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流域机采棉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

2020-12-20 12:07孟庆忠韩光明陈全求易先达李孝鉴
新农业 2020年24期
关键词:机采棉植棉吐絮

吕 博,孟庆忠,韩光明,陈全求,张 成,易先达,李孝鉴

(1.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湖北 武汉 430064)

(2. 云南元谋县果然好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云南 楚雄 651300)

长江流域地处东亚副热带季风区,日照充足,雨水丰沛,气候环境十分适宜棉花的生长,是我国重要的三大棉花主产区之一。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农村劳动力成本大幅增加,而传统棉花种植因其管理繁杂、周期长、用工多的原因,植棉成本逐年攀升,人工成本已占植棉总成本的75% 以上,植棉效益近年来已逐渐呈现入不敷出的迹象。因此,长江流域棉区只有开发出机械化播种和采收模式,才能减少人工投入成本,提高植棉效率,增加经济收益,带动长江流域棉花产业的健康发展。

1 长江流域机采棉的发展现状

1.1 机采棉新品种的选育

为了满足长江流域棉花集中机械采收的要求,需要选育株型较紧凑,吐絮集中,耐密植,品质优良,抗病性强的机采棉品种。长江流域棉花相关科研院所通过多年研究已引进和筛选出一批性状优异的机采棉品种。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近几年选育的优质、早熟棉花新品种EZ9 和ZD2040不仅长势好生育期短,而且品质优良、产量高,均适合用于麦(油)后直播的机械化种植采收模式。湖南省棉花科学研究所选育的机采棉品种湘297、湘XP611 和湘FZ001 也具有早熟性好,吐絮集中,耐密植,纤维品质优良,抗病性强的特点。此外,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江西省棉花研究所等单位围绕机采棉的特点也选育了一大批适合长江流域种植的机采棉新品种,为今后长江流域棉花机械化发展提供了资源储备。

1.2 机采棉配套栽培技术的集成

近年来围绕长江流域棉区麦(油)后直播棉花和棉花短季栽培技术集成配套技术进行了大量研究,在不与粮食争地的前提下,开展麦(油)后直播棉花和棉花短季栽培,需要通过配套栽培技术缩短棉花生育期,提高棉花栽培密度,通过合理的水肥运筹和化学调控,达到稳产高产的目标。合理控制机采棉种植密度对棉花产量和品质影响显著,研究表明麦(油)后直播棉的播种密度在5 000 ~6 500 株/ 亩,实际种植密度在4 000 ~5 000 株/ 亩之间能得到较好的产量和品质。在棉田氮肥运筹方面,研究发现多施基肥对产量影响不显著,花铃期施肥量占施肥总量的75% ~80%,并且氮肥总施用量在15 ~20 kg/ 亩时,对棉花籽棉产量有显著提升。脱叶剂的选择和喷施时期对机采棉机械化收获的效果和杂质率有关键性影响,研究表明欣噻利、脱吐隆和乙烯利复配药剂脱叶效果均能达到95%以上。

2 长江流域机采棉发展的对策建议

2.1 加快区域性机采棉新品种选育

为加快应用以麦(油)连作种植为主的长江流域机采棉新模式,在前茬作物收获后能够及时翻耕播种棉花,需要进一步选育具有早熟、优质特性的棉花优异种质资源。机采棉的品种选育要适应长江流域棉区雨量充沛的特点,解决吐絮期可能存在持续阴雨的气候环境问题,着重培育生育期短、成桃吐絮集中、对脱叶剂敏感的棉花新品种。在常规育种和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的基础上,加强对棉花重要性状相关基因的分子调控机制研究,深入研究如何打破产量、品质性状之间的连锁效应,为今后机采棉新品种的分子定向培育提供理论基础。

2.2 优化机械化生产管理体系

长江流域机采棉的发展离不开高效的机械化栽培管理模式,需要在借鉴美棉、澳棉机械化种植模式的基础上,结合区域地理环境特点打造长江流域优质棉品牌,在翻耕、播种、采收等各个环节开展技术研究,通过对播种时间与方法、株行距配置、栽培密度、肥水管理、打顶时间和脱叶催熟等方面进行系统性优化,并将棉花农艺性状、采棉机械和农艺管理进行高效配套融合,形成一套规范的机械化生产管理体系。只有在机械化生产实践中不断地进行技术创新升级,长江流域机采棉发展进程才能不断推进,进而实现长江流域棉花产业的绿色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机采棉植棉吐絮
冀中地区高密种植条件下棉花药前群体大小和成熟度与化学脱叶催熟效果的关系
2019年全国植棉意向面积下降2.7%
美国2018/2019年度植棉预测
新疆北疆植棉区机采棉品种筛选试验
全国植棉意向面积再降3.17个百分点
机采棉打模机和运模车的故障维修
短季棉品种华棉3109在荆门的种植表现
2014年阿瓦提县机采棉脱叶剂筛选试验报告
机采棉静电喷雾机的设计及关键部件仿真分析
柳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