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耿卉 (西安培华学院)
人类社会的进步需要人与人之间的互助和关怀。高校志愿服务组织在普及文明风尚、送温暖献爱心、公共秩序维护方面起到了重要的功效。大学生通过参加志愿者服务能够提高其素质、拓宽其人脉,增强其服务社会、奉献社会的精神和能力。
高校志愿服务质量提升就需要加强大学生志愿者组织能力建设,尤其要加强高校志愿服务组织的品牌化建设,但是当前大学生志愿者组织品牌化发展存在诸多困境,高校志愿者组织品牌化建设的制度建设落后,志愿者服务长效机制缺乏,志愿者服务组织专业化水平较低,没有充足的经费支持和保障大学生志愿者服务,志愿者服务组织发展能力不足,对于大学生的吸引力较低,难以塑造大学生志愿者组织的品牌。因此,高校需要加强大学生志愿组织的品牌化建设,克服高校志愿者组织的品牌建设困境,打造有影响力的志愿者服务组织。
大学生志愿者组织品牌化建设是一项系统的工程,在建设中还存在诸多困境:
外部环境是影响组织品牌化建设的关键因素,对大学生志愿者组织品牌化建设而言,这个外部环境主要体现在条件保障方面,大学生志愿服务组织品牌化建设能够获取的资金保障和财力支持较少,大学生志愿服务组织的相关法律支持不足等。
1.组织能够获取的资金保障和财力支持较少
我国现行的大学生志愿者组织管理体制下,政府没有设置专项资金能够划拨给大学生志愿者组织,这就会造成大学生志愿者组织在开展活动的过程中会出现经济紧张、经费不足,导致一些活动无法出彩,由于较为有限的经费无法保证大学生志愿者组织有效地开展一些志愿者活动。
有一些志愿服务活动中没有较多的资金保障,获取经费的渠道有限,为了保证活动的正常进行,可能造成一些大学生志愿者自己需要付出经济代价,这严重削弱大学生志愿者参与志愿服务的热情和积极性。高校志愿者组织能够获取的资金保障和财力支持较少,这难以保证高校志愿者组织的各项志愿者服务活动有效进行,连基本的活动都难以保障,志愿者组织的品牌化建设更是难上加难。
2.大学生志愿服务组织的相关法律支持不足
虽然近年来中宣部联合中央文明办等部门对于志愿者服务组织的发展提出了一些意见,出台了政策性文件,要求社会各界支持和发展志愿服务组织,并且2017 年12 月1 日施行的《志愿服务条例》还为支持和推动志愿服务组织发展提供了政策依据。但是现行的相关法律实施细则并没有明确规定志愿服务组织发展和支持的具体手段,对于大学生志愿者的人员构成、权利和义务、行动的范围和形式、志愿者组织之间,志愿者,志愿者组织与服务对象之间的关系等许多问题都缺乏法律上的界定,没有从法律地位上来增强大学生对于志愿服务的定位,大学生志愿服务组织的定位不清,也难以有效地塑造其品牌。
大学生志愿者组织品牌建设的内部困境诸多,大学生志愿者服务组织缺乏组织设计、缺乏长效机制、缺乏管理人才。
1.志愿者服务组织缺乏组织设计
当前,我国高校的志愿者服务组织基本上都是在学校团委设立一个工作部门,通过这个工作部门再安排一些岗位和人员,组织结构简单单一、权责不清楚,这样的组织结构很容易失去志愿者服务组织功能,难以满足现实的发展需要,高校志愿服务组织缺乏组织设计,难以对大学生志愿者服务产生效能,难以保证其优质服务。
2.志愿者服务组织缺乏长效机制
大学生志愿服务组织再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时缺乏长效的机制保障,没有设计有效的制度规范和制度保障,高校志愿者服务组织管理缺乏规范化、程序化和精细化管理。高校志愿者服务组织人才选拔、使用、培训与开发、留人等方面缺乏长效机制,难以形成稳定性的志愿服务队伍,无法确保组织的品牌化建设的人员需求。
3.志愿者服务组织的管理人才缺乏
大学生志愿者服务活动要加强专业化水平建设,这就需要优秀的管理人才,但是志愿者服务组织缺乏相应的管理人才,只是由学校的共青团组织来完成,难对志愿者服务活动的组织、策划、执行进行高质量管理和保障,难以提升志愿服务组织能力,大学生志愿者服务组织的品牌化建设缺失组织保障。
由于多方面的原因,高校志愿者服务组织品牌化建设造成其发展诸多困境,政府和高校为其提供的保障条件不充分,社会对高校志愿服务的认可度不高,高校志愿服务组织能力建设落后等。
高校志愿服务组织品牌化建设需要获取充分的保障条件,但是政府和高校对志愿服务组织品牌化建设的保障条件不充分,政府和高校缺乏针对志愿者服务活动的相关法律法规,无法给大学生志愿者服务组织提供充足的资金进行保障,高校志愿服务组织的品牌化建设难度增加。
当前,全社会对大学生志愿者开展志愿服务的认可程度并不高,这是影响高校志愿服务组织品牌化建设的重要因素。首先,整个社会尚没有形成一种全民认可志愿服务的氛围,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的社会认可度较低。其次,由于大学生在能力建设较差和志愿服务经验积累不足,同时大学生志愿者服务组织不被视为正规的志愿服务组织,所以无法获取长久的社会支持。社会对于高校志愿服务的认可度不高就难以形成品牌化的高校志愿服务组织。
当前,我国高校志愿服务组织很多,由于大学生志愿者服务组织缺乏正式的管理,同时由于自身组织能力建设落后,大学生参与志愿活动后,对于志愿者服务组织的认可度较低,难以提升其继续参与志愿服务的热情,无法满足高校志愿服务组织的队伍的稳定性建设,稳定性无法保障就难以建设品牌化高校志愿服务组织。
高校志愿者服务组织品牌化建设急需要加强政策性保障,还需要加强对于志愿服务组织品牌化建设的长效机制构建,提升志愿者服务组织的组织能力等。
地方政府要加强对高校志愿者服务组织的规范,加强高校志愿者服务组织中志愿者管理(志愿者注册、招聘与选拔、志愿者的评价和奖励等),以及高校大学生志愿者服务组织建设的经费支持和保障,为高校志愿服务规范化、常态化和品牌化发展提供有效的政策支持。
高校要加强志愿服务组织的激励机制建设,对志愿者进行评级评优,能够让大学生志愿者在入党、优秀团员、评优、树模等方面进行激励,建设长效的机制,能够激发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组织活动的热情和积极性,促进大学生志愿服务队伍的活力建设。
高校要建立大学生志愿服务中心,大力建设大学生志愿服务平台,不断开拓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参与渠道,围绕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乡村文明、生态文明、尊老爱幼、爱少助残、助力乡村、环境保护等志愿服务,建设大学生志愿服务品牌,提高社会对高校志愿服务认可度。
高校要借助互联网+技术,提高高校志愿服务组织力建设,建立信息化的大学生志愿者服务信息系统,全面推进高校志愿服务组织信息化建设,推进大学生志愿者注册制度,加强高校志愿者服务组织的服务能力、管理能力,不断壮大高校志愿者服务组织力建设,从而为高校志愿服务组织品牌建设提供重要的组织保障。
总而言之,我国高校的志愿服务发展迅速,高校志愿服务组织的品牌化建设已经成为必然趋势。因此,高校需要进一步加强大学生志愿服务的优质开展,建立志愿服务长效机制,实现学校大学生志愿服务队伍的规范化、专业化、品牌化建设,提高高校志愿服务质量,建设高校志愿服务组织的品牌,提升高效志愿服务组织的品牌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