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 馨 代晓清 李逸昕 俞孟君
(成都师范学院 四川 成都 611130)
科学技术的发展既能推动现代社会的发展,也是现代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当今科技进步飞速,传统模式图书馆受到数字化、网络化的巨大冲击,人们对于图书馆的依赖度呈下降趋势,有人甚至提出图书馆消亡论。图书馆不会消亡,只不过它的存在形式会随社会的发展而不同。图书馆的记录资源、服务人类文明的精神决定了它对于人类文明的重要性和永久性。图书馆的最终使命定位于通过社会交流而促进社会认知的高级化,因此,为了通过“交流”促进社会发展就要求图书馆的功能应该对接社会的发展,做到与时俱进,不断转化升级。而用户是图书馆的主要服务对象,服务于用户也是图书馆极其重要的功能和职责,所以基于用户视角建立未来图书馆服务模型是有必要的。
为了以用户视角发现图书馆现存问题,笔者实地调查了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南财经大学、成都信息工程大学等多个高校的图书馆。经过调查发现相当一部分高校用户是将图书馆作为学习的大型自习场所,或者应用图书馆其他版块功能(如创客空间)等,配套的数字图书馆也主要是高校图书馆所购买的各种数据库资源。诚然,这些版块和功能是附属于图书馆的,但这对图书馆精神和本质的体现是起削弱作用的。
从图书馆产生之时,图书馆都围绕着文明建立,当人们过于追求图书馆附带功能的发展,而忽略了对图书馆的本质探索时,终将导致图书馆附带功能占主位、核心意义边缘化,图书馆存在意义降低。比如大型自习场所的修建,可以替代图书馆的自习室,一定程度上会引起图书馆用户流失;图书馆数据库一旦购买力度达不到用户需求,相当一部分用户会转移到其他平台。图书馆强有力的竞争力是应该源于发展升级本质的核心功能。现在的高校图书馆更倾向于被动发展,我们需要更为主动的研究图书馆内涵,深化图书馆的核心功能。
2.1 高校图书馆创新改造仅在外围徘徊。现今,越来越多的人注意到图书馆面临的危机,并积极改进传统图书馆服务模式。创新项目层出不穷,如图书馆移动端APP、微信小程序、智能机器人等。可大多数的创新都不属于“治标”型创新。多数创新仅仅局限于现有图书馆的形式和功能,并没有触及到图书馆升级的核心区域。历史长河中图书馆任何一代的存在形式都是暂时的,但是此类过渡暂行式的创新并不属于下一代图书馆模式的范畴,只能作为当前图书馆模式的扩充与延展。比如图书馆移动端APP、电子资源远程访问系统等,可替代性强,当有更专业的资源整合APP出现时,用户便可将其替换。并且这是一种较为勉强的改革,“这些系统大多游离于图书馆管理系统之外,不仅增加了维护的成本,而且不利于数据融合”。再如FRID 技术在图书馆中的智能化管理的应用,它解决了图书顺架问题,极大地节约了人力、物力资源。但图书顺架问题并不是图书馆发展面临的核心问题,它是针对这一代图书馆提出的优质解答,但可能并不是真正的下一代图书馆的构想。数字化的高速发展,给图书馆的未来带来无限可能,关于下一代图书馆的形态也是百家争鸣,这种顺架问题的解决虽然具有一定意义,但只是这一代图书馆的优化措施。因此,创新应该从本质创新,从核心入手。
2.2 基于用户视角图书馆所面临的核心问题
2.2.1 用户互联网行为习惯与图书馆资源服务模式的脱离。随着移动设备的普及,用户更倾向于简便的信息获取渠道。而图书馆的资源数据服务模式已经与用户互联网行为习惯呈现脱离状态,而且目前的图书馆的联合度不高,单馆资源有限。相较于图书馆提供的资源服务系统,高校读者更习惯于通过其他更为便捷的途径获得信息。
2.2.2 纸质图书老旧化问题。图书老旧化的问题永远困扰着图书馆人,从纸发明至今,人们一直在探索如何良好的保存书籍。对于现在,尽管纸质图书的缺点已经凸显,但一本有着直观厚度的书籍给人的归属感和主观感受,总要比平板、电脑、手机、电子等电子产品来的更为踏实。纸质图书给读者带来的安全感是数字图书无法替代的。笔者实地调查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南财经大学、成都信息工程大学等多个高校图书馆后,发现图书老旧化问题是普遍存在的,书籍的老旧化程度是影响用户是否借阅的关键因素之一。有些图书过于老旧,也不利于读者的阅读。
2.2.3 高校图书馆的阅读方式单一问题。随着4G 的普及,各种科技手段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巨大的改变。多种多样的APP 丰富了人们的阅读方式,比如在某APP 上听《红楼梦》 全本有声剧,使用者不仅可以聆听到各个专业配音员饱含情感的地道朗读,还能选择聆听解惑、精讲等内容,在需要反复琢磨品味的地方可以暂停和阅读附带的文本。对于《红楼梦》 这类国学经典,很多人在刚开始阅读时可能难以读出趣味,显得枯燥难读。特别是对于快餐式阅读泛滥的现代社会,这种情况更为广泛,选择此类阅读方式要明显优于单一阅读,而用户也更容易接受。而目前高校图书馆缺乏此类阅读服务模式。随着刚刚到来的5G,多元化阅读方式即将出现,高校图书馆提供的阅读方式单一的问题更为突出。因此,高校图书馆需正确面对科技浪潮,主动研发探究其他的阅读方式,做到引领而非被引领。
2.2.4 单个图书馆资源不足。互联网时代信息急速更新扩充,缺乏有力联合的单个图书馆资源不足越来越明显。对于高校教学与学术科研等专业化极强的活动来说,图书馆的资源已经无法满足需求,因此图书馆只能通过购买其他数据库来获取最新或需要的信息资源。
3.1 未来图书馆形态讨论。对于未来图书馆的形态,近几十年来可以说是百家争鸣。关于总结归纳性质的文章不多,有文章归纳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1972 ~2005 年)主要为数字图书馆或虚拟图书馆或电子图书馆与传统图书馆、复合图书馆这三类图书馆;第二阶段(2005 年至今)主要是微观探讨践行阶段,进入了新形态图书馆建设阶段。
随着对图书馆属性与职能的不断深化创新、对图书馆精神和本质的不断探究与升华,未来图书馆的形态必然是传统图书馆的高级化。因此,笔者认为三类图书馆的博弈到了第二阶段其实变成了数字图书馆与复合图书馆两类,而智慧化的数字图书馆更为可能。当然,纸质文献绝不会消失,它极可能作为具有收藏性质的物品保存和发展;而图书馆实体同样也不会消失,仅作为智慧化数字图书馆的总控管理机构和收藏纸质文献馆而存在,而未来将赋予图书馆的“智慧”二字更深更广的含义与内容。
3.2 阅读方式的升华与多元化。图书馆形态的变化意味着人们的阅读方式已经改变。阅读方式多元化是在科技高度发达下的大势所趋。随着5G 甚至6G 等更高速时代的来临,新的且具有普适性的多元阅读方式必将随之到来。在4G 时代,部分伪非常规阅读方式(如听书软件,使得听书不受时间地点限制,更能使人接受,但因为说书早已存在,所以是伪非常规阅读方式)已渐渐被人接受。在刚刚到来的5G 时代,VR(虚拟现实技术)、AR(增强现实技术)将蓬勃发展。这些新技术的普遍应用,将真正使阅读方式多元化。
人在阅读时的想象是根据个体在对外界的经验认识上的拟合构想,比如我们读到美景时对于美景的想象是根据语义综合各种经验认知元素构成,这种就有点类似我们对于龙的构想(鹿角、兔眼、蛇项、鱼鳞等组成)。贫瘠的土地开不出繁盛的花,人的想象力是有限的,特别是对于年幼或者不善于观察环境不常外出的人来说,他们的想象元素储存不多,构想出的场景可能不得原句精髓。又如在对古代生活的想象中,现代的大多数人是根据古装剧里的场景构想,而部分古装剧的不考究不可靠导致观众对于古代场景的错误想象。无论是不得精髓还是错误认知,在科技手段下我们可以很好解决。正如,前面说到的《红楼梦》 的阅读,我们可以选择边阅读边听富有感情的朗读。那么,在AR 和VR 技术的支持下,人们可以基于学术权威构建拟合度极高的沉浸式虚拟场景,再将其融合到阅读中。例如,在阅读到“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时,用户眼前可以浮现出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在更高速发展的时代,阅读方式将更为多元化、智慧化。
3.3 高校图书馆图书的老旧化问题迎刃而解。随着科技水平的高速发展,在人们关于未来智慧化图书馆的讨论中,图书老旧问题已经悄然退出了讨论。比如,现在人们喜欢纸质的手感与可靠,综合运用前沿科技来建立出一种阅读模式:用户利用一本空白却自带收集数据和触控功能的智能本子,通过一些技术支撑,选择阅读一本书后,让文字呈现在智能本子上。用户可以随时在书上做笔记,而笔记也会被自动存储在数据库中。一本空白书可以实现几乎所有书籍的阅读,极大地节约了空间与资源。而传统纸质文献会作为收藏性质的物品收藏在个人或各大纸质文献收藏博物馆中。
随着图书馆转型、科技带来的生活方式与行为习惯的巨大改变,纸质书籍可能会渐渐淡出人们的日常生活,对于未来的人们可能不会对纸质书籍有深刻的印象。虽然对于现在仍使用着纸质书籍的我们来说一时难以适应,但在后代中也许会是自然而然的事情。那时的实体图书馆仅作为收藏纸质书籍馆与智慧数字图书馆总控机构,纸质图书不外借,不会在读者手中损耗,对于书籍老旧化问题的考虑自然简单许多。
3.4 图书馆联盟的出现能解决单馆资源不足的问题。对于联合建立全球或着大区域图书馆群的必要性,图书馆人早已展开探讨与思索。图书馆联盟的建立,会整合共享多馆资源,将很好地解决单馆资源不足的问题。无论是大馆还小馆,构成强有力的无缝连接,才是图书馆应对大时代发展趋势的生存之道。真正意义上的图书馆联盟除了强而有力、无缝化连接等要素外,还必须具备权威性。图书馆联盟可以根据刊物与书籍等文献的出处或者更加智能的方式建立不同权威等级的数据库,再给予用户智慧化建议。总而言之,图书馆联盟需要取得用户信任,给予用户可靠感并拥有高度权威性。
3.5 “智慧化”解决高校图书馆与用户行为习惯脱离化问题。智慧化图书馆因其具有纲领性、引领性的特征,拥有不受现有技术手段制约的广泛内涵,它极大地突出体现了图书馆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智能化并不等价于智慧化,智能化只是使图书馆智慧化的手段之一。智慧化带给用户最直观的感受就是高效、便捷和舒适。科技越发达,图书馆所能达到的智慧化程度越高,图书馆的智慧是通过科技手段实现的,比如物联网、大数据分析、情感计算技术、3D 打印等。图书馆的智慧化,将最理性地吻合用户的行为习惯,并且在未来的一个时间点将成为辅助于人类智慧的另一种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