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献宇 李 华 张国真 王文玲
1.特征:南方大口鲶外形与常见的土鲶相似,身体延长,头部宽扁,尾长而侧扁,体表光滑无鳞,皮肤富有黏液。夜晚觅食活动频繁,喜集群,易捕捞。在野杂鱼虾和其他天然动物性饵料丰富的大型家鱼成鱼或亲鱼池塘进行套养,可在不追加饵料投入的情况下增加产量和效益;因此,各地均可因地制宜地发挥当地资源优势,开发大口鲶的高效养殖模式。生长适宜水温为25~28℃,水中溶氧3mg/L以上生长正常。以夏秋季长势最旺。
2.繁殖习性:在天然水域中,大口鲶4龄达到性成熟。体长80cm的成熟雌鱼,可怀卵4万多粒。产卵期在 3~6月,产卵水温 18~26℃,最适产卵水温20~23℃。刚出膜的仔鱼有一个很大的卵黄囊,侧卧于水底只能尾部摆动,2~3天后可自主游动并开始觅食。
大口鲶鱼苗培育是指将水花培育到2~3cm及以上苗种的过程。
1.培育池条件 南方大口鲶的鱼苗培育与四大家鱼鱼苗培育不同。“水花”阶段的鱼苗不宜直接下土池培育,一般采用小水泥池进行培育。培育池面积50m2以下,水深0.8~1m,要求水源方便、水体交换量大、溶氧在5mg/L以上。
2.仔鱼放养 仔鱼放养量依据培育的预期规格而定,一般从鲶水花养至2cm左右规格的鱼苗,放养量为4000~5000尾/m2;从2cm养至3.5cm规格的鱼苗,放养量为1500~2500尾/m2,具体数量依养殖条件灵活掌握。育苗放养时,运输水体与放养水体水温差控制在2℃以内。
3.饵料投喂 鱼苗的开口饵料可用熟蛋黄或小型枝角类和桡足类,放养当天按每万尾鱼喂1~2个熟蛋黄的量投喂,次日可直接投喂水蚤,每日2~3次,保证水池中有较高的饵料生物密度,每毫升水中不少于15~20个,尽量避免因食物不足引起鱼苗之间的相互残杀。随着鱼体不断长大,可增投摇蚊幼虫、水蚯蚓、蝇蛆及各种小家鱼苗,或猪血、人工配合饲料等。生物饵料投喂前应用新水清洗,并用3%的食盐水或者0.5mg/L的高锰酸钾消毒,以免将病原体带入池内引起疾病。
4.日常管理 南方大口鲶怕光,因此最好在鱼苗池上设置遮阳物。水质必须清新无污染,自来水需曝气后使用;每天以虹吸法将池底的污物排出,并加换部分新水。经过15~30天的培育,鱼苗达3cm以上,进入大规模鱼种培育阶段。
大口鲶鱼种培育是指将体长3cm左右的夏花鱼种培育成体长10cm以上大规格鱼种的过程。
1.池塘条件:池塘面积以0.5~10亩为宜,水深1m左右,要求池底平坦,无漏水,水源充足,排灌方便。放养前用生石灰或漂白粉等清除池塘有害生物和病原体。
2.饵料鱼培育:清塘后,在鱼苗下塘前7天左右,加水70cm,每亩施腐熟的粪肥300~400kg。放南方大口鲶苗前4~5天,每亩投放20万~30万尾家鱼水花作为饵料鱼。每天每亩用3kg左右黄豆磨浆泼洒,等家鱼苗长到2~3cm时,投喂粉碎的豆粕面。饵料鱼生长好坏直接影响大口鲶的生长速度及成活率。
3.放养及投饵管理:①苗种放养,一般每亩放养体长3cm的大口鲶鱼种3000~4000尾。保持池水透明度30~40cm,水质太清时,大口鲶自残现象严重。②转饵驯化,鱼种达到5cm后,就可投喂人工配制的转食饵料,即添加了诱食剂的人工配合饲料。转食饵料基本成分是鱼粉、蚕蛹粉、猪血粉、酵母粉等;诱食剂可用鱼肉糜、虾蟹糜、动物肝脏糜等。转食过程中逐步增加配合饲料比例,每日投饲2~3次,投饲量为大口鲶体重的10%~15%。一般经7~12天,70%的鱼种能摄食人工配合饲料时,即可完全转为人工配合饲料投喂。③投喂配合饲料,配合饲料要求粗蛋白含量42%~48%,添加一定量的维生素和无机盐,每天投喂2次。④管理要求,保持水质清新;及时清池过筛、分级分池饲养。
南方大口鲶可在池塘养,也可在其他鱼类养殖池套养。
1.池塘主养
(1)池塘选择。池塘面积以1~5亩为宜,水深1.5~2m,要求池底平坦,淤泥少,在鱼种放养前10~15天用生石灰彻底清塘杀灭敌害生物和病原菌。
(2)鱼种放养。鱼种放养依据养殖方法而定,通常放养规格为8~12cm的鱼种。大口鲶商品鱼规格在0.5~1kg,每亩放养1000~1500尾;预计商品鱼规格在1.5~2.5kg,每亩放养500~800尾。另外,每亩水面可配养大规格鲢鱼、鳙鱼鱼种200~300尾,以调节水质。鱼种放养前要进行鱼体的消毒。
(3)饵料投喂。大口鲶鱼种入池后,经过5~7天驯食,即可到饵料台上摄食小杂鱼或禽畜内脏。每天早、晚各一次,日投喂量为鱼种体重的10%~20%。当水温超过23℃时,晚间投喂量应占日投喂量的2∕3左右;当水温达到28℃以上时,白天摄食极少,晚上则喂得更多。天气闷热或雷雨之前停喂。每次投喂量以1小时左右吃完为度。随时将剩下的残饵等杂物清除,以免影响水质。
(4)日常管理。保证水质清新,定期进行水体消毒,及时捞出池中死鱼及残饵。关注池塘溶氧情况,若有缺氧征兆及时开启增氧机或加注新水。
2.池塘套养 在野杂鱼较多的家鱼成鱼池、亲鱼池,可直接投放大口鲶鱼种作为套养对象。每亩套养量主要根据池塘的饵料鱼多少而定。通常每亩套养8~13cm的大规格鲶鱼种20~40尾,其成活率可达90%以上;如果投放6~8cm的大口鲶,成活率在75%以上。投放4~6cm的大口鲶,成活率在60%以上。在不增加饵料投入、不需任何专门管理的前提下,当年就能收获尾重2~4kg大口鲶,每亩水面可增产大口鲶商品鱼25~50kg。
大口鲶是一种抗病力较强的鱼类,表皮有较丰富的黏液,但管理不当,养殖密度较高,水质较差时也会引发疾病。常见疾病及预防方法如下。
(一)烂鳃病 烂鳃病的主要防治方法:全池泼洒含氯30%的漂白粉溶液,使池水呈1mg/L浓度;全池泼洒光合细菌和水净剂混合使用,光合细菌和水净剂浓度分别为10mg/L和5mg/L,每10~15天泼洒1次。
(二)肠炎病 肠炎病主要防治方法:每隔15~20天用EM菌拌
饵料投喂,连续3天可预防;用大蒜素拌饵投喂,连喂3天,配合泼洒EM菌1次。
(三)出血病 出血病主要防治方法:用五倍子2~4mg/L煎汁全池泼洒,第2天用漂白粉或用含氯渔药全池泼洒,连续2天,一周后换掉一半池水。
(四)车轮虫病 车轮虫病主要防治方法:用0.7mg/L硫酸铜和硫酸亚铁合剂(5∶2)全池泼洒,每天1次,连用3天,可有效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