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小明 冯莎莎 王激清 李文杰
(河北北方学院农林科技学院 河北 张家口 075000)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 是农林院校中重要的一门专业基础课,该课程是以植物营养原理为理论基础,通过植物养分吸收特征和合理的施肥措施,从而提高土壤肥力,增加作物产量,改善作物品质[1]。实验教学是高等教育教学工作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也是提高高校教学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专业基础课的教学过程中开展实验课,对于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具有重要作用[2]。通过优化实验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不仅可以强化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而且对全面掌握知识有重要作用。
1.1 实验项目相对独立,缺乏相互衔接。以往植物营养与肥料实验教学是由相对独立的单个实验项目组成,实验项目之间无任何联系,学生的专业思维能力得不到很好的锻炼,同时也不利于通过植物营养与肥料学实验方法来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1.2 实验内容与专业结合得不够密切。传统的植物营养与肥料学实验通常是基础理化性质的测定,如叶绿素含量测定、植株氮磷钾含量的测定,这些实验只是按部就班的让学生重复实验中的每个步骤,难以激发学生做实验的兴趣及热情。一方面是针对性不强,草业、植保、园艺和农学等专业开设的实验内容基本上类似,并且侧重于对植物养分进行相关分析和测定,不同专业没有选择性的实验项目内容;另一方面是教师一成不变的实验方法使得课堂气氛比较沉闷,不能很好的展现实验内容,与目前培养复合型人才的教学理念有较大出入。
1.3 实验效果不理想,学生积极性差。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 实验传统的教学方式是由教师安排好实验内容和实验材料,学生进入实验室就直接开展实验,由于未参与试验的准备工作,而导致缺乏对实验的整体认识。另一方面在开始实验前,教师会将整个实验内容(包括实验原理、方法、步骤以及计算公式)提前列于黑板上,并详细地讲解每个实验步骤,学生机械性的完成相关实验操作,甚至有部分学生是一边看着试验步骤一边进行实验,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对整个实验过程的把握有所欠缺,同时学生对于实验中出现的问题也只是知其然而不知所以然。
2.1 加强课前预习,提高教学效果。一般来说,教师会在每次实验课前占用五分之一的时间来讲授相关实验原理及步骤,学生只需按照相应的实验步骤进行操作,然后得出结果、撰写实验报告,这种单向的教学方式不仅会阻碍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限制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3],而且在实验课时数大量缩减的情况,学生所能利用的时间也越来越少。为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可以在实验课前发放相关实验视频资料,让学生提前预习。要求学生在预习时明确实验目的,找出试验中的重难点。教师在正式课堂上通过设置一系列的问题,来考查学生的预习效果以及对实验的整体掌握情况。通过这种方式,不仅可以让学生更为直观地了解了实验的整个流程,而且对于重难点也容易理解和掌握,从而提高实验教学效率。
2.2 注重实验分析,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以前的实验考核中,教师主要依据学生是否获得正确的实验结果,这种固定式的考核方式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动手和思考能力。基于此,可以通过课堂讨论和实验报告分析等方式来考核学生对实验的掌握情况。首先,在实验过程中如果遇到一些不确定问题,比如同规格的三角瓶、烧杯、容量瓶三种能否替换,凯氏定氮仪的开关机顺序等等,及时针对这些问题展开相应的讨论。其次,在实验结束后向学生提出问题,比如“怎样才能降低实验中的误差”“有哪些试剂可以被代替”“如果重新开始实验要注意什么问题”等等。最后,让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并且在实验报告中将分析的结果和问题逐一列出。
对于实验的评定要侧重对实验结果的分析能力,以及对有关问题的解答水平。重视对实验结果的分析,不仅可以考查学生是否掌握实验,还能提升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对将来科研工作的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2.3 调整考核方式,提高学生重视程度。注重实效性是实验教学考核的基本要求,因此需要对整个试验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考核方法。在以往教学中,实验课成绩一般占比较少。同时实验课的学生人数较多,指导教师无法准确的评判每位学生对实验的掌握情况。因此,教师主要通过实验报告质量的好坏作为学生实验成绩的评判依据,学生也认为要想拿到高分最重要的就是写好实验报告,无形之中就形成了“轻实验重报告”的现象。面对这类情况,首先,要增加实验成绩比重,从实验权重上让学生重视实验;其次,注重学生的日常表现,在实验课堂中进行抽查考核并将考核成绩纳入实验总成绩当中,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实验积极性。为了在抽查过程中节省考核时间,只对实验中的关键步骤进行考核,对一些操作或反应时间长的过程用语言进行叙述即可。比如“利用钒钼黄比色法测定植物磷含量”实验,在考核显色环节时,只需要操作到加完指示剂和反应剂后定容,添加显色环节和比色环节可以通过语言形式来描述;最后,提高学生对实验的参与度,将学生进行分组,抽查时仅考查组内一名学生,以该学生的考核结果作为整个小组的成绩,通过这种方式来督促小组成员之间相互监督,共同进步。
2.4 重视实验技能培养,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实验教学是实践教学体系中的核心内容[3]。在实验项目设置上,应充分结合学生的实验能力,前期设置一些简单的验证性实验,后期可以设置一些综合性实验,体现对学科整体知识的运用。比如植物的获取和样本的处理,学生完全可以独自承担这部分实践操作;对于植物样本采集,学生可以按照实验设计统一采集样本,也可以自带样本。在植物养分测定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植株不同器官养分的差异。尽量让学生独立参与解决此类问题,这样不仅使学生对实验目的更为明确,而且可以提高他们的实验兴趣。在实验结束后,及时督促学生总结实验结果,同时结合理论知识,分析实验结果是否准确合理。
2.5 加强课程衔接,提升实验的专业性。植物营养与肥料学实验作为农林专业的基础实验课,与各专业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为满足不同专业学生得到持续有效的指导,通过专业教研室教学研讨,针对不同专业制定相应的实验指导,如农学专业学生可以添设肥料利用率、收获指数等二级指标;草业科学专业学生可以将研究作物改为紫花苜蓿、燕麦等,加强不同专业之间的衔接,不仅能保证实验的顺利开展,还能提升实验的专业性、针对性,使植物营养与肥料学实验与其他专业结合得更为紧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