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万莉,李洁霞
(广西医科大学第八附属医院,广西贵港市人民医院,广西 贵港 537100)
随着优质护理内涵的不断深入,患者及家属的期望值不断提高,如何提高5年内年轻护士对水肿患者的穿刺成功率十分关键。当前肾内科护士有17人,5年以内年轻护士占比是35.3%,而水肿输液人次在总的输液人次中占55%左右 。水肿患者由于体液过多或者低蛋白血症导致过多的液体潴留在组织间隙,从而导致四肢静脉血管显露不清,给临床静脉输液和静脉采血带来极大的困难和挑战。对血管的评估不足,操作技术不娴熟为主要影响因素,特别是年轻护士尤为突出;护士的心理及身体素质,人的办事效率及质量受情绪的影响和调节[1]。从而导致一次穿刺成功率较低,反复穿刺增加患者的痛苦,同时增加了年轻护士的工作量和心理负担,甚至会有离职的悲观感。2016版INS指南提出患者静脉穿刺困难和 (或) 实施穿刺失败后,采用血管可视化技术来识别外周静脉位置,有助于在静脉选择上做出合理的决定[2]。投影式红外血管成像仪根据血液中血红蛋白对近红外光吸收强于其他组织的原理,通过数字影像技术的处理,将皮下静脉情况实时原位投影显示在皮肤表面,可探及皮下6 mm深度范围的血管,并清晰显影,护士只需要按照显影的图像进行穿刺即可[3]。我院肾内科于2018年1月起对5年内年轻护士在肾性水肿患者穿刺时使用投影式红外血管成像仪照射外周血管成像后再进行静脉穿刺,明显提高了年轻护士一针穿刺成功率,缩短穿刺时间,提高工作效率,增强年轻护士的自信心及自身职业价值荣誉感,患者满意度提升,对年轻护士的穿刺技术大为赞赏,取得较好成效。现报告如下。
1.1一般资料:随机选取2018年1月~2018年12月在我院肾内科收住的水肿患者100例需要进行外周静脉留置针穿刺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纳入标准:① 年龄大于16岁;②低蛋白血症(血浆白蛋白<30 g/L,24 h尿蛋白定量≥3.5 g)而导致的全身高度水肿的肾病综合征患者,指压穿刺局部呈凹陷性水肿,静脉血管肉眼看不见且触摸不清;③自愿参与本研究。排除标准:①有精神疾患无法配合的患者;②有意识障碍无法正常沟通交流的患者;③有认知障碍无法表达自己意愿的患者。 将10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随机排序单数的患者纳入对照组,使用传统的静脉留置针穿刺法根据个人经验进行盲穿;随机排序双数的患者纳入观察组,使用投影式红外血管成像仪对外周血管进行照射成像判断静脉走向及深度后进行留置针穿刺。对照组50例,男37例,女13例,年龄16~78岁,平均54.3岁; 观察组50例,男32例,女18例,年龄17~77岁,平均51.2岁;两组性别、年龄及血管显露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穿刺护士均为工作5年内的肾内科年轻护士,统一接受投影式红外血管成像可视化穿刺技术及传统的静脉留置针穿刺法两种穿刺方法的操作培训并考核合格。对照组采用传统静脉穿刺法盲穿,分别进行四肢静脉留置针穿刺。准备静脉输液穿刺所需物品,包括茂康碘消毒液,静脉输液药液、山东威海威高富森医用材料有限公司生产的一次性使用医用透明贴膜(规格为60 mm×70 mm)、江西洪达医疗器械集团有限公司生产的24G×0.75IN三通Y型留置针、5 ml注射器抽取4 ml生理盐水预冲留置针,一次性输液管。 穿刺部位首选前臂粗而直的静脉,其次为手背静脉、关节部位静脉、指间静脉。严格执行无菌操作,穿刺前留置针用预先准备好的生理盐水预充排气,用茂康碘消毒液沿着穿刺点方向顺逆消毒周围皮肤两遍,消毒范围>8 cm×8 cm,穿刺时与皮肤呈 15°~30°进针见留置针管腔内有回血,确定针头完全进入静脉管腔后,将留置针放平再进针少许约0.5 cm,退针芯少许再将留置针套管缓慢全部送进血管,拔出针芯,采用无张力粘贴透明敷贴并高举平台法胶布固定留置针肝素帽,消毒肝素帽用余下的5 ml注射器内生理盐水回抽留置针内回血顺利后用脉冲式正压封管法将回血冲洗干净拔出针头,再次消毒肝素帽后接上输液药液液体滴入顺畅说明穿刺成功,按医嘱调好滴速。交代留置针留置期间注意事项。
1.2.2观察组在投影式红外血管成像仪引导下行静脉穿刺,同对照组备好输液所需用物,暴露穿刺部位皮肤,打开深圳中科微光医疗器械技术有限公司生产的VIVOLIGHT (VEINCAS)投影式红外血管成像仪开关,按照人体解剖部位静脉血管走向调节血管成像仪与皮肤之间的距离。使穿刺部位静脉处于光照镜头正下方20~30 cm 处,注意避开患者眼睛,如能捕捉到血管,可以看到皮肤上清晰显示血管形状、大小和走向。且皮肤上能显示清晰的绿色光投影字母为最佳距离,如显示不清,可在圆润和基本模式间切换直到皮肤投影处于最清晰状态,应用深度模式测量血管深度,当屏幕上红十字位于血管上方时,旁边出现绿色指示灯提示血管深度,每出现一个“+”提示血管深度为1 mm,最多显示4个绿格,穿刺者可根据1、2、3、4 mm血管深度判断进针角度。选定四肢粗直的血管作为穿刺点,如水肿非常严重者,操作者可在显影的血管上方沿着血管走向用食指将组织间液往两边拨开以利于进针、消毒,穿刺时护士需要沿着显影的血管走向,并根据血管显示血管的深浅程度判断进针的深度进行穿刺。穿刺时明确针头完全进入静脉管腔后,确定静脉血液回流入留置针管内后同对照组操作方法回抽回血脉冲式正压封管法将回血冲洗干净拔出针头,再次消毒肝素帽后接上输液药液,液体滴入顺畅说明穿刺成功,按医嘱调好滴速。交代留置针留置期间注意事项。
1.3观察指标:记录两组静脉穿刺成功率及所需穿刺时间,穿刺成功率包括1针穿刺成功、2针穿刺成功及3针及以上穿刺成功。穿刺时间的计算方法从液体排气后选血管开始至留置针穿刺成功,撤出针芯,松开止血带、固定好留置针、液体滴入顺畅穿刺成功为穿刺时间。
观察组一针穿刺成功率为92%,穿刺所需时间为(2.81±0.54)min,对照组一针穿刺成功率为 72 %,穿刺所需时间为(4.35±0.37)min,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穿刺成功率及穿刺时长比较
3.1投影式红外血管成像仪引导下行静脉穿刺能有效缩短穿刺时间:静脉穿刺是护士日常护理工作中最主要的内容,大多数的水肿及肥胖患者由于血管距离表皮较深,无法用肉眼及手感判断血管位置及走向[4]。针对穿刺困难,血管不显露的患者,在以往护士通常使用拍打、热敷、热水浸泡等方法,但是耗时时间长,而且静脉显影效果差,加之工作5年内年轻护士穿刺技术经验有限,一针穿刺不成功后心理压力大。投影式红外血管成像仪进行外周静脉穿刺具有以下优点:①能精确显示血管位置,并可直观看到血管的走形,了解血管有无分支、静脉瓣等[5-6];②红外成像可视化技术是通过不同颜色的红外光,在光照下使血管分别可显示出黑色、绿色、白色三种不同的颜色,定位找到血管的位置,评估血管的深度及血管走形,被护士称之为“扎针神器”[7]。③具有高分辨超声特点,能穿透至皮下40 mm的深度,进行精准深度定位,从而实现血管深度识别的功能,便于护理人员分辨血管深度[2]。年轻护士借助此技术,较好的评估患者血管条件,本研究结果显示,使用投影式远红外线血管成像仪对外周血管进行成像显影在水肿患者静脉穿刺中,能清晰地对水肿患者的外周血管进行显影,护士不需要通过传统的方法去寻找血管后盲穿,直接按照仪器在皮肤上的血管投影进行穿刺,所以使用可视化技术穿刺组穿刺时长仅为 (2.81 ± 0.54)min,明显低于对照组(4.35±0.37)min。从而提高年轻护士工作效率,增加自信心,减少人力资源消耗,提升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避免因反复穿刺造成患者及家属不满意而引起的医疗纠纷。
3.2投影式红外血管成像仪引导下行静脉穿刺能有效提高一针穿刺成功率:利用红外血管成像引导进行静脉穿刺将传统盲穿法转变为可视化,且投影式红外血管成像仪具有高分辨超声特点,能穿透至皮下4 mm的深度,进行精准深度定位,从而实现血管深度识别的功能,便于护理人员分辨血管深度[2]。从而提高了一次穿刺成功率,本研究成果显示对水肿患者使用投影式红外血管成像仪引导下行静脉穿刺组一针成功率为92%,明显高于对照组72%,且无三针及以上穿刺的,明显减轻了年轻护士操作的心理压力及因找不到血管穿刺引起的恐慌感,提高一针穿刺成功率,减轻患者因护士多次穿刺不成功而带来的痛苦,减少护士操作时间,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本研究表明,投影式红外血管成像仪引导下行静脉穿刺能提高5年内年轻护士在水肿患者外周静脉穿刺一针穿刺成功率,既能节约医疗成本耗材的付出,减轻患者经济负担及反复多次穿刺带来的恐慌和身体承受的痛苦,又能保持护士进针穿刺时既往应有的手感,很受临床护士的青睐,尤其是穿刺经验不足的年轻护士,减轻年轻护士对水肿高难度患者穿刺时所带来的压力,增加护士对高科技血管可视化技术的信心,提升自身职业价值的荣誉感及降低离职意愿,值得在临床上推广。