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晓琼 福建省尤溪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福建尤溪 365100
仔猪腹泻是指哺乳及保育阶段仔猪在各种致病因素影响下导致粪便稀软不成形,甚至呈水样[1]。随着养猪业向规模化、集约化发展,腹泻已成为影响仔猪成活率的主要原因之一,即使仔猪治愈,也影响其生长发育及日后的生产性能,给养猪业带来巨大危害。笔者通过对规模化猪场仔猪腹泻的病因调查分析,结合查阅相关资料和自身临床实践经验,归纳总结了仔猪腹泻的常见病因和综合防治措施,以期为广大养殖场对仔猪腹泻的防控提供参考。
1.1 非病原性腹泻
1.1.1 营养性腹泻 仔猪肠胃功能尚未发育完全,胃液分泌量少,胃蛋白酶含量低,对营养物质的消化能力不强,当日料中的粗蛋白含量超过25%,油脂、食盐和纤维素含量超标,维生素及微量元素含量不足,钙和磷比例失调,饲料存放时间过长或霉变,青绿饲料或轻泻饲料比例过大,饲料配方不科学,饲料原料不稳定或含有棉酚、抗胰蛋白酶等有害物质都会诱发仔猪腹泻。如仔猪日粮中缺乏维生素B1、维生素B2、烟酸等维生素和锌、铁、硒等矿物质元素时会引发仔猪代谢障碍,消化酶活性下降,消化功能紊乱,导致消化吸收能力降低,致使仔猪胃肠道内食糜堆积从而引发腹泻。
1.1.2 强制性管理措施引起的应激性腹泻 断乳、分群、组群、换料、捕捉、阉割、免疫接种等强制性管理措施的实施,以及温度骤变等都会对仔猪产生高强度应激,引起体质下降、消化不良而诱发腹泻。特别是仔猪断乳时对生活环境、心理和营养突然改变不适应,易产生应激,亦会不同程度影响肠道微生态环境,导致仔猪食欲下降和消化不良,进一步引发腹泻。
1.2 病原性腹泻
1.2.1 细菌性腹泻 常见的细菌性腹泻有由大肠杆菌导致的仔猪黄痢和白痢、魏氏梭菌引起的仔猪红痢和沙门氏菌引起的仔猪副伤寒。1~3日龄仔猪易患仔猪黄痢和仔猪红痢,发病急,病死率高。仔猪黄痢患猪粪便多呈黄色水样,含有少量凝乳,并带有小气泡,有腥臭味,胃肠表现为卡他性胃肠炎;仔猪红痢患猪粪便呈灰黄色或灰绿色,后变为红色糊状,臭味很浓,病变主要发生于空肠,肠内充满红黄色或暗红色内容物,肠内有大量气泡。10~30日龄仔猪易患仔猪白痢,发病率高,但致死率低,粪便呈白色、灰白色、淡黄绿色或灰褐色,粥状,有腥臭味。1~4月龄仔猪易患仔猪副伤寒,粪便带血,急性时常表现为败血症状、突然死亡,慢性型剖检发现盲肠、结肠、回肠出现坏死、溃疡、糜烂,肠壁增厚。
1.2.2 病毒性腹泻 常见的病毒性腹泻有传染性胃肠炎、流行性腹泻和轮状病毒病,临床表现为水样腹泻、厌食、呕吐、脱水、消瘦,日龄越小病死率越高。传染性胃肠炎和流行性腹泻多发生于冬春季节,传染性胃肠炎多发于10日龄内仔猪,粪便呈黄色或灰绿色,内含未消化的凝乳小块;流行性腹泻粪便呈黄色或灰绿色;轮状病毒病8周龄以内的仔猪易发,粪便呈黄色、灰色或黑色,为水样或糊状。
1.2.3 寄生虫性腹泻 引起仔猪腹泻的寄生虫有蛔虫、弓形虫、小袋纤毛虫、鞭虫和球虫等。在规模化猪场,以球虫感染引起的腹泻最为普遍,以7~21日龄仔猪多发,粪便呈黄色或灰色,偶尔由于潜血而呈棕色,后逐渐呈水样。
2.1 优化饲养环境 良好的饲养环境可有效减少病原微生物含量,切断传播途径,对预防仔猪腹泻有着重要作用。因此,猪场的产房和保育舍要设计建筑高床,并实行“全进全出”,配备必要的供热保暖和通风换气设备,确保产房和保育舍内温、湿度可调可控,尽量给仔猪创造良好适宜的生活环境。产房和保育舍要勤打扫、勤清粪,器具定期清洗并彻底消毒,冬春季节产房和保育舍仔猪生活区域禁止用水冲洗,可用浸有消毒水的拖把及时拖擦干净,产床底部和走廊最好铺上生石灰吸潮,保持产房和保育舍冬暖夏凉、清洁干燥、空气清新。
2.2 加强母猪饲养管理 根据产前、产后不同生理阶段配制全价日粮,饲料要讲究卫生和保证质量,不喂发霉、变质饲料,并按不同生理阶段确定饲喂量,以满足其营养需要。产后母猪要根据带仔数和体况做到看猪喂料,确保母猪吃料正常,一般从产后第3 d逐渐增加喂料量,到第7 d后实现自由采食,做到少喂勤添,实行多餐制,日饲喂4~5次,尽可能提高哺乳期母猪的采食量,同时供足清洁饮水,保持清洁卫生、安静环境,促使母猪分泌质优量足的乳水,保证仔猪吃足初乳、吃好常乳,确保仔猪通过母乳获得相应的免疫抗体从而提高抗病力;每天细心观察母猪精神、饮食、哺乳、粪便等情况,发现乳房炎、子宫炎、腹泻等病症时要及时治疗。
2.3 强化仔猪饲养管理 仔猪出生后(1 h之内)要尽早吃上初乳,对弱仔或初产及母性差的母猪,须人为进行辅助哺乳;出生3 d内做到固定乳头吮乳,确保每头仔猪吃好常乳。出生后5~7 d开始诱导补料,对不愿吃者,可将料涂到仔猪嘴内,让它自已去嚼,反复数次就能自行吃料;10日龄后逐渐补充高品质的全价乳猪料,做到定时饲喂,每次以仔猪在30 min内吃完为佳。仔猪哺乳期控制在21~28 d、体重达7 kg以上进行断乳,在计划断乳前5 d,母猪逐步减料,并逐渐减少哺乳次数,促使仔猪多采食。断乳和转群选择在晴暖天气进行,断乳后仔猪按大小、强弱进行分群,每群15~20头、每头占栏舍面积不少于0.3 m2;断乳当天部分仔猪会出现少吃料或拒食,但到第2 d因饥饿会出现食欲猛增,要注意控制仔猪采食量,每次只让仔猪吃8~9成饱,防止过食引起消化不良而引发腹泻。注意做好防冻保温工作,保证产房舍温在20℃左右、仔猪保温箱32~28℃,保育舍环境温度必须保持在26℃以上,无穿堂风,这对冬春季的初生仔猪至关重要;调教好仔猪定点休息和排便习惯,减少疾病传播;合理安排仔猪阉割、免疫注射、断乳、换料等强制管理实施时间,换料要经3~5 d过渡期,尽量消除或降低应激反应。每天注意观察仔猪的精神、活动、采食和粪便,发现病、弱仔猪后及时隔离治疗。
2.4 科学合理进行免疫接种 依据当地及自场疫病发生情况,科学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并认真组织贯彻落实免疫责任,最大限度地降低因场内员工执行不力和免疫操作不规范而造成的免疫失败。在认真做好猪瘟、伪狂犬病、蓝耳病、圆环病毒病、口蹄疫等疫病的免疫接种基础上,每年10月初对所有种猪进行3~4次(每次间隔20 d)猪传染性胃肠炎、猪流行性腹泻、轮状病毒二联或三联灭活苗或弱毒苗免疫接种(先免疫2次活疫苗,后免疫2次灭活苗),母猪在产前35 d和15 d左右各注射1次大肠杆菌K88、K99、987P 三价灭活苗或 K88、K99双价基因工程苗[2],使其产生足够的免疫力,让哺乳仔猪通过吃母乳获得抗体,预防控制仔猪早期感染。
2.4 合理使用药物预防 有计划使用药物预防,是对疫苗免疫的补充和保健措施。母猪产后当天注射抗生素和催产素,有利于促进子宫复原,预防产后感染,确保乳汁质量。仔猪吃初乳前滴服黄连素注射液1~2 mL或庆大霉素1 mL;3~4日龄肌注含硒牲血素和维生素B12各1 mL;3~5日龄时口服抗球虫药物(如百球清1 mL)。补料期间可在饲料中适当添加微生态制剂(禁止与抗菌药物合用)、酸制剂、酶制剂等,有利于调理消化吸收功能和胃肠道内有益菌生长,抑制有害菌繁殖,保持胃肠道微生物平衡,消除因消化不良引起的腹泻。对于细菌性腹泻较严重的猪场,仔猪可采取“三针保健”如用长效土霉素等按说明书用量分别在3日龄、7日龄和21日龄各注射1针,或者在饲料或饮水中按说明书添加氟苯尼考等抗菌药物,可有效预防细菌性腹泻及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母猪在分娩前半个月进行产前驱虫,仔猪在断乳后1周和2月龄时各驱虫1次,驱虫药物应选用对体内外寄生虫均有驱杀作用的广谱复方制剂,驱虫期间每天清理粪便,消毒猪舍,杀死虫卵和成虫,提高驱虫效果。
2.5 仔猪腹泻的治疗 仔猪腹泻是一种多因子性疾病,但引发仔猪腹泻常与饲养管理不当有关。因此,要坚持“预防为主、养防结合、防重于治”的原则,抓实抓细抓好日常饲养管理,饲喂营养全价、配方合理的日粮,不喂发霉变质饲料,注意搞好圈舍清洁卫生、消毒工作,减少一切人为的应激因素,注意观察仔猪健康状况,做到粪便异常早发现,辨别原因早诊断、及时隔离早治疗。
2.5.1 及时隔离,加强护理 无论何种病因引起的仔猪腹泻,都要及时进行隔离饲养,严格消毒,病死猪及其排泄物进行无害化处理,防止疫情扩散。提高舍温3~5℃,保持圈舍清洁干燥卫生,固定饲养工具,专人饲养,精心护理。对刚出现腹泻症状的仔猪,让其停食1~2 d,但要及早供饮温热(35℃左右)口服补液盐水,有条件的可补喂些热米汤水,防止脱水和保护胃肠黏膜,同时,立即在哺乳母猪料中添加抗菌药物、抗病毒中草药如氟苯尼考、大蒜素、银翘散等,通过哺乳母猪采食药物后经母乳传给仔猪,这样有助于缩短病程,提高疗效,降低病死率。
2.5.2 细菌性腹泻治疗 临床上可选择氟苯尼考、硫酸新霉素、硫酸阿米卡星、硫酸安普霉素、恩诺沙星、磺胺类药物等拌料投服或灌服,严重者进行肌注,并配合应用收敛止泻、助消化药物,连用3~5 d;对腹泻时间较长、脱水较严重患猪可采用5%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10%氯化钾、5%碳酸氢钠注射液按20∶1∶5的比例配合,按仔猪体重5%量进行静脉或腹控注射[3];有条件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敏感药物,以提高疗效、节省成本。
2.5.3 病毒性腹泻治疗 产房仔猪发生病毒性腹泻时,对达到2周龄以上仔猪进行断乳,使用代乳品进行哺喂。按说明书用量灌服杨树花口服液或络合碘制剂,结合内服思密达粉或硅铝酸盐和氟苯尼考等抗菌药物,对腹泻严重患猪配合肌注硫酸阿托品或猪用干扰素等,以减轻腹泻症状,控制细菌感染;对脱水较重的仔猪最好通过腹腔补液法进行补液。
2.5.4 寄生虫性腹泻治疗 哺乳仔猪出现球虫性腹泻可灌服百球清或5%三嗪酮悬液0.5~1 mL/次.头,连用2~3次,对腹泻严重患猪配合肌注磺胺类药物(如磺胺-6-甲氧嘧啶注射液)。由小袋纤毛虫、猪三毛滴虫等引起的腹泻,可选用甲硝唑(30~50 mg/kg饲料)、地美硝唑(20~40 mg/kg饲料)等药物拌料口服进行治疗,每天1次,连用3 d[4];猪毛首线虫、蛔虫等引起的腹泻,可使用阿苯哒唑(5 mg/kg体重)内服,连用3 d,个别严重的患猪,结合内服或肌注肠道类抗菌消炎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