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纪艳凤 张良 (.青岛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青岛科技大学)
当前社会经济飞速发展,我国私家车保有量增长迅速,停车难已经成为现象级社会问题,高校内停车对象虽较为单一,但伴随高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校园内的汽车数量增长速度过快,给校园交通带来较大压力。
校内停车规划大多无法与高校总体建设规划统筹,校内停车场建设步伐相对迟缓,高校校园内停车难的问题愈发明显,一些旧校区情况更为突出,开放式高校校园的交通压力越来越受到高校的重视,利用有限办学资源,科学统筹校园交通,运用智慧校园大数据,使校园交通得到不断优化。
教师开车上班已是常态,有些大学生也都申请开车上学,导致校园里的汽车保有量越来越多,加之高校的社会交往也在增多,越来越多的社会车辆进入校园,由此导致众多车辆停车问题成为了高校交通管理的核心难题。
(1)高校内基础交通设施不够完善。高校内汽车数量增长过快,高校内尤其是老校区的基础交通设施比较陈旧而且不够完善,相对狭窄的道路,停车位严重不足,机动车道与非机动车道交错混行,高峰期人流车流无法独立分开,交通安全隐患较大,剐蹭、碰撞时有发生。校园内交通标识不完备,限行、限速、禁行、禁鸣喇叭、禁停等交通指示牌设置不够合理;测速、测音等先进交通违规设备缺乏;行车隔离档、人车分流隔离桩等设施布局不够齐全;有的在转弯处还没有盲区反光镜;有的校园路口、下坡路段减速带设置不完善等。
(2)高校内交通管理不够严格细致。开放式的高校校园,分区不明显的校园布局,高峰交通管理压力大,给校园交通带来一定管理难度。
高校内的车辆混杂,既有校内本有的师生、接待、商铺、家属等正常进出,也有社会上外来的机动车辆入校,某些高校入校盘问、登记执行不到位,外来非公务车辆进出校园比较随意;有的在上下班高峰时期,校门车流大,入校登记也打了折扣。校门口把关不严,导致校园内超速驾驶、随意停车的现象更加难以管控,外来非公务车辆入校后不但占用校园有限停车资源,会造成校内交通拥堵,尤其是随着电商行业近年来迅速发展,而产生的快递、外卖车辆在校园内快速行驶,频频发生交通事故。还有些高校所处地理位置交通优势,校园穿行车辆较多,给高校的校园带来交通安全隐患;有些周边的居民、商铺为了节省停车费,把校园当成免费停车场,还有部分校园角落存在“僵尸车”现象,长期霸占校园内的停车位,以致校园内的停车位更加紧加。
(3)对校内违规车辆缺乏有效处罚措施。
高校交通管理人员对于超速、不按照规定停车等不文明驾驶的车辆,多数管理的方式是提醒和人工劝导,政策上无法进行及时有效、严格严厉的惩罚,因此不论是校内人员的车辆还是外来临时车辆,对于校内交通管理的效果都不够理想,有的甚至是屡禁不止。当前,依据《企业事业单位内部治安保卫条例》高校保卫部门缺乏执法权和处罚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校园内的道路交通应该属于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的管辖范围。
但是在实际执行上,交警一般不主动进入大学校园执法,校内电子监控设备建设也没有与交警系统联网建设,使校内的违规车辆处于缺乏管理的状态,个别素质低下的驾驶员对保卫人员的管理置若罔闻,校园内违规停车和超速行车的现象屡禁不止,因此对校园交通安全构成了严重的威胁。
(4)校园交通管理模式相对落后。一方面,人力管理的模式在高校交通管理中比较普遍。人力登记、查证、提醒,相对效率低下,且难免会有差错,在高峰时期比较容易造成校门的拥堵。有的保安进行正常管理还会导致车主的不服从,继而产生矛盾纠纷事件。人力取证困难也是一个大问题,如违停、车速快、鸣笛、非机动车行车安全等问题,大多数无法及时发现并进行处理;另一方面,校园交通管理智能化的探索还在初级阶段。当前不少校园对进出车辆管理进行智能化升级,实现了车牌自动识别等管理,但对校园内的交通管理智能化运用仍十分有限。
高校作为先进科技的摇篮之一,理应走在智慧交通的前列,再加之当前校园交通面临的种种问题,以及校园内特殊的社会交织现状,更应尽快实现校园智慧交通。
首先,高校校内交通存在明显拥堵变化规律。校园道路及校门出入口承载的人流量、车流量具有的特征呈现周期性规律,交通相对拥堵的时间段是上下课高峰期和上下班时间,在开学、返校以及运动会等时期,人车数量大,秩序往往比较混乱。因此日常校园交通管理应当科学区分重点时段和重点区域进行管理,校园调流,封闭单向环形车道以及合理调动值勤力量引导就十分重要,在交通管理优先级方面必须要先保证行人及非机动车的安全通行。
其次,校园交通大都是有条件的相对封闭管理。利用智能化管理控制外来车辆人员入校是解决校内交通拥堵的又一重要手段,高校虽以开放性建设,但通过新冠疫情防控来看,将来对校区内的管理将会是有条件的相对封闭,那么从校门入口控制入校车辆就更加容易实现。
最后,高校科技创新具有先天优势。当前大数据时代,高校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正全面展开,智慧交通系统作为人性化校园交通,突破校园交通管理瓶颈,已经成为数字化校园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大学有密集的高知识群体,研发课题能力突出,为建立智能化的校园交通管理系统提供了优越的条件。
在校园建设环境总体难以改善的条件下,校园道路、停车场设施将逐渐难以应付不断增长的停车需求,校园交通需要充分运用经济杠杆和政策法规等管理手段, 以先进的智慧交通系统为辅助,进行校园交通精细化的控制和调节,以期达到相对交通动态的平衡。
(1)严格规定校园停车。结合信息化道路监控装置,出台智慧校园停车管理规定,对于违规停车现象,及时有效的提取违规影像资料,加强管理部门执法力度,提醒曝光与处罚相配合,减少不遵守校园停车规定现象。
(2)推进路内限时计费停车。控制入校车辆的有效办法就是校内停车收费,通过限制其停车时间来解决长时间停车占用停车泊位,校园内可通过智慧交通系统监控停车时长,对停车者自动发送短信进行提醒,同时记录车位的占用时间,实行分级化的自动计费。
(3)及时发布校内停车信息。校园停车信息化是保障校园停车位有效利用的基础,相当多的高校并无此信息化停车信息,建议高校通过学校官网或者微信公众号,利用智慧停车系统,实时发布校园的停车动态,包括校园剩余停车位、拥堵情况、区域差别的停车价格、校园停车的管理条例等,让社会来校人员出行前对出行方式和停车位置有合理的规划。
(4)泊车动态数量信息收集与引导。根据一天中不同停车点的不同停车需求高峰,运用智慧校园交通系统,在实时动态停车数据下,对停车需求进行实时引导,力争减缓停车供需压力。
(5)设置停车数量上限。满足停车刚需要求,建立数学模型,结合时间、人数、道路宽度等数据,设置停车位上限,确保给予行人、绿化和公共服务优先,最大限度地为所有交通模式的人们服务。需要明确路内停车是短暂临时停车,路外停车是长时停车,保障临时停车泊位周转率高。
(6)优化校门出入交通。对校门人车流的大数据进行科学计算,合理设置校门出入口,对高峰期出入校车辆实施有效分流,科学设置校门停车入校登记缓冲区和环行岛,加大电子车牌识别的通行效率,增加校外周边道路的绕行指示牌,从离停车位最合适的校门出入,减少车辆与上课人流高峰重叠出入校园,出校收费实施自动提前缴费,通过网上缴费实现快捷出门。
(7)设置校内单向环行交通。由于校内道路宽度不足,在大项活动时间停车需求大,人流车流也较大,可以通过信息电子交通指示屏,设置临时单向行驶和环行行驶的方式,减少路口人流车流的交叉,同时还能增加停车位。
目前人工管理还是大学停车管理的基本模式,但是人工管理难以有效地解决车辆进出秩序、出入数据统计、停车引导、停车时长控制、差异化收费等一系列问题,这就需要充分利用网络、可变信息板等先进技术手段盘活现有的停车资源,为高校设计一个智慧停车场,打造全新的智能化停车场。这也是未来大学校园智慧交通品牌建设的新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