目标。
一方面,相关制度机制不健全。宣传引导群众参与、管理、监督环境治理还不够扎实,部分群众环保意识不强,没有养成垃圾分类的习惯;一些乡村对财政资金投入依赖性较大,发动社会力量参与不充分。另一方面,执行落实不够严格。少数乡村不学习不执行《美丽家园建设标准》,按照各自的理解进行整治,效果参差不齐;群众监督和社会监督不够到位,一些制度机制在执行过程中打了折扣,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战略和全局高度作出的重大决策。我们必须坚持规划先行、因地制宜、群众主体的鲜明导向,动员各方力量,整合各种资源,强化各项举措,加快补齐农村人居环境弱项短板,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坚实基础。
优化完善抓促思路,以乡村振兴为统揽,以学习浙江“千万工程”经验为突破口和新动力,以美丽家园建设大行动为主线,以全域无垃圾专项治理为抓手,以制度创新为重点,突出农村垃圾污水处理、“厕所革命”、村容村貌整治提升等重点,以更加有力的举措、更加扎实的行动,按期实现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目标。按照点线面、乡村户、人宅产一体协同的原则,建立全方位、立体式的规划体系,推动实现“一村一品”“一村一韵”“一村一景”。强化标准引领,严格落实《美丽家园建设标准》,高质量施工、高效率推进,全力打造“绿的世界、花的海洋,富的产业、美的家园,具有现代气息的乡村田园风光”。
坚持全员参与、干群合力,系统治理、标本兼治,以“全域观念”推动“全域改观”。“垃圾革命”全面落实“五全要求”(空间上全覆盖、时间上全天候、治理上全要素、主体上全参与、考核上全过程),大力推行“四全”模式,广泛引导群众按照“四分法”(易腐垃圾、可回收利用垃圾、有害垃圾、其他垃圾)分类收集处理,健全生活垃圾处理设施,配齐保洁人员、清扫工具、清运车辆,加快构建“户分类、组收集、村存放、县乡处理”的垃圾收集处理体系。按照“四统一”原则,采取工程性措施,加快乡(镇)污水处理管网、站点建设;采取管理性措施,加强污水处理站运行、企业排水监管,并积极推行第三方维护运营模式,严格落实河长(湖长)制,持续改善河流水环境。“厕所革命”坚持群众接受、经济适用、维护方便、不污染公共水体的原则,细化农户、乡村卫生厕所建设标准,严格管控质量,建立管收用并重、责权利一致的后续服务机制,全面开展检查维修、粪污收运和资源化利用。“风貌革命”统筹推进绿化美化,打造村在林中、人在景中的美丽村庄;全面提升村容村貌,采用乡土化、生态化、立体化的办法,由公路沿线向村内实施风貌改造,有条件的村庄实施“穿衣戴帽”,量力而行在重要节点设置特色景观;下拆整治“五堆”、庄前屋后乱堆乱放等问题,全面消除脏乱差。
坚持传统与现代宣传、网下与网上宣传相结合,大力宣传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重大意义,组织各行各业开展丰富多彩的宣传教育活动,营造人人关心、人人支持、人人参与的浓厚氛围。结合脱贫攻坚工作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化“我为美丽家园做贡献”“感党恩、树家风”等主题实践活动,教育引导群众转变传统观念,养成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做到讲究卫生、爱护环境、参与监督。加强乡贤工作,围绕联系关爱、参与服务和融合推进,细化明确乡贤评定标准,全面摸清区域内乡村名人、德尚高人和基层干部的底数,挖掘、整理和宣传乡贤先进事迹,大力开展乡贤评选活动,积极搭建乡贤创业、爱心、交流、帮扶服务和宣传平台,引导广大乡贤为建设美丽家园贡献智慧和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常说一定要“留得住绿水青山,系得住乡愁”,所以,希望大家鼓足干劲,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舍我其谁的使命感、造福一方的责任感,分秒必争,不遗余力。最终实现农村面貌发生美丽蜕变,一个个“环境美、产业美、乡风美、生活美”的新村庄,一幅幅幸福美丽的乡村新画卷徐徐展开,奋力开创农村人居环境建设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