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圆潮
因为疫情的突然到来,今年湖南卫视的元宵晚会录制现场取消了观众席,首次设置弹幕式观众席。传统电视台与弹幕的首次联手立刻登上了微博热搜,并让这届年轻人爱玩的“弹幕”走向了越来越多的人。
在此之前,以弹幕起家的B站则用一场跨年晚会收获了8000万直播在线观看量、超100 万条的弹幕表白,堪称弹幕界的“超级盛会”。
那么,弹幕究竟是什么?
如果你在20 世纪初提起弹幕,身边的人一定会以为你是一个军事专家。
那时,弹幕是一种广泛应用于战争中的炮兵术语,指以火炮炮弹形成压制屏障以掩护步兵向前推进的突击战术。由于炮弹密集而连绵,几乎在前线形成了一道弹丸构成的帷幕,因而被人们称为“弹幕”。
最早将弹幕从军事领域向文化领域迁移的,是一种被称为“弹幕射击”的电子游戏。这类游戏的共性,是设计者会有意让敌我子弹在屏幕上停留很久,而大量停留在屏幕上的子弹,很容易形成一道帘幕,和战场上的“弹幕”应用非常像,逐渐就被称为“弹幕射击”。
2006 年, 日本二次元网站Niconico 动画上线。独具创新的评论功能, 让其很快脱颖而出——在这里,评论不是显示在视频下方的独立区域,而是以从右向左滑动的形式,在视频特定的时间点出现在画面里。
这个改良取消了视频内容和评论区之间的区隔,虽然评论的发布有时间差,但它们都会在视频时间线的某一个点位出现。这让观众有了一种与很多人同时观看的错觉,参与讨论的热情因此被点燃。甚至会在讨论的过程中形成二次创作,为年轻人自己提供暗语,或是为视频创作者提供粉丝应援梗。
在早期Niconico 的世界里,可以同时出现100 条评论,放在屏幕上遮挡的面积已经很大了,很像当时火爆的弹幕游戏。在视频“レミオロメン「粉雪」”中,第一次出现了“弹幕”的汉字评论,从此“弹幕”这个名字便流传开来。
在深受日本动漫影响的中国,最早的弹幕网站AcFun 成立于2007 年。2008 年3 月,A站模仿Niconico 开放了弹幕功能。不过,在中日两国,“弹幕”的定义还有细微的区别。在日本,只有非常厚重、形成遮挡的评论才叫弹幕;而在中国,一个视频哪怕只有一条评论,也可以被称为弹幕。
到了2010 年左右, 用户大量涌入B 站(bilibili),最终把B站送上了中国弹幕第一站的宝座。而弹幕文化,也随着B 站的扩张, 得到了更多中国视频平台的关注。现在国内的视频网站几乎都开放了弹幕功能。
这种有利于活跃社群气氛,让视频内容承载社交和二次创作的小功能,逐渐成为视频网站的标配。在中国的二次元圈,有一种说法是“80 后玩A 站,90 后玩B 站”。随着00 后长大成人,传统的文字弹幕中,他们的身影也在逐渐增多。甚至,这一届年轻人已经不满足于文字弹幕,他们开始玩语音弹幕。这一切要从去年2 月上线的一款音乐app 鲸鸣说起。
简单来说,鲸鸣是一款唱歌软件,但它又不是一个单纯的唱歌软件,因为它有着极具辨识度的语音弹幕功能。如果你在听的过程中突然触音生情,也想跟唱,就可以点屏幕下方的“按住唱弹幕”,跟着唱两句,一条语音弹幕就生成了。
当然,有的魔音乱入还是会影响整首歌的听觉体验,所以鲸鸣把审核弹幕的权限交给了上传音频的作品演唱者本人。如果你的弹幕得到了演唱者的认可,就能与其同台献唱,如果没被选上,那也是在提醒你回去再练练。
我聽过最感动的一条语音弹幕,是一个妹子全程在为所有合唱的人伴奏,拖在整句歌词的最后配颤音,让整首歌曲的丰满度大大提升。这样一条弹幕,也得到了作品演唱者本人的肯定,成为全曲的一部分,非常有趣。
作为核心功能的语音弹幕也在鲸鸣上发展出了新的玩法:我弹你唱和弹幕串烧。
“我弹你唱”就是由作品演唱者用自己擅长的乐器弹一曲伴奏,邀请观众发弹幕配人声。这实现了很多人被乐器伴奏的音乐梦,也让演唱者的乐器功底得到了出圈展示的机会。
在“弹幕串烧”的玩法里,语音弹幕就不局限于歌曲本身了,观众可以对着画面说出自己的心声,更接近传统弹幕的功能,但表达的方式完全不同,承载的情感也更加丰富。
这一届年轻人极富感性思维,情感和表现的欲望也比过往强了许多。中国的弹幕文化,随着语音弹幕的出现,也迎来了一个新的纪元。
(摘自“地球知识局”微信公众号,本刊有删节,黄鸡蛋壳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