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树明,马 英,杨丰文,张俊华,于春泉
(天津中医药大学,天津 301617)
2019年12月以来,湖北省武汉市部分医院陆续发现了多例有华南海鲜市场暴露史的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现已证实为一种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这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临床表现及病情演变与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征(SARS)有一定相似之处。目前,在中共中央、国务院统筹指挥下,各部委积极应对,协作行动。医药卫生界汲取当年的防治经验和教训,开展了全面动员、防治结合、定点医院、严格隔离、多学科协作的防治工作。可贵的是中医药也成建制地参与防治。在科技部紧急启动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科研攻关专项中,设立了中医药临床研究及对已上市中成药及组分中药的筛选与评价等研究课题。
通过几千年与疫病的斗争,中医药积累了丰富的经验[1-2]。17年前在SARS的临床治疗中,中医药在减轻发热症状、控制病情进展、减少激素用量、减轻并发症等方面疗效显著[3-4],经过世界卫生组织(WHO)专家组考查,推荐相关治疗方案在全球推广。而后对SARS病毒的实验表明,一些中成药确实具有抑杀冠状病毒的功效。因此,在此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防治中,中医药应该发挥更大作用。在具体工作中,西医中医协作,优势互补,尤其注重全疗程、全方位发挥中医药作用。2020年2月6日,武汉市中医院和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共计23名患者经以中医为主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后痊愈出院,显示出中医药在防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的确切疗效[5-6]。
从中医角度看,与SARS相比,本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防治具有新的特点:一是汲取上次教训,反应速度、反应体制机制、应对方法有效快捷,同时由于技术进步,病毒检测速度提高;二是采用联防联控机制,早发现、早隔离、早诊断、早治疗,阻断疫情蔓延;三是中医早期介入治疗,从参与者变成主力军,能抓住苗头及时干预,治疗措施更加主动,中西医结合起到了很好的协同增效作用。
中医学强调“上工治未病”,重视未病先防。在预防方面,以隔离为主,可通过中医药调节机体状态,提高免疫力,抵御病毒。最好的预防方式就是改变身体状态。张伯礼院士在接受央视采访中,提出“两少两勤两通”的建议:少外出、少接触发烧外地患者;勤洗手、勤喝水;室内通风、保证大便通畅。面对疫情,首先思想上要重视,但切忌恐慌,恐惧情绪会使气机逆乱,抵御外邪能力下降。唯有良好的心志,消除恐惧焦虑,达到“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理性的思考、积极的情绪和健康的心态,同样是预防疫病的重要保证。中医学预防强调“避其毒气”,要远离传染源,不与患者及疑似患者接触,避免毒气侵袭。要注重形成良好的日常生活方式,禁烟限酒,保证睡眠,适当运动,心情恬静等都是提高机体防病能力的基本要求。
另外,针对日前出现的争相抢购双黄连来预防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现象。张伯礼院士在新华社新闻发布会上,提出要科学理性看待,将疾病预防简单化至依靠某一个中成药,不符合中医规律,还是需要注重身体状态的调整。
基于对红区患者救治的效果,张伯礼院士总结的治疗特点主要有: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是病毒感染和机体免疫状态博弈的结果。中医治疗往往不仅仅着眼于病,而是调动机体自身的抗病能力。这和靶点治疗的机制不一样,但同样可以治好疾病。张伯礼院士提出:在中医药的临床中,病程早期可使用利湿化浊、清热解毒药协助抑杀病毒;中期的重点则是改善症状,控制病情转化,采用清热化痰、活血解毒药物等;后期则需要扶助正气、益气养阴、清除余热。
中医药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决非纸上谈兵。从实际治疗情况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轻、中度患者占大多数,轻症采取隔离治疗,通过中药或中西医结合治疗,可以治愈;同时,由轻症转往重症这个过程相对缓慢。从中医角度看,潜伏期长、进展慢,是湿邪重的典型表现,正是中医药治疗的优势[7]。张伯礼院士初步总结本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治疗优势:在改善患者症状方面,中药退热平稳,止咳效果比较好,改善乏力效果明显;轻症患者容易痊愈,中度患者向重症转化的较少,对提高重症患者存活率有作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相对更好。
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医药可以全疗程、全方位发挥作用,但还是提倡中西医结合治疗。中医西医各有所长,各有侧重,优势互补,协同取效。治疗此次肺炎目前尚无有效药物,主要是支持和对症治疗,中西协同救治病患就显得尤为重要,要一切以患者受益最大为原则。当然,治疗越早越好,要注意观察病势发展情况,及时调整用药,阻抑病情恶化发展。
通过观察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恢复期患者,发现病毒核酸两次检查都是阴性的患者还存在一些症状,如乏力、咳嗽、食欲不好等。同时也注意到,部分患者在康复阶段容易出现免疫损伤,主要由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过程中,机体免疫细胞分泌的炎性细胞因子所介导,可表现为病毒引起的肺部损伤,容易造成患者免疫力低下,抗御外邪能力减弱,此时如果再次受到病毒或细菌感染,将产生严重后果,肺部损伤也需要一段时间的修复过程。疾病康复阶段,中医药仍然可以发挥其优势,进一步改善症状,改善脾胃功能,促进炎症吸收和肺功能的修复,也能起到避免或减少间质性肺炎、肺纤维化等问题,提高生活质量[8]。除了药物治疗外,还推荐患者进行一些运动、饮食及情志方面的针对性康复调养。
3.1 运动康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康复期比较明显的症状是乏力、疲倦、活动后气短等,这与患病期的卧床以及疾病本身对机体的伤害,尤其肺功能的损伤密切相关,康复治疗中的有氧运动可以改善上述症状。康复期可以居家练习一些中国传统体育项目,如太极拳、八段锦、五禽戏等。
3.2 饮食治疗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发病时多出现发热症状,热邪易伤阴津,出现肺胃阴虚等症状。饮食上宜给予益气滋阴、调理脾胃之物,如山药、百合、红薯、豆腐、蜂蜜等,药膳可选银耳贝母雪梨汤、山药薏米芡实粥、山药扁豆粥等食用。同时,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酌情加用黄精、党参、人参健脾丸、补中益气丸等中药或中成药促进康复。
3.3 情志疗法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由于人们缺乏对它的认识和应对准备,特别是确诊患者难免会产生紧张、恐惧等情志反应。如忧虑、失眠、心烦等症状,不利于康复,需要情志调理。根据中医七情致病说,采用疏肝、理气、宁心、安神等治疗方法,有利于患者更快地恢复身心健康。
中医药、中西医结合防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初步总结了一些宝贵经验,还需要通过科学研究,继续做好总结和规律提炼。国家科技部已紧急启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科研攻关专项,包括中医药的临床研究及有效药物筛选和评价研究。2020年2月3日,张伯礼院士负责的“国家科技应急攻关项目——中西医结合防治新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的临床研究”在武汉正式启动,布局了3个方向5个课题。此项研究的宗旨,首先是服务临床救治,其次是做好科研分析。课题将重点研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中医证候特征和演变规律,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普通肺炎(轻症)的临床疗效优势、对重型和危重型肺炎临床价值以及中药社区防控及恢复期康复作用等[9]。
在国家科技部、天津市科技局支持下,已开展对上市中成药及中药组分的筛选和评价工作。天津中医药大学拥有组分中药国家重点实验室,储备了近6万份中药组分,目前正在开展具有抗病毒作用的活性组分筛选工作。目前正在积极筛选评价一些具有抗病毒作用的中成药,如银翘解毒片、连花清瘟颗粒、抗病毒口服液、金花清感、藿香正气、热毒宁、清开灵、痰热清、清肺消炎丸、抗病毒颗粒、金感胶囊、清瘟败毒散等。
在2003年SARS救治中,由于缺乏经验,中医药作用的发挥还不充分。应对这次疫情,中医药早期介入,全程发挥作用,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初步形成了中医药防治急性传染病的一套机制。特别是中医药应对疫情得到了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和肯定。2020年1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对疫情防控特别是患者治疗工作进行再研究、再部署、再动员,会议明确要求坚持中西医结合,不断完善诊疗方案,使中医药进入防控疫情的主战场。
国家卫生健康委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不断发布更新《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专门设置中医药干预方案,明确各个分期的治疗原则和推荐方药与剂量;在下达至各地有关部门的印发通知中,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明确提出要“积极发挥中医药作用,加强中西医结合,建立中西医联合会诊制度,促进医疗救治取得良好效果”。在此基础上,各个省市也制定了适合当地的诊疗指导原则,丰富了中医药干预的内容和特色,起到良好的指导作用,保障中医药应用的规范化和合理化。
此次抗击疫情,多个中医院成为定点医院,综合性医院也组建了中医病区,确定中医定点医院,床位达到上千张。全国中医院在国家卫生健康委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统一领导下,数百名中医师进入红区,展开中医药治疗和护理。切实形成了成建制的临床队伍,建立了坚实的战斗阵地,保障了中医药主导作用的发挥。这在之前的疫情防治中是少见的,具有标志性的意义,表明中医药进入疫病防治的主战场。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统筹部署和指挥下,面对“抗疫”战斗,中医界快速响应,紧急行动,广大中医药人无私奉献,英勇奋战,打响了疫情防控的阵地战。在国家部委的协同推进下,各方面共同努力,中医药防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全方位、全过程发挥着重要作用。抗击疫情已经进入最关键的时期,中医药的作用还会进一步彰显,有很多经验需要进一步总结,有不少短板需要进一步补齐。中医人众志成城,中西医协同攻坚,定能战胜疫情,挽救生命,护卫人民健康。
致谢:本文部分内容来源于张伯礼院士在接受中央电视台、新华社等媒体采访时的发言和媒体报告材料。对发表相关报道的记者表示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