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张中华
新冠肺炎疫情引发了公众对个人健康的高度关注,人们对天然、绿色、营养、健康农产品的需求不断增长。当前,我国农产品供给已经实现由长期短缺到总量基本平衡的历史性转变,但产品生产结构与居民消费之间不平衡日益凸显。质量好、有品牌的产品供给不足。
优良的生态环境是生产安全优质农产品的先决条件。加快实施养殖业减抗、禁抗、产品无抗的行动计划;推广“减肥、减药、节水”和“耕地质量提升、作物产量提升和农产品品质提升”为主要特征的“三减三提升”生态种植模式。
然而,农产品往往面临优质难以获得优价,甚至面临劣币驱逐良币的困境。完善农产品从“农田到餐桌”的全程质量技术标准体系开展顶层设计,并调动市场化主体的力量共同参与标准修订完善,以标准化助推农业的绿色化、优质化、专业化、品牌化。
标准是农产品规范化生产和质量安全评价的科学技术准则,要大力推进营养导向型食物生产发展和营养标准的建设。从农业新品种选育入手,把感官品质、加工品质、营养品质纳入育种目标,与产量性状、农艺性状、抗逆性性状等一起构成国家农业新品种审定推广的评价指标体系。
把优质“产出来”、把安全“管出来”,还要把品牌“树起来”。为此,要对农产品品牌工作进行统筹规划,不断强化品牌农产品的质量支撑。对于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品牌由当地政府或运营单位向共享区域内的企业、生产者授权,符合产品标准的主体可以使用区域品牌,严格统一使用原产地的种子(苗)、生产标准、生产技术、生产标识,并建立完善质量追溯。实施农产品认证登记发展计划,实施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工程,保持绿色食品领先位置,提升有机农产品发展质量,稳妥推进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制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