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火辉 ,李程伟,张建华,陈华玲,李洪波,曾 兵,彭玉辅
(1 江西金乔园林股份有限公司 330203;2 江西省蚕桑茶叶研究所,江西南昌)
党的十九大提出必须始终将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坚持优先发展农业与农村,根据乡村振兴的总要求加强产业融合发展,直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务必坚定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并把“产业兴旺”作为乡村振兴的第一要求。《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中也明确提到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点,如果离开产业发展,乡村振兴就将变成纸上谈兵。江西是农业大省,省委书记刘奇提出,努力走出一条具有江西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并指出产业是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主抓手,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点,明确要建设产业兴旺的富裕乡村的目标[1]。“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得到了中央与各省市及地方实践部门的高度重视,理论界也对“乡村振兴”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截至2019年7月,以“乡村振兴”为主题在中国知网上可以检索到17080 条研究文献,许多专家学者对产业兴旺的重要性、内容、评价、制约因素及对策进行了很好的研究,以“产业兴旺”为主题在中国知网上可以检索到404 条研究文献,以“龙头企业”和“乡村振兴”为主题在中国知网上可以检索到10 条研究文献。以花卉种植产业为例,在调查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南昌县黄马乡和抚州市宜黄县两家龙头企业带动乡村产业发展的成功案例及文献查阅,提出以龙头企业带动江西乡村产业发展的建议与措施,旨在为我省农村产业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当前,我国城乡发展不平衡主要表现在农村资源,农村发展不充分主要表现在农村承包地仍以分散经营为主,基础设施不配套,加之劳动力缺乏,导致其产能没有充分发挥[2]。江西省明确了由传统农业大省向现代农业大省迈进的方向,但目前传统农业现代化程度普遍不高,农业投入与产出比(ROI)比较低,农村闲置资源利用差。一方面我们在向现代农业靠拢,另一方面传统农业结构调整、供给侧改革创新步伐缓慢。农业发展资源分布不均也造成发展的区域性差异,如山区和城郊区。不同产业间不平衡,如休闲农业发展势头强劲,山区传统水稻种植业举步维艰。
农业风险是人们在从事农业生产活动时,由不确定因素引起的,对农民的收益可能造成损失的情况,分为自然风险、政策风险和市场风险。一般来说,政策风险发生的概率较小,农业面临的主要风险是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自然风险所造成的产量减少占总产量的比例大约为6%。市场风险占农业总风险的比例大约为45%,已然成为市场经济中农业所面临的最大风险[3]。当前,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江西省农村产业发展的政策风险小,但基础设施落后、产业小而散、缺乏前瞻性、人才匮乏、管理低效的现状没有得到根本转变,所以江西省乡村产业面临的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比较大,尤其是市场风险大。
据调查发现,无论是在新农村建设还是兴修水利、精准扶贫、高标准良田建设、新兴产业发展等方面,农民参与度不够,尤其是一些贫困户没有动力,办什么事都依赖政府,缺乏主动性与积极性。因此,当前大多乡村产业发展过程中基层政府在起主导与主体作用,没有较好地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创新驱动力不足,发展后劲堪忧。
乡村振兴战略、乡村产业发展乃至现代农业的目标实现要靠县乡村三级负责乡村建设的人员和农民。目前,农村的年青人基本都外出打工,在村里留下的都是40 岁以上的人,有的乡村55~65 岁是主要劳动力,普通文化程度偏低,很多村村两委干部年纪都偏大。面对新形势,参与乡村产业发展的人员在市场意识、创新能力、管理水平和操作能力等还存在较大的差距。
产业的发展在靠资金来实现,当前乡村产业发展建设资金来源主要依靠财政和银行贷款,社会资金通过市场参与程度低,农民自身财力非常薄弱,资金是制约乡村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当前,各种客观原因造成现实农民的弱势,对新生事物接受慢,易出现“选择性障碍”,表现茫然或跟风,不知道做什么、怎么做、怎么用力。农民不能聚力,没有方向,产业发展停滞不前一个主要原因是缺少引领,没有带头人和带头企业。
江西省农村产业,尤其是农业还存在分散、管理差、标准化程度低、产品档次低等问题,往往造成生产与市场脱节现象。而龙头企业了解市场,知道市场要什么,能从生产、加工、流通等领域把握产品方向,从而让农业更快形成产业化。
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和全面决胜小康关键时期,江西省农业正处向现代农业转化的阶段,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尤显重要。新形式下,龙头企业在引领农业农产品结构性调整、加快农产品深加工、促进农业一二三产融合、建立新型农业生产方式和销售模式等方面有着较强的优势和不可替代的作用,是江西省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坚力量。
龙头企业有资金、技术、人才和管理的优势,能全流程、全产业链把控并提升农产品品质,引导农民以市场为导向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引导农业生产从增产向提质转变,开发中高端市场。龙头企业的进入,流转农户土地,农民每年有流转费收入。企业建立的“公司+农户”“公司+基地+农户”“公司+合作社+农户”等经营模式,与农户之间建立利益联结机制,提供了新的就业机会,还可进行利润分成,可明显增加农民收入。
4.1.1 基本情况调查。南昌县黄马乡20 世纪90年代是南昌县比较贫困的乡镇,20年来通过发展花卉苗木产业和现代休闲旅游农业,培育了“江西金乔园林股份有限公司”和“江西凤凰沟生态产业有限公司”2 家省级龙头企业,通过“公司+农户”经营模式,打造了南昌县境内第一个4A 景区和“买好苗找金乔”的苗木品牌,是国家田园综合体试点,成功走出了一条“农旅结合”“一二三产融合”的现代农业产业创新发展之路。黄马也因此远近闻名,形成“南看黄马、北看蒋巷”县域格局。
根据调查数据显示,仅上述2 家企业每年就可吸纳了近400 人就业,农民年均增收达1.5 万元以上。同时,旅游业带动了当地果业、传统种植业和服务业的发展,为农民创业创造了机会,产业形成优势互补,达到了企业发展、产业兴旺、农民增收、环境美化、社会和谐的良好效果。
4.1.2 模式分析。南昌县黄马乡“公司+农户“产业发展模式主要是企业租赁或流转村民土地从事花卉苗木生产经营、发展休闲旅游产业,企业在生产经营和管理过程中又充分利用农村富余劳动力,聘用和返租包给农民进行管理,进一步盘活了村中的闲置山地,农民既能从土地中收益,又可在家门口就业增加收入。同时,企业的经营为传统种植业注入活力,形成良好互补的产业生态系统。
在这种模式下,农户不直接参与企业经营,不必承担企业的经营风险,不能直接享受企业年终发展红利,企业和农户形成了三种关系,即“土地租赁关系”“劳动聘用关系”和“产业互补关系”。这种模式有利于农业产业化和产业市场化,但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农民的积极性。
4.2.1 基本情况调查。江西省抚州市宜黄县充分发挥县域建立的省林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江西三农花木园林有限公司”在村产业中的引领和带头作用,积极出台政策,采用“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鼓励和发动该企业在各乡镇发展贫困户从事花卉苗木产业。从2013年至今,该县花卉苗木种植已发展到12 个乡镇,带动400 多农户参与,其中贫困户62 户,农户种植基地面积达100 余hm2,计划打造“一乡一品”的合作社种植方式,并带动南丰县紫霄镇、抚州市临川区部分农户也参与种植,花卉苗木产业也成为该县乡村振兴、产业脱贫的生力军。
4.2.2 模式分析。宜黄县“公司+合作社+农户”花卉产业发展模式主要采取2 种做法,一种是公司与合作社和农户签订合作协议。公司负责提供种苗和技术,合作社和农户按照公司的要求生产苗木,公司按合同价进行产品回收。另一种是公司加政府的产业扶贫方式。乡政府发展贫困村和贫困户进行种植花卉苗木,并给予1000 元/667m2的启动资金鼓励。公司提供种苗和技术,并负责产品的销售,同时还将销售利润的5%返给种植户。
这种模式下,公司和农户形成一种“合作关系”,是利益关联体,公司和农户有明确责任分工,各取所长。农民参与了生产经营,承担一定的风险,也分享了产品增加的价值,农民参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得到了激发,但产品的品质和标准相对较难控制,会加大企业经营的市场风险。
江西是农业大省,拥有乡村人口2154 万人,初步形成了大米、蔬菜、水果、水产、水禽、生猪、肉牛、茶叶、油菜、中药材等十大主导产业,传统农业正在向现代农业转变升级,乡村产业发展的质量将直接影响到我省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龙头企业在资金、技术、创新、市场运作和质量管理以及产品结构调整等方面优势明显,可以与农户形成互补,办政府不能办的事,引领和带领农民闯市场。省内龙头企业在乡村产业发展过程中,成功探索出“公司+农户”“公司+基地+农户”“公司+合作社+农户”等运行模式,已成为乡村振兴、产业发展、扶贫攻坚中重要力量。但目前江西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还比较少,特别是全产业链的大型农业企业少,缺乏引导和鼓励龙头企业带动乡村产业和农户的机制。建议尽快制定相关政策,加快培育本地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引进大型全产业链农业企业,建立发挥企业带动乡村产业发展的机制,以促进乡村产业健康持续发展、农民富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