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统计局日前发布消息称,2020年1-4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28.31万亿元,同比下降9.9%。采矿业主营业务收入11461.8亿元,同比下降9.4%。
其中,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924.2亿元,同比下降10%,较前2个月收窄2.7个百分点;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316.7亿元,同比下降13.8%;黑色金属矿采选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052.5亿元,同比增长1.1%;有色金属矿采选业为688.5亿元,同比下降12.2%;非金属采选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887.5亿元,同比下降8.9%;其他采矿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1亿元,同比下降50.8%。
2020年1-4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12597.9 亿元,同比下降27.4%,降幅比1-3 月份收窄9.3 个百分点。采矿业实现利润总额1110.1亿元,同比下降35.2%。
其中,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实现利润总额614.4亿元,同比下降27%,较前2 个月收窄2.9 个百分点;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实现利润总额280.1 亿元,同比下降56.4%;黑色金属矿采选业实现利润总额77.6亿元,同比增长40.3%;有色金属矿采选业实现利润总额70.0亿元,同比下降31.8%;非金属采选业实现利润总额73.1亿元,同比下降2.9%。
此外,2020 年1-4 月份,煤炭开采和洗选业营业成本4231.3亿元,同比下降7.4%。采矿业营业成本8434.7亿元,同比下降5%。
日前,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发改委和中国证监会联合发布《绿色债券支持项目目录》(以下简称《新绿债目录》)的征求意见稿,剔除了煤炭的清洁利用,同时还首次纳入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技术。
绿色债券是指将募集资金专门用于支持符合规定条件的绿色产业、绿色项目或绿色经济活动,依照法定程序发行并按约定还本付息的有价证券。
据了解,2015年12月份发布的《绿色债券支持项目目录(2015 年版)》和《绿色债券发行指引》,为界定绿色债券支持项目范围、规范国内绿色债券市场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是随着我国绿色发展内涵不断丰富、产业政策和相关技术标准的持续更新,上述2 个文件对于绿色债券支持项目范围的界定和技术要求已不能适应新时期绿色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需要。从国家层面看,随着国内绿色债券市场的不断发展,也有必要尽快对2个绿色债券支持项目的范围进行统一,并逐步实现与国际通行标准和规范的接轨。
我国寻求使用绿色融资来支付其向更清洁的增长方式过渡,但先前的目录允许将其提高为“煤炭的清洁使用”,包括去除杂质的选煤厂以及在减排过程中减少污染的技术。
2015 年将“清洁煤”列入清单使我国与全球标准背道而驰,这是一些国际投资者和许多环境组织的争论点。
2019年,我国金融机构为与煤炭相关的项目提供了数十亿元的绿色融资,并且还支持了其他化石燃料项目,包括扩建炼油厂。
绿债目录在修订上不仅考虑了我国产业发展现状,同时也兼顾了国际上对于绿色项目判断的普遍适用标准,在《新绿债目录》征求意见稿中将煤炭清洁利用、火力发电等国际争议比较大的类别剔除,这一举措将提升我国绿色债券国际化水平,有效推动我国绿色债券与国际接轨,吸引更多国际资本,促进我国绿色产业发展。
《新绿债目录》删除了与煤和油等化石能源利用相关的类别,新增了应对气候变化项目类别。具体表现在《新绿债目录》中删除了“非常规油气勘查开采装备制造”“海洋油气开发装备制造”“煤层气(煤矿瓦斯)抽采利用设施建设和运营”“清洁燃油生产”“煤炭清洁利用”“煤炭清洁生产”及“燃煤发电机组调峰灵活性改造工程和运营”等涉及化石能源的类别。新增“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工程建设和运营”这一气候效应显著的类别。
同时还首次纳入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技术。有分析表示,这项调整意义很大,有利于明确传统清洁煤项目并不是绿色属性,也能够提振金融机构对CCUS的信心。
我国是化石能源使用大国,煤炭在一次能源内占主导地位。而CCUS 是唯一一项能够使得煤炭使用实现近零排放甚至负排放的技术路线。实现CCUS技术商业化需要鼓励CCUS投资,促进大型一体化示范项目在各行业进行示范,如电力、水泥、钢铁、炼化等。除了各种政府鼓励性贴标,如示范项目基地、联合实验室、绿色债券等,归根结底要做成大型项目示范还是需要更实在的政策支持,为项目投资者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
近日,国家能源局印发《关于推进关闭煤矿瓦斯综合治理与利用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对关闭煤矿的瓦斯综合治理与利用工作提上日程。
袁亮指出,虽然关闭煤矿残存瓦斯存在重大事故隐患,但也是优质的清洁能源。“如果能将关闭煤矿中瓦斯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不仅能有效利用清洁能源资源,提高关闭煤矿资源开发利用效率,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同时能降低关闭煤矿瓦斯重大事故隐患,对于提高我国煤矿安全水平、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为促进资源综合利用,《指导意见》明确要求“坚持残存煤矿瓦斯资源能用尽用,以用促抽,以抽保安”。但现阶段,关闭煤矿瓦斯治理与利用还面临不少难题。
“难点在于关闭煤矿瓦斯赋存状态的精准探测、智能抽采、高效利用。”袁亮进一步指出,关闭煤矿瓦斯赋存区域多场耦合机制并不清楚;瓦斯区域精准探测与智能抽采技术有待提升;瓦斯综合高效利用技术体系也亟待健全。
根据《指导意见》,到2025 年,要基本摸清全国关闭煤矿瓦斯灾害、资源及甲烷逸散和减排潜力情况,在重点地区推动实施若干个关闭煤矿瓦斯治理与利用试点工程,逐步建立关闭煤矿瓦斯灾害评价、资源预测、抽采利用技术体系和政策保障机制。再经过一个时期的持续努力,建立起较为完善的关闭煤矿瓦斯治理与利用技术标准体系和政策保障机制,力争实现关闭煤矿瓦斯抽采利用初步规模化,具备条件的关闭煤矿能抽尽抽。
《指导意见》确定了评估灾害、摸清资源,综合评价、分类施策,试点先行、重点突破,拓展路径、强化利用,保护生态、协调推进等重点任务;提出“鼓励因地制宜开展关闭煤矿和即将关闭煤矿瓦斯防治和利用试点项目建设”,并要求实现灾害严重关闭煤矿和即将关闭煤矿瓦斯综合治理和利用的率先突破,总结经验后在全国范围内推广。
对此,袁亮指出,“因地制宜”就是要求根据不同情况下残存瓦斯特征、赋存量、地质条件等进行分类治理。以全国五大区为例,晋陕蒙宁甘区可重点开发,华东区和华南区应限制开采,东北区鼓励开发,而新青区则作为资源储备,进行分区域开发利用。
根据《指导意见》,对关闭煤矿将具体分为5 类进行施策:对瓦斯灾害风险大、具有资源开发价值的已关闭煤矿,可利用原有抽采系统或布置地面钻井等方式进行抽采;对现有技术难以抽采利用的已关闭煤矿,应加强管理,防范煤矿瓦斯溢出引发次生灾害;对5年内计划关闭的煤矿,由煤矿企业研究评估瓦斯资源开发价值,并将评估报告和拟定的初步开发方案报所在地市煤炭行业管理部门和自然资源管理部门;对瓦斯灾害风险大且具有开发价值的,可在煤矿关闭前实施井下密封、联通等工程措施,为煤矿关闭后进行瓦斯综合治理和利用提供便利条件;对瓦斯灾害风险较大但不具备开发价值的拟关闭煤矿,严格按照有关要求实施闭坑,并做好瓦斯等灾害的预防工作。
《指导意见》指出,要坚持完善政策与科技创新相结合,优化瓦斯治理与利用的发展环境。为保障煤矿瓦斯综合治理与利用工作有序推进,《指导意见》同时提出优化项目监管程序、规范闭坑技术管理、加快科技创新、完善扶持政策、加强过程监管等措施。
据悉,关闭煤矿瓦斯综合治理与利用项目将被纳入煤矿安全改造专项中央预算内投资支持范围。对此,袁亮建议,应重视国家重大项目规划,将关闭煤矿瓦斯综合治理与利用项目纳入“十四五”国家重大研发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先资助领域。
《指导意见》要求在现有煤矿瓦斯治理与利用鼓励政策基础上,完善关闭煤矿瓦斯综合治理与利用项目在土地、安全、发电上网等环节的优惠扶持政策,探索研究关闭煤矿瓦斯利用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提高治理利用主体的积极性。还鼓励多种社会资本进入关闭煤矿瓦斯综合治理与利用市场;鼓励具有专业队伍和技术的企业及科研机构开展技术服务,推动建立多元化合作模式。
根据部署,在科技研发方面将开展关闭煤矿瓦斯综合治理与利用基础理论研究和资源评价、钻井、抽采、利用、甲烷逸散监测等关键环节技术攻关,形成适合我国地质条件的关闭煤矿瓦斯综合治理与利用技术标准体系。
日前,河北阜平县劣质散煤管控工作指挥部发布提示,2020 年6 月1 日起对入境河北省的运煤车辆不带《煤质检测报告》《煤炭购销合同》这两份资料予以劝返;对携带合法《煤质检测报告》和《煤炭购销合同》且“购销合同”能够证明煤炭目的地为河北省以外省份的运煤车辆予以放行;对携带合法《煤质检测报告》《煤炭购销合同》煤炭目的地为河北境内的运煤车辆进行煤质抽检,煤质检测合格予以放行。
阜平县对入境运煤车辆管控在河北省内并不是特例,之前发布的《石家庄市2020年强化劣质散煤管控工作方案》也提出进入河北省的运煤车辆需持有《煤质检测报告》和《煤炭购销合同》,公安部门负责拦截、引导煤炭运输车辆,并对无《煤质检测报告》和《煤炭购销合同》的运煤车辆进行劝返。市场监管部门负责对符合抽检要求的运煤车辆进行煤样抽检。
而这一举措的目的在于强化散煤输入管控。2020 年是蓝天保卫战收官之年,为打赢蓝天保卫战,河北将集中开展“八大攻坚”,大力实施重污染城市“退后十”攻坚,坚定不移实施去产能和退城搬迁开展散煤整治和清洁替代、重型柴油车污染治理、扬尘面源污染防治、重点污染物深度减排、臭氧污染等攻坚行动,并科学精准的治理重污染天气。
《河北省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方案》要求,加强散煤市场管控,按照部门监管、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和“谁审批、谁监管”“谁主管、谁监管”的原则,严格散煤生产、加工、储运、销售、使用企业监管,强化部门联动执法,加强落地管理,严厉打击销售(包括网上销售)和使用劣质散煤违法行为。严控工业和民用燃煤质量,从严执行国家《商品煤质量民用散煤》标准,省内生产加工企业供应用户的煤炭质量须同时满足河北省《工业和民用燃料煤》地方标准要求。完成散煤清洁替代的区域划定为“禁煤区”,除电煤、集中供热和原料用煤外燃煤“清零”。2018 年生产原煤洗选率达到80%,到2020 年达到90%。加强散煤质量检验,2018年,全省散煤煤质抽检覆盖率不低于90%;提高传输通道城市抽检频次,逐年提升抽检覆盖率,到2020年底,全省销售网点、燃用单位散煤煤质抽检覆盖率达到100%,实现散煤质量全面达标。
2019 年,山西全省煤炭退出产能2745 万t,“十三五”以来累计退出产能11586万t,煤炭先进产能占比达到68%。
山西省人大常委会介绍,全省上下全力推动能源结构、效率、动力、制度变革,试点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
能源供给质量不断提升。2019年,全省煤炭退出产能2745万t,“十三五”以来累计退出产能11586万t,煤炭先进产能占比达到68%。电力产业加快优化升级,2019年淘汰落后煤电机组110万kW,“十三五”以来累计淘汰400万kW。新能源可持续发展能力增强,2019 年底全省风电、光伏装机容量分别达到1251.48 万kW、1087.77 万kW,占全省装机比重分别比2018年底提升1.6个、1.9个百分点。
能源消费体系加快完善。深入实施能源消费“双控”工程,单位GDP 能耗稳步下降,2017-2019年以年均约3.2%的能源消费增速支撑了年均约6.6%的经济增长。积极开展煤炭消费减量替代,清洁取暖改造覆盖210 多万户,11 个设区市建成区实现“禁煤区”全覆盖,完成城市建成区“散煤”清零任务。全省天然气管道里程达到8300km,“三纵十一横”长输管网构架初步形成,燃气使用人口达到2000 万人。全省新能源城市公交车和新能源出租车占比分别达61%、22%。
能源科技创新持续加力。设立山西能源科技创新专项资金。煤炭智能开采、清洁高效利用、智慧能源科技攻关取得突破,光伏异质结组件等技术和产品国际领先;新型煤焦化产业技术工程研究中心成为全国煤炭行业4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之一;分两批面向国内外发布21 个能源重大科技专项;形成以瓦斯发电为主的煤矿瓦斯分质梯级利用模式,瓦斯利用率稳步提升。
能源体制改革深入推进。“1+14”电力体制改革政策体系基本形成,市场化交易电量占比超过60%,输配电价改革坚实落地,现货市场、增量配电等重点改革稳步推进。一般工商业平均电价降至全国最低,累计为企业减轻用电成本约283 亿元。建立煤层气矿业权退出机制,累计核减不达要求的煤层气区块面积1417km2,在全国首次市场化配置煤层气资源。出台煤层气勘查开采管理办法,启动煤层气增储上产3年行动大会战,2020年一季度,全省煤层气产量同比增长5.1%。
能源开放格局不断拓展。成功举办太原能源低碳发展论坛,召开全球新能源企业500强峰会,打造高端能源企业交流合作国际平台。世界银行山西能源转型和绿色增长发展政策贷款项目、山西省与国家能源集团的战略合作正积极推进。积极探索股权联结跨省区电力合作新模式,建立与河北、浙江等省能源战略合作关系,2019 年全省净外送电量991.3亿kWh,创历史新高。
日前,达拉特发电厂煤电一体化五期1 台100万kW 机组扩建工程项目取得内蒙古自治区能源局文件,正式获得核准。至此,2020 年蒙西地区自用煤电规划中已有3个项目在2020年获得核准。
据悉,金山热电厂2×66 万kW 扩建项目计划6月初开工;蒙泰东胜热电联产二期2×66万kW项目、华能达拉特发电厂五期1×100万kW项目也将于年内开工建设,2022年建成投运。
金山热电厂2×66万kW扩建工程于2020年4月20日获得核准,由内蒙古能源发电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投资建设,该项目总投资50 亿元,在一期2 台30万kW 机组的基础上扩建2 台66 万kW 高效超超临界间接空冷抽汽凝汽式汽轮机,同步建设烟气脱硫脱硝装置。
华能达拉特发电厂五期1×100万kW超超临界燃煤空冷发电机组项目于2020 年5 月26 日获得核准,由北方联合电力有限责任公司投建。2020年将先期建设1 台100 万kW 超超临界燃煤空冷发电机组,“十四五”初续建另1 台100 万kW 超超临界燃煤空冷发电机组。
蒙泰东胜二期2×66万kW热电联产项目于2020年5 月8 日获得核准,该项目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东胜区北郊宋家渠,建设单位为内蒙古蒙泰集团有限公司,该项目估算静态投资409541 万元,建设2×66万kW超临界燃煤供热机组,同步建设脱硫、脱硝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