佟 言,杨劲松,王 婷
(武警甘肃总队医院骨科,甘肃 兰州 730050)
儿童股骨和胫骨骨折是因为暴力直接作用于股骨和胫骨导致的,因为肌肉的牵拉,进而造成短缩和旋转畸形情况,以往牵引复位护理工作难以进行,卧床和住院时间比较长,使得患儿在治疗期间容易出现再次移位和成角畸形。基于此,我院尝试在下肢骨折患者身上实施双边外固定定架闭合复位治疗,并选取近年来收治于我院的25例患儿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开展相关临床研究,现具体报道如下。
选取从2019年2月~2019年11月收治于我院的25例下肢骨折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15例,女性10例,年龄3-15岁,平均(6.24±0.24)岁。导致患儿受伤原因是15患儿从高处坠落,4例患儿车祸,3例患儿是暴力伤导致,3例是病例骨折。25例患儿中有9例是股骨干骨折,另外16例患儿则是胫骨骨折,对所有患儿的基线资料以及一般治疗进行对比,没有统计学差异,可比较(p>0.05),具有可比性,并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治疗方法采用平卧位进行,对治疗患儿进行麻醉注射,C型臂透视基础下进行牵引,结合骨折复位情况做好预测外固定架固定位置,将其放置于骨折近端、远端交叉处,使用两枚直径克氏针进行,实现股骨近端手术前行股动脉定位,对远端内收肌管进行定位,防止在手术进行中患儿的骨神经和血管被上海。胫骨近端手术之前进行总神经定位工作,防止患者在手术中出现损伤,在姑姑和胫骨内外侧做好固定架安装工作,透视基础上对骨折对位对线复位工作,一定要固定好螺钉,然后采用合理方式做好加压固定骨折工作。
手术后3 d使用X线片进行复查,一旦骨折位置欠佳成角,则可以使用外固定器对患儿骨折位置进行调整,对螺钉加压程度进行检测,观察患儿螺钉固定位置。3 d后对患儿下肢肌透收缩程度进行记录,手术后两周观察患儿是否可以下地行走,肢体是否可以进行功能性训练。
此次实验研究中25例花瓣女儿都是才手术后一个半月到两个月班后骨折愈合,然后对患儿植入的固定器去除,所有患儿的髋、膝和踝关节功能恢复很好,拿掉固定器两个月后,发现23例患儿的各项关节恢复功能都已经达到了受伤前水平,剩下3例患儿创伤比较严重,关节部位存在开放商,混合膝关节之间粘连,使得关节神屈活动维持在0-50°内,经过医护人员护理医师引导后,患儿经过一段时间治疗后,功能恢复,可以达到90°伸屈活动。
对于儿童股骨、胫骨严重移位骨折使用传统治疗方式比较困难,护理更加困难,容易导致患儿再次移位,长时间卧床也是患儿和家长无法接受的,加上儿童骨生长存在很大潜力,不适合切开复位在固定,进而防止患儿在骨折期间无法愈合,手术后出现感染,功能无法恢复,对功能恢复不满意,并且患儿骨头恢复后需要再次通过手术进行取出固定[2]。所以将此种骨折治疗方法,转变为生物学固定方式,也就是现在比较流行的闭合复位方法,对患儿的骨折周围软组织进行保护,结合骨外固定架保证骨折稳定性,可以实现早期关节活动真实目的。外固定架在患儿下肢骨折中被广泛使用,相关研究阐述,此种方式会影响患儿骨骼应力,最终使得骨皮质丢失,愈合时间增加,拆除后固定容易导致患儿下肢再次骨折。通过多年研究后将外固定架使用在患儿下肢骨折治疗中,可以将经骨信号转变为外骨膜成骨细胞,从而使得外骨痂形成。
双边外固定定架闭合复位丢可以有效预防患儿侧方应力不到,导致骨折无法愈合,采用克氏针交叉固定可以避免松动,使得骨折断端可以均衡,对于技术要求比较好,医生需要熟悉掌握患儿肢体精神和血管等,防止对其部位造成损伤[3]。临床上使用双边外固定定架闭合复位效果很好,对于患儿股骨和胫骨造成的创伤小,安全简单,可以满足骨折生物学需求,实现患儿肢体早期运动,得到家长认可和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