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丽东,蒋和平,戴小平,李湘荣,姜文明,尹伟琴
(江苏大学附属金坛医院呼吸科,江苏 常州 213200)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是一种以气流持续受限为特征的慢性肺部疾病,其气道呈高反应性,病情持续进展,近年来疾病负担不断上升。全球疾病负担研究项目显示,预计至2020年慢阻肺将位居全球死亡原因的第3位,位居全球疾病负担的第5位[1]。为了解江苏省金坛地区慢阻肺的患病情况及其主要危险因素,研究者对金坛地区城市和乡镇的社区居民进行慢阻肺患病情况及危险因素调查,为金坛地区慢阻肺社区防治干预及管理提供依据。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于2016年07月~2016年09月在常州市钟楼区随机抽取1个城市街道社区和1个乡镇街道社区,各阶段整群随机都采用样本单位编码后电脑随机抽取。样本量根据我国40岁以上人群慢阻肺患病率为8.2%计算,容许误差 d 控制在0.1×P以内,取α=0.05,并考虑到调查对象失访等因素,按增加10%计算得出应调查样本量4926名。社区内户籍登记40岁及以上的常住人口(即在现居住地连续居住2年以上者)均人选。
本次调查采用统一的方案、调查步骤和问卷以及相同品牌的HI-101型肺功能仪(日本捷斯特公司)。调查问卷参考全球慢阻肺防治创议(GOLD委员会)慢阻肺疾病负担研究项目(BOLD)协作组的流行病学调查问卷,并结合常州地区的实际情况编制,内容包括一般资料、慢阻肺相关症状(如目前有无咳嗽、咳痰、气短等)、危险或诱发因素(既往是否有职业接触粉尘、气体、烟雾史及接触的种类和年限,烹饪习惯、厨房有无吸油烟机、厨房有无排气装置、近5年使用的烹饪燃料种类,以及吸烟史、体重指数、既往呼吸系统疾病史、家族呼吸系统疾病史等)。在抽取的社区卫生服务站或居(村)委会进行集中调查,由统一培训的调查员按问卷条目逐项询问调查对象,完成调查问卷的填写,并由呼吸专科医师或专职技术员进行肺通气功能测定。由研究负责人组织、督导调查全过程并进行质量控制。以吸入沙丁胺醇200μg 15~30 min进行支气管舒张试验后,FEV1与FVC的比值(FEV1/FVC)<70%,并排除其他心肺疾病(如充血性心力衰竭、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及肺结核等)作为慢阻肺的诊断标准[1]。
采用Excel2007数据库输入数据,进行复查和逻辑核对,采用SPSS 19.0进行统计学分析,患病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非条件Logistics回归分析法;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本次调查40岁及以上常住居民3526名,实际获得调查结果2792份,应答率为79.2%,调查问卷完整且肺功能检查质控合格者2770名,合格率为99.2%。参与调查的2770人中,总患病率7.7%;花街社区1167人,患病率为7.7%,社头社区1603人,患病率为11.4%。调查对象均为汉族,年龄为40-92岁,平均年龄(62.95±10.26)岁,其中男性1229人,患病率为13.1%,女性1541人,患病率为3.4%。
本次调查中确诊的慢阻肺患者214例,总患病率为7.7%(214/2770),其中花街社区患病率为8.4%(156/1855),永红陈渡社区患病率为6.5%(118/1808),男性患病率为13.1%(161/1229),女性患病率为3.4%(53/1541)。各年龄组人群慢阻肺患病率不同,随着年龄的增长患病率逐渐增加。274例慢阻肺患者中咳嗽142例(51.8%),咳痰131例(47.8%),喘息者112例(40.9%),存在上述症状之一的172例(62.8%),无症状者102例(37.2%)。
慢阻肺的患病率因调查地区、人群及年代不同存在差异,但总体趋势与流行病学特点尚趋一致[2-5]。本研究数据显示,江苏省金坛地区城市的社区和农村社区40岁以上人群慢阻肺总患病率为7.5%,低于全国7省市40岁以上人群慢阻肺总患病率(8.2%)[4]。其中农村患病率为8.4%,与全国调查结果一致;城市患病率为6.5%,低于全国水平(7.8%);女性患病率为3.4%,低于全国水平(5.1%);男性患病率为12.6%,与全国水平基本接近(12.4%)。
本研究结果显示,年龄增长是慢阻肺患病风险增加的一个重要因素,年龄在60~69岁者患病率为6.9%,70岁及以上者高达15.7%,说明随着年龄增加患病风险明显增高。其原因与肺功能随着年龄增长呈不同程度的下降有关,也可能与吸烟、室内外空气污染等有害物质的累积效用有关[6]。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除男性、高龄以外,低体质指数、呼吸系统疾病史是慢阻肺重要的危险因素,与国内报道一致[7-8]。呼吸系统疾病史也是增加慢阻肺患病风险的因素[9],反复呼吸道感染导致肺功能的下降,加速慢阻肺进程。在本研究检出的慢阻肺患者中曾被诊断有呼吸系统疾病(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等)者占25%。
本研究结果显示,吸烟与该地区慢阻肺患病率相关,被调查者中吸烟者慢阻肺患病率为13.4%,与国内7省市慢阻肺流调结果基本一致(13.2%)[4],从不吸烟者患病率为4.1%,吸烟与不吸烟者的患病率有显著性差异。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吸烟指数与慢阻肺患病率有很大关系,与其他报道一致[10]。吸烟是慢阻肺发生和发展的重要危险因素。吸烟可以使支气管上皮纤毛受到损伤,导致纤毛变短,纤毛排列不规则,从而降低气道局部的抵抗力,削弱肺泡吞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并且吸烟还可以引起支气管痉挛,增加气道阻力,导致COPD 的发生[11, 12]。单因素分析显示有无职业性暴露因素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前者慢阻肺患病率为10.1%,高于后者慢阻肺患病率6.7% 。职业性暴露是一个易被忽略的慢阻肺危险因素,这些因素形成对人体呼吸道的慢性刺激,可诱发慢阻肺,并可使已有慢阻肺的患者病情恶化[13];单因素分析表明家族史为慢阻肺的危险因素。有研究表明[3-14],COPD具有家族聚集性,且家族史中患COPD相关疾病的人数越多,其患病的风险越大。
低诊断率、低肺功能检查率是慢阻肺患者普遍存在的问题[5-15]。本次调查的274例慢阻肺,曾经被诊断为慢阻肺等气流受限疾病者为12.8%,低于全国慢阻肺流调的35.1%[4],说明金坛地区慢阻肺的诊断仍存在严重不足。因此,这种对慢阻肺诊断不足的状况应引起医务工作者的高度关注,定期对社区居民进行慢阻肺防治知识的宣传,并对高危人群进行肺功能检测,做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