钨金成矿带地质特征和找矿方向分析

2020-12-20 13:56邹建林
中国金属通报 2020年4期
关键词:石英砂石英砂岩

赵 鹏,邹建林

(湖北省核工业地质局,湖北 孝感 432100)

以往,针对钨矿勘查工作的开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其一,未针对钨金矿实施任何深部工程以及揭露地表工程;其二,仅仅探索了含白钨矿石英脉的主要线索;其三,针对之后民采白钨矿的规模,并没有开展深入的探究,所以了解不足;其四,行业地质成果存在封闭的问题,所以相应的调查研究不足。对于这些存在的问题,本文针对钨金成矿带地质特征和找矿方向做出了详细分析,避免了工作的盲目性。

1 矿点地质特征分析

地层:针对矿点出露的地层由老到新进行描述:

(1)震旦系下统莲沱组(Zal):在矿点的南侧垅塘沟中出露,岩性具体来说,属于长石石英砂岩、石英砂岩、粉砂岩。

(2)震旦系下统南沱组(Zan):其构成为暗灰色厚层状含砾石英砂岩,中间夹两层冰积砾岩,厚度为1m~2m,在冰积砾岩当中,通常情况下砾石的砾径为5cm~20cm,形状为次棱角状,岩屑和粘土质构成了胶结物。含砾砂岩有着较为复杂的成份,其中有:石英岩、云母片岩、绢云母石英片岩、云英片岩[1]。

(3)震旦系上统陡山沱组下段下部(Zbd11):底部厚层状泥质粉砂岩智能,夹有薄层含钙质石英粉砂岩,中部包括厚层状含透闪石大理岩以及方解石化泥灰岩夹白色条带状石英粉砂岩,上部有石英粉砂岩夹透闪石大理岩和方解石化泥灰岩,本岩性段属于含白钨矿石英脉主要赋存层位之一,有着15m的厚度[2]。

(4)震旦系上统陡山沱组下段上部(Zbd12):由层状细粒石英砂岩以及粉砂岩构成,偶尔也会发现夹薄层条带状绢云母片岩组成,有着十分清晰的微层理,非常坚硬致密,一般的形态为陡崖峭壁。测区北部的区域,针对Ⅰ、Ⅱ号采坑以南,Ⅲ号采坑以北的情况进行分析,发现厚度有所变薄。测区东南形成上下各一层石英粉砂岩,其厚度大概为2m,薄层条带状含钙粉砂岩的厚度也大概为2m。地层倾角比较平缓,倾向正好相反于地形坡角,共同构成了河岸陡坎,第四系浮土掩盖可石门坳北部的溪沟南岸,测区西部出露完整,厚度有一定的提升,大概在5m~7m。

(5)震旦系上统陡山沱组上段(Zbd2):在矿点西南部及北部有着广泛的分布:下部属于含钙岩性,主要由单层含钙石英粉砂岩以及单层透闪石大理岩或方解石化泥灰岩互层构成,由下而上,前者单层由薄逐渐增加厚度,后者单层由厚逐步变薄,没有较强的抗风化能力,二者之间的关系为互消长,属于含白钨矿石英脉及矿化破碎带赋存有利地层。中部区域,由细粒石英砂岩和绢云母石英粉砂岩夹条带状泥板岩共同组成。近上部区域含有细粒石英砂岩、绢云母石英粉砂岩夹透闪石大理岩或方解石化泥灰岩,上、中、下部横向上的关系属于渐变过渡,只可对其粗细、厚薄、沉积韵律进行区别,具体的厚度范围在70m~116.50m[3]。

2 构造分析

2.1 褶皱构造

矿点褶皱构造,在分析之后发现为九宫山-大湖山复背斜核部偏北的次级褶皱,垅塘沟背斜的次级褶皱狮门坳北侧短轴背斜,矿点的核心为该短轴背斜,核部地层属于震旦系下统莲沱组石英砂岩,两翼有震旦系的南沱冰积砾岩,陡山沱组石英砂岩、灯影组硅质岩,背斜轴向由东西向转北西向,东端在0线附近有所倾没,西端在22线北附近有所倾没,全长240m左右。

2.2 构造破碎带

在该矿点,有两条具有规模的构造带,其中,具体的走向为近东西向,倾向为北,角度为80°,结构面十分光滑且平直。在局部区域,有较大岩块存在。此外,由细小的岩屑和粘土质构成了胶结物。在没有石英脉冲的区域,比较松散。在破碎带当中,主要的成分物质都来自围岩。断裂带当中,一般为光滑的镜面,但在4m最后便在层面上消失。断层的具体走向为75°~125°,倾角发生60°~65°,局部属于十分平缓的拖拽褶皱[4]。

3 矿体地质分析

3.1 矿体特征

在该区域当中,地表矿体因为民采已经糟到了很大的破坏,依照民采留下的采坑,坑中残留的终端掌子面、残留底面和残留空间,结合当地居民反映的情况,可对矿体的地表分布情况基本恢复。

3.2 矿体分布特征

Ⅰ号矿体出露标高400m~441m,Ⅱ号矿体出露标高441m~463m,Ⅲ号矿体出露标高475m~482m。在矿点的区域当中,在Zbd2底部(如Ⅰ号矿体、Ⅱ号矿体)和Zbd11(如Ⅲ号矿体)顶部含钙石英砂岩和含透闪石大理岩、方解石化泥灰岩中的层间破碎带内有相关分布。充填的含矿石英脉单脉多为小脉,长度小于20cm,大于40cm的基本不含矿。矿体在矿点北部为主要分布区域,此外在基线附近南北两侧12号线~20号线之间也有广泛分布。矿点北侧的主要矿化带地表矿体已被采空,针对现场的具体情况测量之后,发现平均采深,大概为5m。

矿体的实际空间分布为沿走向显现雁行式排列,产出为沿倾向呈迭瓦式。

3.3 矿体形态特征

构造破碎带中矿体,主要服从于含矿石英脉充填分布状态。以分支复合,裂隙充填,尖灭再现等形式呈细小脉群出现,特别是在层间破碎带的地段往往形成含矿脉状透镜体,呈尖灭侧现边幕式排列在主矿带中。

3.4 含矿石英脉在矿带中的赋存状态

根据现场观察,访问四周的民采情况得知,矿点内白钨矿以细脉充填为主,形状属于毛发状、此外,还有分散浸染状,存在细脉集中处出现块状钨精矿。有些属于网脉密集充填,形状为束状,或者属于团块体,少处含精矿的细脉穿插围岩中不远处即尖灭,构成了串珠状富矿团块。

3.5 矿化与断裂构造的关系

矿点从燕山便开始运动,之后有相应的构造运动产生,但是并没有十分显著和强烈的表现。产生的断裂构造,对含矿石英脉以及硅化破碎带,所产生的影响并不是非常大,大部分属于沿脉迭加以及脉内轻微揉动,但是并不会破坏矿体,可对其构造的继承性有所反映,新的地应力,依照前期的构造面进行释放。

4 矿床成因及找矿标志

依照矿点以及矿体的构成发展,成矿的主要原因是因为水平产生的运动,逐步形成了背斜核部的近东西向或北西—南东向层间破碎带后被后期(燕山期)构造重叠,在归并以及复合之后,渐渐产生了热液通道和容矿空间,当其中的高温液体W+6与O-2结合组成(WO4)-2络阴离子溶液,加之岩浆热液沿构造通道在适合的围岩中进入,尤其含有钙岩系中近东西向构造破碎带两侧雁行排列张扭性裂隙时,含矿溶液萃取含矿岩系中的Ga+2便会有白钨矿产生。该矿的类型属于高温热液交代石英脉型钨矿化。如果围岩有着适合的岩性,有相应的规模,满足石英脉发育的重要特征以及条件,可将其视为具有经济价值的一种工业矿化。

对于找矿标志的分析,发现从G11南线100m~120m,到G5附近,从G11~G13,G5~G11等处都有小石英脉和破碎带,围岩的条件包括含钙岩系,所以可探寻到相应的工业矿体。但是因为如果地表坑遭受到了非常严重的损坏,便很难确定矿体界线。

5 结语

总之,本次勘察的区域,元古界扳溪群(Ptbn)轻度变质碎屑岩构成本区基底,震旦——三迭系地层出露完整,白恶系、第三系地层零星分布,第四系仅分布于河流、沟谷两侧,存在一定的难度。相关工作的开展,需要结合材料、勘察和访问等,以便具体分析钨金成矿带地质特征和找矿方向,为之后的工作提供相应的参考依据。

猜你喜欢
石英砂石英砂岩
干燥和饱水状态下砂岩力学特性试验
我国石英与长石浮选分离的研究进展
鸣律
火星上的漩涡层状砂岩
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首次在火星陨石中发现柯石英
陕北地区砂岩的技术指标特性
新型耗散型电化学石英晶体微天平的研制
五水偏硅酸钠生产方法的部分工艺设备改进
次氯酸钠预氧化除锰试验研究
砂岩型矿矿床地质特征及控矿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