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存鹏 王凯辉 王兆晓 刘素恩 耿军义 郭宝生 李 丹
(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棉花研究所 河北 石家庄 050051)
河北省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引入油葵,当时由于产量较低,一直发展缓慢,直到2010年以后,伴随着高产早熟优质油葵品种培育成功和农业生产结构以及人们饮食结构优化,河北省油葵种植面积和产量快速增长,种植面积由原来的40万亩增长为100万亩左右,总产由原来的5万多吨增长为20多万吨。目前,葵花籽油已成为主要食用油品种。
在油葵生产过程中,在整地、播种环节上,基本上已经实行机械化作业,个别山坡地等零星地块由于机械无法进入,还采用传统的人畜力作业。收获方式以人工收割、机械脱粒为主,只有部分面积较大地块采取了机械收获,收割、脱粒一次完成。根据市场发展需求和河北省油葵发展现状,本项目组自2011年起开始开展油葵育种与高效栽培技术研究,目前已基本形成了一套油葵全程绿色生产栽培技术,该技术主要针对油葵的播种与采收环节的绿色生产技术进行集成创新,目的是达到省工、高效的效果。
2.1 应用区域。油葵全程绿色生产栽培技术可应用于河北省全域油葵种植区域,且在唐山、廊坊以南地区可与谷子、高粱、玉米、蔬菜复种实现一年两熟,增加种植效益,减少化肥农药投入,减少污染,美化环境,促进乡村生态旅游业发展,加快美丽乡村建设。
2.2 品种选用及注意事项。应选择正规公司生产的药剂包衣种子,品种生育期长短符合当地气候条件。播种地块应避免重茬,注意和玉米、小麦等禾本科作物轮作倒茬。
2.3 整地。在深秋或初冬翻耕土地,避免施用未腐熟的厩肥,减少虫源和病源。通过土壤深松,提高肥水利用率。播种前底施复合肥40~50kg/亩。
2.4 播种时期。冀中南地区春播应尽量早播,夏播应尽量晚播,避免花期和成熟期遇到雨季,花期遇到雨季易造成花粉不育,授粉不良,秕粒多,结实率低,成熟期遇到雨季病害发生严重且易倒伏,尤其是盘腐型菌核病重,造成烂盘,严重影响产量和品质。地膜覆盖在3月上中旬,裸地在3月下旬~4月初,夏播在6月下旬~7月上旬。张家口和承德地区播种期在5月底至6月上中旬,使花期和成熟期错开雨季。亩播种量400~500g,播种深度3cm 左右。
2.5 种植模式。地膜覆盖需采取大小行种植,大行距60~80cm,小行距40cm。露地直播可采取大小行种植或等行距种植,等行距种植行距50~60cm。当出现2~3对真叶时及时定苗,株距30cm 左右,留苗密度4000株/亩左右。
2.6 田间管理。注意浇关键水。现蕾开花期结合追肥,浇足关键水,亩追施尿素和硫酸钾各8~10kg。油葵开花期昆虫授粉不足时,增加人工辅助授粉。将相近的花盘对在一起轻轻摩擦即可,或采用粉扑法,每隔2~3d 1次,可进行2~3次,上午9:00~11:00进行。大面积种植时,可在油葵开花10%之前每5亩地放置1箱蜜蜂授粉,蜂箱与油葵田间距离在100m以内,巢门背风、向阳摆放。
2.7 病虫害综合防控。在河北省油葵自身病虫害较轻,通过调整播期、拌种和机械化集中防治,提高防治效果,减少农药使用。虫害主要防治地下害虫(蛴螬、地老虎等)、金龟子、棉铃虫、盲蝽象、蓟马等,可采取农业防治(秋季深翻等)、物理防治(糖醋液诱杀等)、化学防治(喷药)等措施进行综合防治。可埋撒毒土防治地下害虫,配制糖醋液诱杀白星花金龟。病害主要防治菌核病、黄萎病等,与禾本科作物轮作、适期播种使开花至成熟期避开雨季、合理密度种植、增施磷钾肥、加强田间管理可减轻病害发生。
2.8 及时收获。植株上部茎秆及叶片变黄,舌状花瓣干枯脱落,花盘背面变成黄白色,籽粒变硬饱满时即可收获。收获过早,熟期不足,易造成品质下降,产量降低;收获过晚,籽粒易在田间脱落,影响产量。机械收获后立即在晒场上摊开晒干,人工收获后及时脱粒、晾晒,防止霉烂造成损失。
该技术的实施可增产15kg/亩以上,减少化肥与农药投入50元/亩以上,且在唐山、廊坊以南地区可与油菜、谷子、高粱、玉米、蔬菜复种实现一年两熟,亩产值2500元以上。目前该技术已经在沧州河间、邢台南宫、沙河、承德围场等地实施,示范品种为冀葵1号和冀葵2号。该技术的实施将对河北省油葵产业提质增效、绿色生态发展起到重大推动作用。通过减少化肥农药的投入,减少污染,改善生态环境,油葵的观赏性美化环境,促进乡村休闲旅游业发展,加快美丽乡村建设,社会生态效益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