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科建设需要解决好的三个前置性问题

2020-12-20 09:55:11武宝瑞
关键词:文科社会科学交叉

武宝瑞

(中国人民大学,北京 100872)

如果孤立地谈论新文科的建设,简单地把新工科、新农科建设的概念和体系平移延伸过来,贸然、仓促地提出新文科建设的问题,可能是一个值得怀疑的立论。但是,如果我们把目光聚焦在新时代社会变革对人文社会科学发展提出的新要求,需要承担新的历史使命,实质性地有效推进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构建,新文科的建设就是人文社会科学创新发展的题中应有之意。应该看到,当下新文科建设还处于起始筹划阶段,需要解决好三个前置性问题,这就是准确把握其新时代特质,明确其知识创新的根本使命,确立其融合发展的崭新路径。

一、准确把握新时代特质

五四新文化运动发生以来,新与旧的关系一直是思想发展、社会进步、学术研究纠缠不休、常论常新的问题。社会和学界基本秉持泛进化论的意念,大都认同的是新比旧高明、深刻、进步的认知,凡事只要沾上新就自然多了几分体面,俨然走在了时代的前列。甚至是以新旧论是非,以新旧划界限,这样的观念和心态在过往的历史中,既有推动社会进步、思想建设、学术发展所取得的功绩与成就,也有沉重的经验教训。站在今天的立场,辨别新旧问题,厘清新旧边界,可以用更高的站位和更开阔的视野加以判别。所谓的新,不是用来博眼球的,更不是用来拼套路,其根本使命是要推动学科体系的建设,为新时代人文社会科学的创新发展找到可以依托的逻辑起点。

新时代的新,主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华民族迎来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的历史背景之下,时代环境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社会环境有了全新的发展,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者站在时代巨变的历史潮头获得了新的研究立场和眼光,承担起新的历史使命,必然会带来人文社会科学新的发展气象与景象。

新文科的建设特别要准确把握新时代的特质和对人文社会科学发展创新的整体需求,要注意到新时代我们观察世界、审视自我的角度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社会变革日新月异,世界发展面临百年未遇之大变局,时代跨入了新的历史方位,中华民族即将迎来的伟大复兴成为整个世界共同面对的新课题。人文社会科学学者也必须紧紧跟随这个根本性的变革,聚集自身跟随新时代的理论抱负和人文理想,成为新文科建设驱动下推动新文科建设的新人。新文科建设的另一项重要任务是培养人,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目标的新时代人才培养不仅要求我们用新的思想教育学生,更要看到学生本身也是新的群体人。我们在观察新一代的时候,关注点往往容易集中在他们与其前代相比的负面性和差异性以及不符合旧时代精神的种种特性,很少注意他们与前辈相比较,更具有当下时代的契合性和适应性。作为受教育的对象,他们也在时代的熏陶下成长,他们身上的新的时代烙印比上一代、上上一代深刻得多。如果没有这样的观察与认知,不能把新文科建设的使命和目标传导到所培养的新一代人身上,新文科建设的前景无疑是暗淡的。成长环境、推进主体、培育对象在新时代的种种变化是新文科建设必须把握的基本要义。

新时代新文科建设的新,是从旧的历史中延伸过来的,是在旧的根基上生长起来的,这与过去曾经有过的除旧布新、破旧立新截然不同。现时代的新与旧,最根本的是从旧到新的发展问题,要厘清二者之间的差异性,着重把握从旧到新发展的增长性。如果没有对旧的深刻了解,对旧的问题局限以及对新时代种种不适应的理性认知,就无法在旧的基础上改变、提升,成就新的拓展。新文科建设中的新和旧,在内容、形态、路径、目标等方面既有不可忽视的差异,又有一脉相承的延续,把握住这两个方面,才能真正推动新文科的建设和发展,文科才能顺应时代召唤,有效地新起来。新文科要做到研究与传播形式的创新变革、研究内容的升级迭代,必须特别关注到新与旧的连贯性。人文社会科学在社会历史发展中承载着传承文化、承续传统的历史职责,在知识传播的方式上更加注重秉持厚重传统,不能简单地在一个时间的截断点上贸然提出新旧问题,否则就会违背学科的发展规律,扰乱学科正常的发展节奏,最终对学科发展造成伤害。

二、明确知识创新使命

用创新理论观照蓬勃发展的现实,是中国当代人文社会科学创新发展的根本的、也是唯一的使命担当。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再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人民经历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历史跨越,探索创造了适合国情、符合实际的国家管理制度和社会运行机制,迎来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在中国的大地上发生了人类历史上规模宏大、变化深刻、影响深远的社会变革,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社会长期稳定的奇迹,延续发展、光大绵延了五千年的中华文明传统,推进了中国人民与人类世界以及各个民族、国家的交流交融。这是二十世纪人类时代和历史最重要的创新成果。这一中国和世界历史发展进程中蔚为壮观的辉煌景象需要用一套崭新的理论框架、思想支点、学术方法阐释,使之成为中国当代社会历史发展的固化图景,成为世界共同拥有的精神财富。面对波澜壮阔、气象万千的现实创新发展的辉煌图景,理论阐述和思想提炼明显滞后而且显得苍白。用学理的方式阐释新中国七十多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四十年多来的发展变化,是人文社会科学创新发展的起始点、核心内容和发展方向,现实和实践为这一使命提供了理论研究创新的丰厚资源,也昭示了创新发展的根本路径。新文科的建设需要承担起这一崇高的历史使命,取得与辉煌的实践成就相得益彰的理论成果,既向世界阐明中国发展奇迹的合理逻辑、理论根源,也为中国人民提供砥砺前行、凝聚力量的精神动能。

创新是新文科建设和发展的核心内容,也是需要依托的内在驱动力。创新必须是真正有效的知识创新。其关键的要点是立足中国社会发展的现实,把握世界人文社会科学发展趋向,推动各个学科能够站在现有的知识前沿,站在已知和未知的临界点上,面向未知的领域,把历史发展的实绩转换成固化的理论和可以采纳的行动方案,创造出真正有效的新知识。回顾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和知识创造的过程,我们不难发现,真正有效的知识创新的历史机缘都十分短暂,有效的知识增长是一个非常缓慢的过程,人类在特定时间空间范围内创造的原创性新知识是非常有限的。绝大多数的理论和思想发展都是已有信息的分布重组、时空替换和拆分重合。看似眼花缭乱、博大精深的理论体系其蕴含的有效知识往往非常有限,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我们耳熟能详、广泛运用的经典的知识体系、基本原理、思想原点很多并不是二十世纪以后提出来的,其内涵和外延在二十世纪有效、创造性拓展的途径和尺度也是有限的,仔细分辨起来经常显得似是而非、模糊不清。

二十世纪以来中国社会发生的深刻变革,为新的有效的知识创造和增长提供了丰厚土壤和绝佳机缘,新文科的建设和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要坚持使命担当,不惧艰难险阻,推进有效的知识增长和知识创新。新文科建设必须坚决反对利用各种五花八门、掩人耳目的范式、模型、框架,对固化的知识和已有的信息进行重合、重组、重复、重构。

三、推动交叉融合发展

新文科的创新发展离不开不同学科的交叉融合。新文科的交叉融合应当是全方位的。要注重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基础方法的融合,也要立足于学科内部之间的融合,比如人文学科与社会科学之间的融合交叉。就更大背景而言,注重古今融合、中西融合,既是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传统,也是在新时代、新环境之下创新发展的重要支点。

与自然科学的融合交叉是二十世纪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基本推动力之一,交叉融合的基本方式和内容是自然科学的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侵入和影响了人文社会科学。人类社会进入二十世纪以后,自然科学技术发展的浪潮汹涌澎湃,很大程度上左右了人类历史发展的进程。在这一背景之下,就世界整体而言,从思想、方法一直到价值判断都是技术决定论占了上风,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融合的话题中谈论的都是人文社会科学如何与自然科学交叉融合,自然科学特别是技术科学很少在同等层级上讨论与人文社会科学交叉融合的问题。在这一波交叉与融合的热潮中,人文社会科学借助自然科学精确化、数据化、工具理性的方式获得了一定程度提升和发展,取得了一些引人瞩目的成果。但不可否认的另一面是,由于采用过于简单的交叉融合方式,在思想方法、思维方式、技术路径上照搬、迁移自然科学的一些浅层次做法,直接植入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具体过程,用自然科学研究中最简单的方法给人文社会科学的知识架构披上一层技术工具的外衣,以貌似创新的假面具把人文社会科学的一般知识再重述一遍,这是不足取的。

互联网技术和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来临把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技术的融合交叉引入了新境界。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为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更提出了新的挑战,造成了新的冲击,以互联网技术为代表的新技术革命所形成的舆论波以爆发式的激荡席卷了整个社会,让从事人文社科的研究者感到阵阵寒意,以为这世界的未来完全就是数字化的天下了。互联网时代的信息化技术对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造成的影响、冲击是客观的,但其中带来了信息获取、研究手段的变革又是推动发展的利器。在人为推动的喧嚣浪潮平息之后,我们发现,人还是站在坚实的大地上。自然科学的发展、新技术革命的推动,对人文社会科学而言还是工具、手段和技术方式的问题。辩证法的思维方式告诉我们,工具手段固然有可能影响思维方式,有可能对本质性产生一定的影响,但在根本上不能颠覆人文社会科学在价值构建、审美判断、文化传承这些方面所具有的独特力量。推动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交叉融合一定要有客观的认知和理性的观察,要切实地评估人文社会科学到底在多大程度上能跟自然科学融合。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在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承担着不同的使命,有明显不同的特质,这个最基本的常识告诉我们,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的交叉融合不可能做到完全意义上的充分融合,无缝对接,所以融合是有限度的。要明确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融合,不是人文社会科学在自身研究发展没有出路的情况下的迁就之举,而是为寻求创新突破探索面向未来的路径。交叉融合要立足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内核问题和根本需求,坚守自身发展的本位和学科特质。一定要避免过分强调工具理性,以免造成本末倒置,损害自身发展。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理想的交叉融合要在精研细化的基础上做到润物无声,至臻化境。

猜你喜欢
文科社会科学交叉
《云南社会科学》征稿征订启事
《河北农业大学(社会科学版)》2021年喜报
文科不懂理科的伤悲
“六法”巧解分式方程
求学·文科版2019年6、7期合刊
豆文科作品
艺术家(2018年7期)2018-09-22 02:09:20
孙文科
连一连
数学在社会科学中的应用
基于Fast-ICA的Wigner-Ville分布交叉项消除方法
计算机工程(2015年8期)2015-07-03 12:19: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