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 梅,黄蓓蓓
(1.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第四人民医院,江苏 扬州 225200;2.江苏省扬州市江都人民医院,江苏 扬州 225200)
近年来,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饮食结构的改变、及老年人口数量的持续增长使得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呈明显增长趋势。DS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是临床上常见的脑血管病诊断方式[1]。经皮股动脉穿刺脑血管DSA术作为诊断各类脑血管疾病的有效手段,常因其创伤性而引发各种并发症,给患者造成生理及心理应激反应,加之患者常对手术充满了未知性而伴有各种不适感,因此在围手术期配合有效的护理干预尤为重要[3]。本研究探讨循证护理在临床应用中的效果。
选择2017年10月~2019年10月收治的68例经皮股动脉穿刺脑血管DSA术患者,所有患者均意识清晰,沟通能力良好,自愿签署手术知情同意书,且排除血液循环系统疾病、凝血异常、合并严重的器官功能障碍、精神认知障碍及临床资料不全者。其中男35例,女33例,年龄24~78岁,平均(53.65±3.79)岁,疾病类型:脑梗死32例,脑部血管畸形21例,短暂性脑缺血15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4例,两组一般临床资料方面具有可比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对照组使用传统围术期护理,包括生活护理、用药指导、健康教育等。研究组使用循证护理,具体为:(1)成立循证护理小组:由1名护士长及5名护士组成,小组内通过培训学习循证护理理念及脑血管DSA术相关知识,要求小组成员熟练掌握护理技能。(2)提出循证问题及循证支持:结合疾病实际情况充分考虑病因病机、危险因素、预后转归等,以循证证据为基础提出问题,积极寻找围术期在心理、饮食、用药、健康教育方面的循证支持,制定最佳的循证护理方案。(3)护理实施:术前根据患者的病情资料主动与患者进行交流,向患者讲解疾病及经皮股动脉穿刺脑血管DSA术相关知识及相关注意事项,告知患者术后只能卧床休息,肢体制动,指导患者进行床上大小便训练。观察穿刺部位皮肤的颜色、温度。嘱患者检查时需保持头部不动,术前常规禁食,术后需要进行X线检查,此时患者身上不可佩戴金属物品,包括假牙[3]。同时给予针对性心理疏导,缓解患者的紧张、恐惧情绪。术前完成各项生命体征检查,术后观察穿刺点有无渗血、血肿,指导患者行踝泵运动,协助其行肢体按摩,防止深静脉血栓形成。保持切口干燥清洁,定期换药。术后鼓励患者饮水大于1500ml,促进造影剂的排泄,24 h内限制高蛋白饮食,多食用新鲜的水果蔬菜,保持大便通畅。
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并采用我院自制的健康知识调查问卷、舒适度量表及满意度评测量表评价两组患者健康知识掌握度、术后舒适度及护理满意度:满分均为100分。
采用SPSS 19.0,P<0.05 时为存在统计学差异,以(x±s)表示计量资料,以(%)表示计数资料,组间比较行t检验及x2检验。
研究组术后发生皮下血肿1例,局部瘀斑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5.88%(2/34),对照组术后发生皮下血肿4例,局部瘀斑4例,下肢静脉血栓2例,并发症发生率为29.41%(10/34),两组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研究组舒适度评分(90.73±2.36)分,健康知识掌握度评分(91.89±2.43)分,护理满意度评分为(94.35±3.47)分;对照组舒适度评分(80.33±2.51)分,健康知识掌握度评分(78.65±2.24)分,护理满意度评分为(81.68±3.55)分,两组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经皮股动脉穿刺脑血管DSA术可准确定位病灶,有效显示病灶部位及形态,从而对各类血管疾病进行准确判断,但手术操作难度较大,精细度较高,加之其创伤性常会给患者造成一定创伤,且易发生术后并发症,影响手术效果[4]。循证护理是以循证理论为依据,将科研结论、患者需求及临床经验相结合实施有效护理,在大量权威性的文献中获取科学实证以为患者提供高品质的护理服务。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舒适度评分、健康知识掌握度评分级护理满意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循证护理可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帮助患者掌握健康知识,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及护理满意度,在经皮股动脉穿刺脑血管DSA术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