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慎行
(北京市大兴区魏善庄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北京 102611)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通常发生较突然,并具有严重危害社会公众健康的性质,常见的形式为重大食物中毒、群体不明原因发生类似疾病、重大传染病疫情等。在面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相关部门需要具有较高的应对能力,及时采取措施阻止事件蔓延,探查事件原因,分有四个步骤,即应急准备、监测预警、应急处置、善后处理等。基层医疗的卫生机构的医疗卫生条件、医疗资源、应对能力相对薄弱,在面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冲击较大,抵御能力相对较弱,容易造成不良影响。因此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成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治理是重要方向。
目前,我国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对能力建设格外重视,并在全国建设针对性的应急体系,受到发展趋势以及政策的影响,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已初步开展应急网络的建设,并有一定的成果。在各个基层中配备有卫生应急事件指挥部门,设立常见突发卫生事件小组同时,对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应急预案处于不断完善的过程中,并督促相关机构储备应急药物、器械等,当出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可及时取用。但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建设中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且相关环节虽已经意识到其重要性,但资源配备与人员等未跟上,对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对能力还有待加强[1]。此外,对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候的财政保障、体系建设等还未完善,人员素质待提高,预防工作力度较低。
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能力建设过程中,基层相关领导还未全面意识到公共卫生系统建设工作开展的重要性,仅看到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工作的表明,没有深入探究现存问题。因此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建设中,对应对能力的建设工作不够重视,沿用老旧预防处理方式。另一方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没有得到重视,在资金、设备、人员等的投入相对较少,导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出现资源少、人才严重缺乏等[2]。
目前我国已经开展了卫生监督体系以及疾病控制体系的建立与完善,但在政策上仍具有不成熟地方,导致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管理监督体系不完善情况出现。在发展过程中,出现基层人力物力的浪费,工作不到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与治疗工作管理上仍有待融合等情况,影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建设[3]。
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建设中相关领导人员以及工作人员进行培训,提高领导人员的领导力,加强工作的素质与应对能力,发挥基层医疗人员的作用,各司其职,高质量开展工作。同时加强对建设的投入,根据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现状,设置应急专业预算,完善相关设备物资,针对性培训相关人才。
加强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建设,强化疾病控制机构的建设,针对加强地方卫生部门的建设,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体系。同时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财政体系、管理体系、运行体系、考核绩效方式等进行规范化、合理化、标准化,明确各部门的职能与责任,加强部门间的沟通与联系,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可团结一致,及时有效应对[4]。
针对性优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理流程,并结合当地情况与卫生事件及时采取合理的应急预案,对应急相关人员的工作能力定期进行考察,确保其工作能力。注重应急人员的反应能力,要求事件发生后可及时到达现场查看情况,及时将各项应急措施落实,并收集以及整理相关信息。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理不当,容易对社会以及公众造成严重损失,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需要建立完善的应急体系,加强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建设,提高相关人员的素质与应急反应,利于降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基层的伤害。在应对能力建设过程中,探寻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重点、关键点以及不足点,展开针对性的改善措施,才能真正的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对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