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 晨
(吉林医药学院附属医院皮肤科,吉林 吉林 132013)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累及单侧周围神经的一种皮肤病。因其皮损特点为红斑上呈簇的丘疹、丘疱疹呈带状分布而得名。祖国医学将其归为“蛇串疮”、“缠腰火丹”、“蜘蛛疮”的范畴。本病除典型的皮损特征外,大部分患者伴有神经痛,可表现为针刺痛、灼热痛、甚至刀割样疼痛。其疼痛程度往往与年龄成正比[1],如年老患者多疼痛较为剧烈,常于皮疹消退仍持续疼痛数月或数年;而青壮年患者往往没有疼痛症状或仅有轻微疼痛。现将一则带状疱疹诊疗过程汇报如下。
患者王某,男,65岁,主诉左侧腰胁部出现成簇丘疱疹伴疼痛20天。患者20天前发现其左侧腰胁部出现大片红斑上有成簇丘疹、丘疱疹,于当地卫生所诊断为带状疱疹,予以口服泛昔洛韦、甲钴胺,患者服药1周左右皮疹渐消,疼痛进行性加重,辗转难安、夜不能寐。自行口服止痛药(具体不详),疼痛仍未见明显缓解。遂于皮疹出现后第20天,来我院进一步诊治。刻诊:患者左侧腰胁部皮疹已基本消退,遗留色沉着以及少许痂皮。患者自诉沿左胁下向腹部阵发性针刺样、灼烧样疼痛,并且有全腹胀痛感。神疲倦怠,口唇干燥,食欲欠佳,大便不通,小便黄,舌暗红,苔黄而干,脉弦紧。一诊,辨证属阴液亏损证。方用:生地黄30 g,玄参30 g,麦冬20 g,枳壳15 g,当归15 g,乳香10 g,没药10 g,生甘草6 g。水煎服,日1剂,共4剂。二诊,患者诉自服药第2日起,大便通畅,服药4剂后,腹胀感消失,针刺样疼痛症状明显减轻。口干症状缓解,睡眠欠安,脉虚细。继续顾护津液,调理气阴,上方加黄芪20 g,腹部胀痛针酸枣仁20 g,远志15 g,连翘10 g。水煎服,日1剂,共4剂。三诊,患者精神状态良好,疼痛症状基本消失,诉皮损区麻木感。上方加全蝎10 g,水煎服,日1剂,共7剂。后随访,患者症状消失,精神如常,睡眠良好。
按:该患者皮疹发于左侧腰胁部,始为肝经实热证,未予以及时清肝泻火药物治疗,发病20余日后虽皮疹渐消,但疼痛加重,实为病机由实转虚,肝经火热灼伤津液,燥热伤津,而形成阴液亏损证。阴液受损则胃阴不足、肠燥津亏,患者口唇干燥,大便不通。腹气一旦瘀滞,则气滞、血瘀更甚,正所谓“不通则痛”、“不荣则痛”,是以神经痛日渐明显。
患者一诊时已发病20余日是为带状疱疹后期,热病后期耗伤津液,结合患者腹满胀痛、大便不通等症,给予增液汤加味,其中重用生地、玄参,取其滋阴凉血润燥之功,麦冬既可润肺胃之阴又可润肠燥,枳壳通腑气泻肠热,乳香、没药、当归,此三味养血活血、通经止痛。患者服药4剂,大便得通,疼痛减轻,睡眠欠安,有是证用是方,在原方基础上加入养气安神之品继续调理气阴。4剂后,患者基本康复,皮损区稍有麻木感,加全蝎10 g通经活络,服药7日。经此15剂药后,患者痊愈。
增液汤是由清代温病大师吴鞠通在《温病条辨》中创立,全方只有生地黄、玄参、麦冬三味,组方精炼、配伍严谨,《温病条辨·中焦篇》曰“阳明温病 ,无上焦证,数日不大便,当下之,若其人阴素虚,不可行承气汤者,增液汤主之。”根据此案例患者的四诊情况,辨证分析,患者素体阴虚,带状疱疹初起邪在少阳,未及时疏解少阳热邪,使邪气入内,耗损津液,从而形成热邪内结而发为阳明温病,此时患者虽以神经痛为主要症状,仍需治病求本,顾护阴液,增液汤虽为“增水行舟”代表方,但其不仅仅局限于肠燥津亏便秘之证,也可以运用于五脏阴液亏虚诸病证。
本病多由肝经火毒炽盛、气滞血瘀、湿热内蕴等病机[2]而发生,治疗上也多以清肝泻火、活血通络、清热利湿为主要治疗原则,医者在治疗时容易形成思维定式,须知审证求因、辨证施治的重要性,程钟龄《医学心悟·心痛》中曾说“: 如人果属实痛,则不可补,若属虚痛,必须补之……”结合患者病情,患者左侧腰胁部剧烈的神经痛伴随全腹胀痛,口干,大便不通,小便黄,舌暗红,苔黄而干,脉弦紧。证属阴液亏损,治疗上应从通腑气行大便为突破口,不可苦寒直下更伤阴液,必须滋阴润燥,塞因塞用,故方以增液汤为主方,佐以理气活血之品,滋阴通腑,活血化瘀。腑气一通,则郁热可去一半,稍佐行气活血之品则瘀滞可除,疼痛减轻。
综上,临床应用增液汤治疗带状疱疹神经痛验案一则,可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