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芝荣
(江苏省淮安市金湖县中医院,江苏 淮安 211600)
血管性认知障碍是脑血管疾病诱发的认知障碍,也是痴呆的主要病因,以言语、认知和感情等障碍为主,使患者及家属生活与工作受到极大影响,且在病情发展的过程中,还会发展成痴呆[1]。所以,临床治疗的重点在于对病情发展的控制以及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基于此,文章将血管性认知障碍患者作为主要研究对象,重点阐述麦角林联合奥拉西坦治疗的效果。
于2017年01月~2019年12月期间,我院共收治70例卒中后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患者,采用奇偶数分组法的形式将其平均分成实验组(n=35)和对照组(n=35)。实验组:男性18例,女性17例,平均年龄(58.93±5.54)岁。对照组:男性19例,女性16例,平均年龄(58.75±5.62)岁。两组患者基本资料统计,呈现为P>0.05的无差异性。
对照组选择使用奥拉西坦注射液,每天给药一次,每次剂量设定成400克。
实验组选择尼麦角林与奥拉西坦联合治疗,奥拉西坦使用方法同对照组,同时联合应用尼麦角林,每天并服用三次,每次剂量为10毫克[2]。
对两组患者临床疗效、ADL评分、MMSE评分等多项临床指标数值进行系统比较研究。
对于计量内容而言,主要通过±、t检验的形式进行表达,而对于计数资料而言,主要使用%以及卡方的形式进行表达,在数据比较呈现差异性时,通过P<0.05的形式表示。
实验组显效20例、有效13例、无效2例,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4.29%(33/35),对照组显效15例、有效12例、无效8例,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77.14%(27/35),前者比后者高,x2=4.2000,P=0.0404,两组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前者两项指标与后者相比,组间比较存在显著差异性(P<0.05)。(表1)
表1 比较两组患者ADL评分、MMSE评分()
组别 n ADL评分 MMSE评分实验组 35 32.57±6.87 26.08±2.11对照组 35 37.54±8.33 20.09±2.06 t 2.7231 12.0173 P 0.0082 0.0000
现阶段,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愈加明显,老年群体患脑卒中几率增加。其中,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是脑卒中的常见并发症[3]。在临床治疗过程中,更好地控制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的进展是治疗工作的主要目的。其中,药物治疗的方式十分常见,且不同药物的疗效存在差异,为此,在药物选择方面应提高重视度。
在此次研究中,实验组应用尼麦角林+奥拉西坦治疗,各项临床指标与对照组相比,临床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所以说,在开展临床治疗的过程中,联合应用尼麦角林与奥拉西坦,能够对患者的病情发展进行有效控制,增强疗效,预后效果显著,推广可行性突出。
综上所述,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患者在接受临床治疗的过程中,采用尼麦角林和奥拉西坦联合治疗的方式,不仅使得病情得到控制,且减缓了向痴呆的发展速度,效果确切,一定程度上使患者的言语功能、记忆功能和认知功能得到改善,预后与转归效果突出,且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随之提升,为临床治疗工作的开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值得全面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