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县美丽乡村建设的思考与建议

2020-12-21 12:56
甘肃农业 2020年2期
关键词:礼县美丽农村

吕 静

中共礼县县委党校,甘肃 礼县 742200

一、建设美丽乡村的重大意义

建设美丽乡村是建设美丽中国的关键。建设美丽乡村,是农村地区建设美丽中国的具体行动,有利于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有效提高农业资源利用率,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业发展道路;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符合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要求,契合了农民群众过上幸福美好生活的殷切期盼,对农村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美丽乡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以礼县为例,美丽乡村建设各地成效显著,乡村整体面貌焕然一新,直接带动了乡村旅游业的兴起,但仍然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

(一)思想认识不够明确

多数群众对美丽乡村建设的认识不到位,“等、靠、要”思想严重,存在“上热下冷”“干部干、群众看”现象。有些群众法律意识淡薄,在房屋修建中不信科学信迷信;在环境卫生保护中乱扔乱丢垃圾,破坏设施,对棚舍整治不理解、不配合、不支持,甚至存在抵触情绪。少数乡镇、村干部对美丽乡村建设认识有偏差,认为做好农房改造就是建设美丽乡村,而对农业产业开发、农民增收、乡思乡愁没有引起高度的重视,存在顾此失彼现象。

(二)整体规划不够完善

美丽乡村建设的系统性、前瞻性、多样性不够。多数乡(镇)在实施过程中没有充分挖掘当地文化元素,互相参考,缺乏乡村特色。

(三)主导产业乏力

绝大多数村庄没有主导产业,农业经济特别是集体经济困难,与美丽乡村的要求相差甚远。一方面产业缺乏新型经营主体的带动,农民还没有真正被组织起来;另一方面,特色产业小而分散,效益不明显,对美丽乡村建设还不能发挥支撑作用。

(四)建设资金不足

特别是贫困县,能够带动县域经济发展的工业企业几乎为零,财政资金紧缺。国家涉农各类项目都要求专款专用,审计监管严格,资金整合难度较大,美丽乡村建设任务依然非常艰巨。

(五)后续管理不力

一些乡镇、乡村,“重建设、轻管理”“一边建设一边破坏”的情况时有发生。基础建设、产业培育等硬件建设进展较快,制度建设、治理有效方面相对滞后。

三、美丽乡村建设的建议

(一)因地制宜,规划引领

美丽乡村建设须充分发挥规划的引领作用,根据各个片区村庄自然、人文资源、产业布局等现实条件,有些村庄应超前考虑旅游基本要素,在空间布局、建筑形式上,规划应充分体现与自然景观完美融合、浑然一体,并且突出特色,突出重点,有序推进。规划的落地实施是关键,依据规划申报项目,争取省市的立项支持。只有把美丽乡村建设成“美丽经济”的重要载体和各具特色的精品工程,才能经得起实践、历史的检验。

(二)整治环境,生态宜居

大力实施宜居家园建设行动,不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大力开展农村生活环境整治。严格按照“环境优美、生态宜居、卫生整洁”的总体要求,彻底清理村内的垃圾,解决“脏乱差”问题,努力实现农村环境园林化、家庭院落花园化、村风民风和谐化。加大生态环境治理力度。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实现投入品减量化、生产清洁化、废弃物资源化、产业模式生态化。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严格实行对山体、森林、河流等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综合治理。优化村庄布局。划定农村禁建区、限建区和适建区,解决乱搭乱建的问题,纵深推进拆危治乱清零行动,加强农村危旧房整治。注重保护、留住乡愁。加大传统村落民居和历史文化名村名镇保护力度,弘扬传统农耕文化,提升田园风光品质;推进村庄绿化,建设绿色生态村庄。

(三)结合实际,设施配套

从村级实际出发,继续完善农村基础设施,集中力量重点解决污水乱排、公用设施缺位、通讯设施建设的问题。由于省市项目的实施,礼县乡村通村道路、巷道大部分已硬化,但没有污水排放和处理设施,污水只能排在路面上,影响周围环境,也给群众生活带来不便。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应根据村庄人口数量、供水规模,合理选择、设计排放路线,或建设乡村污水处理设施。同时要解决好群众的生命线——饮水安全。再是公用配套设施的缺位,如群众集体文娱活动广场、公用场所、晾晒场、公厕、防灾避灾场所等应统筹规划建设,保证满足民众对公用场所的需求。加强农村通讯设施建设,鼓励和引导广电、电信、联通、移动公司架设线路,做到农村网络全覆盖。

(四)依托资源,梯次推进

充分利用各乡(镇)独特自然资源、文化资源,分期分批打造。如礼县美丽乡村建设,依托秦皇湖旖旎的湖光山色、泥塑、高台社火、秦腔等丰富文化积淀,强力打造休闲度假型美丽乡村;依靠厚重三国文化,建设三国文化观赏型美丽乡村;借助60多万亩礼县苹果花海,利用“苹果花开、探秘秦源”文化平台,打造产业兴旺带动型美丽乡村;在湫山一带凭借优美的自然风光,打造生态旅游农事观光型美丽乡村;在洮坪凭借当地森林、草原、飞瀑、北山温泉、大河边马场、藏民族风情,打造原始农业旅游型美丽乡村。美丽乡村建设可按照“达标村”“示范村”“精品村”目标,逐级提升,逐年打造,梯次发展。

(五)保持底色,文化传承

美丽乡村建设,既要“塑型”也要“铸魂”,文化是乡村的灵魂。必须立足自身条件,在“保留乡村风貌,留得住青山绿水,记得住乡愁”上下功夫。“加强对遗址遗迹、宗族祠堂、田野文物等乡村文化地标资源的开发保护,传承乡村文脉,让广大村民在精神上有归属感”。同时,注重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完善农村文化公共服务体系,丰富农民精神生活,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要。

(六)选好路子,产业支撑

美丽乡村建设,把“村美”与“民富”有机统一起来,按照“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游则游”原则,选好产业发展门路,充分利用、盘活资源,激发村民干事创业热情,释放乡村发展活力,打造“美丽经济”。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推动农业朝着优质化、绿色化、产业化、品牌化方向发展。发展乡村旅游,有条件的村庄,村两委班子带头或鼓励村民利用建成的美丽村庄发展乡村民宿、乡村旅游,通过实践探索,不断丰富经营项目和旅游业态。发展壮大集体经济,通过“三变”改革,发展彰显乡村自身优势的集体经济,增加村级财政收入和农民的财产性收入。

(七)创新体制,机制保障

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是一项长期任务,必须靠有效机制来保障。整合资金保障投入。整合农业科技、文化、交通、水利、扶贫等项目资金“握指成拳”,集中投入,解决美丽乡村建设中资金短缺的棘手问题。同时要建立村民参与的有效机制,美丽乡村建设要强化村民主体地位,积极引导村民自觉参与美丽乡村建设的项目规划、建设、管理、监督和保护环境中。引入市场化运作机制,引导企业、社会各界捐赠、赞助、形成多元化投入,形成建设合力。完善长效管护机制,重建不重管,是乡村建设普遍存在的倾向,要解决一边建设一边破坏的问题,既要从管护机制上入手,有专管人员、有经费保障,也要发动群众的力量,切实做到共建共享、共管共享。

(八)党建引领,人才支撑

农村基层党组织要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思想引领,做好组织宣传发动工作;行动引领,在新产业开发中,党员干部带头抓好产业发展,围绕“民富”这一目标,积极打造“党组织+合作社+党员”党群产业联盟模式,既充分发挥党支部核心作用,又发挥合作社主体作用;在开发乡村旅游方面,党员干部带头参与到乡村农家乐的开办和经营,采取“集体控股、群众参股、农户入股”的方式,带动群众共同致富,壮大集体经济。丰富党员履职平台,发挥无职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美丽乡村建设人才是关键,要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发挥其在农业农村发展中的“领头雁”作用,打造一支新型“三农”工作队伍。要积极吸纳大学生、外出务工返乡青年、退伍军人、农村乡土人才、创业能人投身美丽乡村建设。

猜你喜欢
礼县美丽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力助“礼县苹果”进京推广
驰援
《礼县人大志》出版发行
我们创造美丽
平凡又美丽
谁是最美丽的虫(三)
不可错过的美丽配饰们
新农村 新一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