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和平
(河北省宽城满族自治县冰沟林场 河北 宽城 067600)
近年来,随着承德地区森林资源的深入开发和森林覆盖率的增长,森林火灾时有发生,如2017 年4月29 日承德县三家镇西兴村发生的森林火灾、2019年5 月5 日平泉县发生的森林火灾,不仅占用了大量人力资源参与救火,还给当地的森林生态环境带来了极大的破坏。为了规避火灾对森林的负面影响,减少森林火灾的形成,本文根据承德地区森林火灾的成因和防治经验,探究了常见的森林火灾发生原因,分析了森林火灾扑救方法和实施策略,总结了森林火灾预防策略,为保护森林资源,推动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绿色生态建设助力。
1.1 自然因素。自然因素指当地的气候、地貌、植被和土壤。首先,承德市四季分明,昼夜温差较大,空气相对干燥,这种气候条件极易引发自然火灾。其次,承德地区向北是坝上高原,向南是河北平原,向东是辽宁省界,西接白河谷和冀西北间山盆地区分界,地势总体上西高东低,多山地,而该地区的林木大量种植于山地,导致一旦突遇明火,火势极易蔓延并难以扑灭。还有,承德地区广泛种植的林木植被种类多为落叶乔木类,如杨树等,具有易燃的特性。此外,承德市林区的土壤相对肥沃,微生物含量低,可燃物积累较多,这些因素都为森林火灾的发生奠定了基础。
1.2 人为因素。承德地区内由人为因素导致的大型林火屡见不鲜。这些人为因素概括起来可以分为如下4个方面。
1.2.1 农民生产。承德市的地貌特征是林区通常和耕地相连,而农民的森林防火意识不到位,经常发生烧地边杂草等行为引发林火的情况。
1.2.2 野外用火。林区周边居民经常会出入林区进行游览、采摘、拾柴等活动,在此过程中擅自用火、乱扔烟头等行为极易引发林火,并且不利于灾后的立案侦查和法律制裁。
1.2.3 居民祭祀。清明节是承德地区林火高发的时间段。承德地区素有上坟祭祀的传统,一旦遭遇天气干燥、大风,祭祀烧纸极易引发森林火灾。
1.2.4 其他因素。烟花爆竹的燃放和孔明灯都可能成为林火的诱因;未成年人在林区玩耍时无意间生火也有可能引发森林火灾。
扑灭林火的根本原理是破坏可燃物、助燃物、火源和热量之间的联系,控制四者中任意一个要素都可以压制火情。
2.1 清除可燃物。森林火灾中的可燃物指森林内可以燃烧的物质,承德地区林火可燃物有树叶、树皮、树枝、草本植物、土壤有机物等。将林区内可燃物的数量限制在指定范围内,尽量减少易燃物可以有效的防止森林火灾。一旦发生森林火灾,首先应考虑隔离可燃物,通过防火林带、生土带等方式将已燃烧的物质和未燃烧的物质区分开,然后可通过喷洒化学试剂增加可燃物的耐火性。
2.2 减少助燃物。助燃物指火灾发生的必备物质—氧气,空气中的氧气含量低于16%时火情即可得到控制,氧气含量低于13%时火焰熄灭。因此,可采用土埋法隔绝氧气,暂时降低燃烧区域的氧气密度。但是,当林火遭遇强风天气时,氧气会随风向对已经隔离氧气的区域形成供给,这就大大增加了扑救的难度。
2.3 控制火源,降低热量。森林火灾的发生需要火源,即热量达到指定标准。控制火源在林火防治阶段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林火出现后,为了避免未燃烧区域着火,应防止已燃烧区域火势的继续扩散,并采取喷水的方式降低热量,达到灭火的目的。
进行科学的林火预防工作可以有效地降低火灾发生的频率。首先,相关单位应积极开展群防群治工作,加强防火宣传教育,建立切实可行的森林防火制度和符合当地实际情况的防火措施。其次,严格控制人为火源,加大对林区内纵火行为的惩处力度,限制进入林区人员的玩火、祭祀、吸烟等行为,安排护林防火人员对森林定期巡查。第三,规划林区生态,设置有效的防火阻隔,如公路、河流、防火林带和防火线等。第四,定期实施技术性预防行为,如清除可燃物、进行生物防火等。最后,相关单位应防微杜渐,培养专业的林区灭火团队,改善灭火装备,时刻为森林火灾的扑救工作准备。此外,对于雷击等自然因素引发的火灾,应及时关注天气变化,做好雷电天气森林防火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