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袁航远
小麦条锈病是一种通过高空气流传播的流行性、毁灭性重大生物病害,具有暴发性强、蔓延速度快、危害损失重等特点,一旦发生流行,将对小麦产量造成严重损失。应切实做好小麦条锈病防控,防止大面积流行成灾,保障小麦生产安全。
及早行动,加大监测力度。充分发挥智能监测站点作用,加强系统调查,做好科学比对分析。配合开展大田普查,准确掌握条锈病发生动态,及时发布预报预警。密切关注条锈病发生和发展动态,结合气象变化及时组织精准防控。
坚持带药侦查,全面落实“发现一点,防治一片”,及时消灭发病中心。当田间平均病叶率达0.5%~1%时,及时开展大面积应急防控,最大限度降低病害发生程度。防治药剂可选用三唑酮、烯唑醇、戊唑醇、氟环唑、已唑醇、丙环唑等三唑类药剂和醚菌酯、吡唑醚菌酯等。
充分发挥植保社会化服务组织优势,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鼓励、支持专业化防治服务组织、专业合作社、种植大户等,开展规模化、专业化统防统治,并示范带动周边农民开展群防群治。强化相邻区域协同,适时开展联防联控行动。同时,积极开展小麦穗期“一喷三防”,提高防治成效,预防控制条锈病、赤霉病、蚜虫等重大病虫危害。
选用高效、低毒、低风险药剂,提倡一次施药防治多种病虫,有效减少农药用量和施药次数,降低环境污染。加强轮换用药,不同作用机理药剂应交替轮换使用,防止或减缓病菌抗药性产生,确保防治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