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星
2018 年, 某珠宝品牌与我的爱豆合作,出了一款价值2099元的联名项链。彼时家里经济拮据,即便如此,我仍向大学舍友小兰借钱买了项链。
回到群里,大粉的号召还在滚动:“大家一定要买项链,买得越多,数据越好看,才会有更多品牌方看到哥哥的商业价值。”不知怎的,我竟感到一些惆怅,怀疑这些信息是否真的跟我有关。
早在2016 年,我就开始关注我的爱豆。当时爱豆出道时间短,人气还在积累阶段,我最初也只當打发时间,加几个散粉群,跟着瞎起哄而已。谁知入坑不久,网上开始流传爱豆的黑料。黑料在营销号的转发下,像山火遇上大风,一下蔓延起来,越传越真。
群里的氛围顿时无比紧张,据有经验的姐妹分析,黑料很可能是对家放出来的。“我们一定要为哥哥澄清。”于是,我们这些活跃的散粉被拉进人数更多的群,里面有澄清贴链接和控评模板,便于直接复制粘贴到评论区。小粉头说:“黑料很败路人好感,我们要多控评,把黑料压到下面。”群里的姐妹如此有纪律地为爱豆努力,我也变得心潮澎湃。
起先,我只为澄清评论点赞,为顶帖出力。但眼看许多路人仍相信黑料,我也加入了战斗大军,一连几天都在控评澄清。当我点开评论,看到清一色自家的评论,觉得特别安心,有种大家都在为同一目标努力的感动。
在饭圈,虐粉常有固粉的效果。经历澄清黑料一战,我对爱豆也更忠心了。
但随着我涉足越深,越发现单纯的喜欢远远不够。
那时我主要混迹在散粉群,控评不积极,打榜散漫。这种状态让一些老粉不满,他们在群里对我耳提面命:“演艺圈厮杀这么残酷,上升期艺人的粉丝凭什么佛系?一个个不认真,是要看哥哥被踢出娱乐圈才高兴?”
当今娱乐圈的比拼最看重数据。那些数不清的潜力榜、指数榜,不仅代表爱豆吸引死忠粉的能力,更反映了他的发展潜力。有一次,爱豆的数据PK 败北,有姐妹指着爱豆当天的机场照状态,说:“哥哥知道我们尽力了,所以尽管很失望,也勉强笑着。”大家很心疼。为避免类似事情发生,我开始积极地在超话发帖,再把积分贡献给爱豆。
当我习惯了这一切,才知道真正的考验才刚刚开始。那时,爱豆要参加国内一档知名度高的综艺节目。后援会十分重视,争先开了一条集资通道,要把集到的钱用作节目应援,比如在节目外场拉醒目的横幅灯牌,在内场给工作人员派发礼物,希望他们能多给爱豆一点镜头。
我还在犹豫, 为什么现在追星不仅要控评打榜,还要花钱为爱豆铺路?但大粉说粉丝不给力,爱豆就会糊穿地心,“听说某家粉还给主持人送过金条”。
闻言,我赶紧抛开迟疑,诚惶诚恐地点开链接,转了360 元。从清单看,竟然有不少人给了好几千,最后竟然集到将近6 万元。
那次应援,我们完成得不错。录制当天,爱豆发博感谢粉丝的付出,群里顿时热闹得像过年,“哥哥真暖,为了哥哥一切值得”。
谁知一波刚平一波又起。随着爱豆的代言纷至沓来,大粉号召我们多购买他代言的各种产品,虽然并不需要,但受群里的氛围影响, 我也最大限度地掏钱。与此同时,我的心里越来越没底——追星一年多,爱豆人气上涨不少,粉丝扒出他的同款都价值不菲。而我却为到现场追星,存钱买机票,吃了两个月白粥。这种不计成本的付出,我不知道还能坚持多久。
因为肯花钱, 又按时做任务,没多久我就进了数据组。按照组规,我每天要固定打榜20个,额外还有不定时更新的野榜若干。我们各自完成任务,为爱豆的未来谋划,规范得如同正规公司。唯一不同的是,我们是在用爱发电。
爱豆人气上升后,营销号为了蹭热度,开始发布爱豆的相关微博。但这些动态里,常有黑粉将爱豆的黑料再次翻出来。为了给爱豆保驾护航,我们要将自家评论维持在前排,这就需要更多的点赞数。
因此,大粉呼吁每个粉丝注册10 个小号,一旦有相关微博,必须迅速到场,点赞评论转发一条龙,再切换小号重复操作。
没多久,做数据几乎占据我工作之余的所有时间。那时我报名了教师资格证考试,可我每天一睁眼就签到发帖,争分夺秒地切小号做任务,就连在图书馆也是在狂刷营销号。
这种节奏让我日渐吃力,忍不住偷懒。没想到我很快被群主盯上了,她语气不善地督促:“我会清理一周没发打卡链接的人,做不到的自动退群。”我不敢作声,又恢复了做任务的日常。
因为自己花钱出力,我们反感所有可能阻挡哥哥成为顶流的因素。一旦发现,总免不了一场恶战。入坑早的粉丝,自诩自己花钱多,资历深厚,一旦捕到CP粉,当即火力全开地追骂:“你知道他走到今天有多不容易吗?就知道绑CP,滚!”不仅如此,我们和对家的争端也隔三岔五地爆发,骂战一开始,我们就成群结队地出动,给闹事者发诅咒私信。
开撕时间不定,有时在凌晨,有时在上班时间,每次我都要放下手头的工作加入战斗。我们的诅咒只会换来更恶毒的谩骂,如此往复……那段时间,当我结束彻夜对骂,在凌晨精疲力竭地倒在床上,却毫无以往的兴奋回味,反而被一种莫名的失望和疲惫裹挟。
追星的最初,我只想单纯地喜欢这个明星。可现在,追星成了诸多强制性的任务——我为他花钱,给他打榜,痛骂欺负他的人,比对待自己的人生还要认真。我不禁想,如果我不做任务又会怎样?
到年末,新的比拼又到了。各颁奖典礼的投票通道都陆续开启,明星们忙碌非常,出席典礼、参加活动,粉丝更不能掉以轻心。
这时,各家粉丝都活跃起来。控评组要在话题广场控制评论,数据组搞定投票打榜数据。母亲给我打电话时,我已经连续熬夜一周多,黑眼圈叠成了三层。但母亲对此一无所知,只告诉我,伯母得了甲状腺肿瘤,症状和我有些相似,让我去医院检查。
当时我脖子上鼓起了个小包,没想到检查后,竟确诊为甲状腺结节,必须尽快手术。当我得到结果,一阵心烦意乱,突然觉得连爱豆都索然无味了。
终于,群里有人发现我不再活跃,问发生了什么,我便将事情如实相告。但我的倾诉很快被他们高涨的热情冲刷了,有人说:“每天还是要挤出时间支持一下,动动手指就行,哥哥太辛苦了。”
看到这话我鼻头泛酸:哥哥确实很累,但我就不累吗?我第一次觉得在流量至上的时代,自己被物化成了一个制造数据的工具。
我失望透顶,屏蔽了追星群,开始专心准备手术。手术后,当得知结节是良性时,我如获新生,突然不想再回到过去为爱豆厮杀的状态。我不声不响地退出数据组,又卸掉了追星软件。一时间,生活变得清静,我每天都能拨出一块完整的时间给自己,重新复习教资考试。因为不再有打榜开销,我终于存下一些积蓄。这种把时间和精力投放在自己身上的生活,虽然偶尔单调,却让我备感踏实。
2019 年9 月, 心血来潮的我重新下载微博,发现一切如旧。一些营销号已经进阶成大V,许多粉丝还在活跃,又加入了不少新的活跃ID,他们蠢蠢欲动:“现在哥哥有什么代言吗?想给哥哥花钱,陪哥哥走花路!”我的爱豆又帅气不少,但我看着他已经没有以往的心动。
原来饭圈永远需要年轻血液,我曾经也是这样,自以为有大把的时间和精力可以挥霍。我们的爱维系着庞大的粉丝经济,但我却成了推动机器运转的零件,只换来自己干瘪的钱包和满心疲惫。
幸运的是,我走出来了。
(摘自“全民故事计划”微信公众号,豆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